- 1.61 MB
- 2021-04-22 发布
专题六 收入与分配
年份
指标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财政赤字率
3%
4.2%
6.7%
通货膨胀率
5%
7.5%
13%
关系
内容
平衡
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不平衡
财政盈余
当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
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经济状况
原因分析
具体措施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发生意味着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如果增加赤字,势必会促进社会总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升高,不利于经济发展
适当减
少赤字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发生意味着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如果增加赤字,就意味着加大财政支出,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适当增
加赤字
作用
表现
原因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促进资源合理
配置
①
财政加强对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②
加大对
“
三农
”
的投资
③
对行政管理与国防的投资
④
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出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①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②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税收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
项目
扩张性
财政政策
紧缩性
财政政策
稳健的
财政政策
原因
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
经济过热,经济运行受供给不足制约,物价上涨
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迹象
对策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
“
降温
”
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
联系
无论采取哪种财政政策,都必须依据客观的经济运行状况
项目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制定者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手段
财政预算
(
国债、税收等
)
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
目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和影响货币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种类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主要税种
增值税
①
征税对象: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②
税率:比例税率
③
作用: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个人所得税
①
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
②
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③
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热点点击
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共享发展
2019
年
6
月
26
日,
2019
年高学历人才班一行人前往湘西自治州精准扶贫示范点花垣县十八洞村,开展精准扶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考察学习。在精准扶贫行动下,十八洞村民的生活由
“
苦日子
”
变成了
“
甜生活
”
,村寨从一个国家级特困村一跃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先进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
“
精准扶贫
”
的战略思想,并要求: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实践证明,精准扶贫是我国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重要举措。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
10.2%
下降到
4%
以下,这一可喜成绩更坚定了我们全面消除贫困的信心!
2019
年减贫目标是要完成
1 000
万以上人口的减贫任务,实现
300
个左右贫困县的摘帽。
2019
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
1 260.95
亿元,比
2018
年同口径增加
200
亿元,增长
18.85%
,连续四年保持每年
200
亿元增量。
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确保全面小康社会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坚决不留
“
锅底
”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自挂帅,走遍了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内
50
多次考察有
30
多次涉及扶贫,并对扶贫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信息提取
理论对接
信息
①
:精准扶贫行动下,十八洞村民的生活由
“
苦日子
”
变成了
“
甜生活
”
,村寨从一个国家级特困村一跃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先进村
理论
①
:市场调节具有
自发性
、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信息
②
:
2019
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
1
__
260.95
亿元,比
2018
年同口径增加
200
亿元
理论
②
: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信息
③
:这次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确保全面小康社会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坚决不留
“
锅底
”
理论
③
:坚持
共享
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考查知识
财政与税收
国家政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
能力素养
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素养,认同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
第一步:审读设问信息,定答题方向
知识限定:财政与税收政策;问题角度:体现类、关系推理类;问题指向: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第二步: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
信息
①
:图从时间跨度看,公共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逐年增长。通过空间对比分析,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由此可以得出:近
5
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
信息
②
: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
第三步:阐述经济原理,运用原理分析阐释,术语加材料
(1)
近
5
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
(2)
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