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50 KB
- 2021-04-22 发布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1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可能增大
B.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C.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也一定越大
D.位移的大小一定不会比路程小
2.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惯性的唯一量度是质量
B.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C.甲乙两队拔河比赛,甲队胜,因为甲队对绳子的作用力大于绳子对甲队的作用力
D.甲乙两队拔河比赛,甲队胜,甲队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对地面的摩擦力
3. 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8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7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 )
A.7m B.16m C.105m D.120m
4. 如右图所示,两个物体A、B的质量均为2 kg,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同时用F=9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B上,则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和B对物体A的摩擦力分别为(g取10 m/s2)( )
A.9N、 9N B.20 N、 10 N
C.0、 10 N D.0、 9 N
5. 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图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a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x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则上下两图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质量为的物体A与一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相连。现用拉力F沿光滑斜面向上拉弹簧,使物体A匀速上滑,斜面体仍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伸长量为 B.物体A对斜面体的压力为
C.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 D.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
7. 物体A、B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中A、B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 )
A.μA>μB ,mB>mA B.μA=μB ,mB>mA
C.μA<μB ,mB>mA D.可能mA、mB相等
8.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F,而使物体仍静止在斜面上时,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Ff、支持力N以及Ff和N的合力变化情况是( )
A. Ff一定增大,N一定增大,Ff与N的合力不变
B. Ff、N不一定增大,Ff与N的合力一定增大
C. Ff不一定增大,N一定增大,Ff与N合力一定增大
D. Ff、N、及Ff与N的合力均增大
二.不定项选择题(9—
14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24分。)
9. 跳伞运动员以5 m/s速度竖直向下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 m的位置掉了一颗扣子,
(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10 m/s2)跳伞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 )
A.2 s B. s C.1 s D.(2-) s
10. 如图所示为一简易起重装置,(不计一切阻力)AC是上端带有滑轮的固定支架,BC为质量不计的轻杆,杆的一端C用铰链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B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并用钢丝绳跨过滑轮A连接在卷扬机上。开始时,杆BC与AC的夹角∠BCA>90°,现使
∠BCA缓缓变小,直到∠BCA=30°。在此过程中,杆BC所产生的弹力( )
A.大小不变
B.逐渐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1.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其加速度a与位移x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最终静止
B.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
C.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
D. 物体的最大速度为
12. 如右图所示,三个粗细均匀、完全相同的圆木A、B、C堆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每个圆木的质量为m,截面的半径为R,三个截面圆心连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O1=120°,若在地面上的两个圆木刚好要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考虑圆木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圆木间的弹力为mg
B.每个圆木对地面的压力为mg
3
3
C.地面上的B、C圆木各自受到地面的作用力一定大于mg
D.地面与圆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3.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面某一位置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14.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球体半径为R,轻杆(已知轻杆长度满足R< L<2R)两端固定质量分别为mA、mB的小球A和B,将轻杆置于球体内部后,最终静止在图示位置不动.球心O与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过球心O竖直向下的半径与杆的交点为M,OM=,∠AOM=θ,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