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1.00 KB
- 2021-04-22 发布
考点精讲
一. 力
1. 力的概念
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特性
物质性
力不能脱离物体独立存在
相互性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矢量性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独立性
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效果性
同时性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测量
测力计
描述
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合N
2. 对力的理解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的速度必定变化,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中的一个发生变化或两个同时变化。
(2)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三要素。
3.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①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按一定比例(或标度)画出线段,其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明力的作用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表示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②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③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比较
步骤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1
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
无需选标度
2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线段即可
3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力的分类
力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 等
②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④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和外力.
③按作用方式分:场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和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
5.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①万有引力 ②电磁相互作用 ③强相互作用 ④弱相互作用
二、重力
1.产生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
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可用弹簧秤测量重力.
3.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
其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5. 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集中于重心。
(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考点精练
题组1 力
1.生活中有许多谚语和歇后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最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是( )
A.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B.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C.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D.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答案】C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可能没有受力物体
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有作用力
【答案】C
【解析】有力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A错误,C正确,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B错误,两个物体有力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如磁铁吸引小铁钉就可以不相互接触,D错误。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答案】D
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发生变化
B.物体受到力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C.物体速度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D.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必定是有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两者不一定同时产生,也不会同时都不产生,A、B错。物体的速度不发生改变可能是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结果,C错。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正确。
5.关于如图所示的两个力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1=F2,因为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一样长
B.F1>F2,因为表示F1的标度大
C.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