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6.00 KB
- 2021-04-22 发布
第四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 1 课时 变化的量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P39~40 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请用折线统计图画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4)说一说小明 10 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2、说一说。
(1)我发现( )随( )的增加而增加。
(2)我发现( )随( )的减少而减少。
3、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
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3、读懂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
体温在下降?
(2)第二天 8 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 8 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
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
(4)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
1、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即气温 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如果蟋蟀叫了 7 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 14 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 28 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4、举出而变化的例子。
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五、总结,谈谈收获。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 数学(心得)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2021-04-22 01:07:262页
- 语文(心得)之怎样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2021-04-22 00:54:315页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课2021-04-22 00:38:4523页
- 数学(心得)之创设课堂情境,构建高效数2021-04-22 00:29:593页
- 体育(心得)之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时2021-04-22 00:29:407页
- 体育计划总结之把握学生心理动态优2021-04-21 23:51:326页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堂教学课2021-04-21 22:58:4124页
- 美术计划总结之中国古代人物画课堂2021-04-21 22:45:482页
- 语文(心得)之例谈酿造语文课堂教学的2021-04-21 21:36:557页
-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2021-04-21 20:54:5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