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5 MB
- 2021-04-22 发布
考情概览
·
备考定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命题研究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城市区位
城市含义、特点与区位分析
2014
大纲卷,
10
~
11
题,
8
分
选择题
内容探究:
城
市功能区、城市区位与城市化问题是常考点。重点关注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与城市化过程示意图的分析。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功能分区
-
-
形式探究:
以
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最近几年综合题比重较大,分值一般在
4
~
8
分,难度系数
0.6
左右。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
-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
-
城市化
城市化的进程
-
-
热点探究:
城
市新区的建设、新型城镇化、城市内涝和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化的影响
2015
课标
Ⅰ
,
3
题,
4
分
2015
课标
Ⅱ
,
1
题,
4
分
2014
课标
Ⅱ
,
1
~
2
题,
8
分
选择题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
学会分析不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
了解:说出城市功能区的一般类型,指出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3.
掌握:分析不同城市功能区和结构模式的形成原因。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4.
应用:运用中心地理论解释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考点一 城市区位分析与中心地理论
[
知
识
整
合
]
1
.
城市
(1)
含
义:城市是
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区域的社会、
、文化中心。
(2)
特点:人口和
密集、生产效率和
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人口
非农业
经济
产业活动
经济效益
2
.
城市区位因素
含义
特点
实例
自然地
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
、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对城市的影响相对
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
河流
稳定
经济地
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
(
如
、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
)
的空间关系
随生产力的发展、
条件的改善和
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邻近矿产地形成工矿城市;邻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邻近铁路及交会处形成
城市
政治文
化地理
区位
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某一城市与其他行政单元的空间关系
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深圳、珠海发展得益于其毗邻香港、澳门的优越地理区位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铁路
交通运输
经济
铁路枢纽
3
.
城市空间布局特点
(1)
人
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
、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
)
、沿湖、
地区城镇较多,在河流交汇处或入海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3)
枢纽
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4
)
、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
和边境口岸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人流
沿河
沿海
交通运输
历史文化胜地
商品集散地
【
温馨提示
】
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城市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
4
.
中心地理论
(1)
概
念
研究城市
和
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2)
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空间组织
功能布局
中心地规模与数量的关系
城市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的城镇数量
。规模大的城镇数量
;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
中心地的核心与服务范围
中心地理论认为,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
的中心。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
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彼此相距
,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彼此相距
,六边形数目
中心地职能间的关系
高级中心地包容
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
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多
少
少
商业区域
正六边形
大
远
小
近
多
低级
低级
[
深
度
解
读
]
1
.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
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
易错辨析
】
城市区位包含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城市的位置是指每个城市分布的具体地理位置
(
即在哪里
)
,而城市的分布则是指城市的总体布局状况
(
即哪里多,哪里少
)
。
2
.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
城
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
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①
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②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
数目较少
相距较远
等级较低的城市
数目较多
相距较近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
.
(2014·
大纲全国,
10
~
11)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
.地形
B
.气候
C
.公路交通枢纽
D
.港口
(2)
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
A
.位置适中
B
.资源丰富
C
.气候宜人
D
.经济中心
【
审题突破
】
1
.
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该国
“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
,可知该国主要发展
①
运输业和
②
贸易。
海洋
港口
2
.
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答案
(1)D
(2)D
2
.
(2015·
江苏地理,
1
~
2)
下图为
《
清明上河图
》
(
局部
)
,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
(
今河南开封
)
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
A
.文化底蕴深厚
B
.商业繁荣发达
C
.人口高度集聚
D
.水陆交通便利
(2)
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
A
.行政功能为主
B
.军事功能为主
C
.文化功能为主
D
.经济功能为主
解析
第
(1)
题,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据图分析,当时东京城位于水陆交通枢纽,人口高度集聚,商业繁荣发达,最有利条件选择
D
项。第
(2)
题,考查城市功能。东京当时为北宋都城,以行政功能为主,
A
项正确。
答案
(1)D
(2)A
3
.
[2015·
福建文综,
37(2)
,
12
分
]
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
“
秦腔
”
,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
“
秦腔飞地
”
(
乙城附近
)
,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解析
此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
(
河流、地形、水源、气候、矿产
)
、社会经济条件
(
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交通、文化、政治等
)
。结合图文材料总结即可。
答案
此
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命题角度二 城市等级体系
4
.
(2015·
北京文综,
3)
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
(
镇
)
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
A
.
⑥①②
B
.
⑤③⑥
C
.
③②④
D
.
①④⑤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体系。读图可知,
⑤
级别最高,
②
、
③
次之且级别相等,
④⑥
比
②③
级别低且两者相等,
①
级别最低。博物馆服务范围最大,乡
(
镇
)
行政机构次之、集贸市场最小,
B
项正确。
答案
B
5
.
[2011·
北京文综,
36(5)
,
7
分
]
读下图,完成下题。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
—
库车
—
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
3
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
7
分
)
解析
该区域城镇形成和发展与水源和绿洲有关;从图中三城市绿洲面积及河流信息可判断,喀什、和田、民丰发展条件由优到劣,其等级依次减小,故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答案
有
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考点二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
知
识
整
合
]
1
.
城市土地利用
(1)
城
市土地利用
功能区的形成与特征分析
(2)
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商业
金融
高层
交通运输
(3)
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区位选择及原因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商业区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
两侧、街角路口
原因:
①
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
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
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原因:
①
减轻对市区的污染;
②
交通便利,降低成本
交通干线
主要交
通干线
住宅区
占地面积
,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
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原因:
①
环境优美;
②
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
区相联系
原因:
①
便于工人上下班;
②
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
大
背向
工业
【
误区警示
】
城市功能分区
≠
城市用地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
深
度
解
读
]
城市功能分区图的判读方法
(
常考的 类图像之二十二
)
不
同的城市,城市功能分区有差异,但最基本的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为更准确地判断出功能区的名称,要掌握以下方法:
1
.按位置,排顺序
对
一般城市而言,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如下图中甲地为商业区、乙地为住宅区、丙地为工业区。
2
.抓特点,去排除
针
对一些明显的功能区的特点,先确定下来,再运用排除法排除。如上图中
③
位于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要有绿化带等隔离带,可以确定
③
为绿化区。
3
.
找因素,说理由
结
合不同功能区布局的特点,总结相应因素,说明理由。如上图中
④
地建设仓储区的因素主要有占地面积大、交通需求大、地价低等。工业区布局要考虑距城市远近、河流上下游、盛行风向等问题。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功能区的判断
1
.
(
2013·
山东文综,
7
~
8
)
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图中
①
、
②
、
③
代表的依次是
(
)
A
.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
.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
.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
.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
该城市
(
)
A
.老城区地租最高
B
.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
.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
.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
审题突破
】
1
.
从文字中获取的信息
由题干东欧城市获取该地盛行风主要为
风。
西南
2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答案
(1)D
(2)C
2
.
(2015·
四川文综,
5)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
0
:
00
时和
10
:
00
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
(1)
~
(2)
题。
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
A
.行政区
B
.商务区
C
.住宅区
D
.工业区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在工作日中
0
:
00
时为绝大多数人休息的时间,
10
:
00
时为工作时间。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出,甲地带在
0
:
00
时人口分布较为密集,而在
10
:
00
时变得较为稀疏,说明甲地带的功能以居民休息为主,应该为住宅区,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命题角度二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3
.
(2015·
天津文综,
7)
图
1
、图
2
分别表示
H
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
15
年间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题。
图
1
H
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图
2
H
市城区变化示意图
结合图
2
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
A
.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
.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
.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
.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变化。从图中看出,城市范围扩大,商业区的分布更广,选项
A
错误。在原有工业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
4
个工业区,选项
B
错误。湖滨地区的住宅区并未增多,选项
C
错误。从图中道路的分布可以看出,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
知
识
整
合
]
1
.
影响因素
影
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
、
、
、
四方面,它们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
经济
社会
历史
行政
2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
经
济因素:通过地租的高低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通达度和
的远近。
(1)
交通通达度:城市不同区域,交通的通达度不同,土地租金存在相应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距市中心
①
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
,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
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
③
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
。
最高
次高峰
(2)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高低影响
[
深
度
解
读
]
常见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
常考的 类图像之二十三
)
考
查城市中地租变化的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要在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读图方法仔细分析,这往往成为题目解决的关键点所在,常见类型如下所示:
(1)
坐标图
横坐标表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纵坐标表示地租水平;曲线上的某点表示在某距离条件下,地租水平的数值。
(2)
立体图
(3)
地租分布等值线图
在判读这类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这两个方面。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形成工业区。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影响城市地价因素的判读
1
.
(2011·
江苏地理,
17
~
18)
下
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与图中
M—N
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
(2)
图中
P
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
A
.土地形状不规整
B
.交通不便
C
.远离市中心
D
.受铁路影响
【
审题突破
】
1
.
由图例可知
(1)
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地价的分布大致从市中心向外等级逐渐降低。
(2)
城市各种交通线及河流与地价的相关性。
2
.
由题图可知
答案
(1)C
(2)D
命题角度二 距离对居民购物的影响
2
.
(2014·
江苏地理,
21
~
22)
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
读图,完成
(1)
~
(2)
题。
(
双选
)
(1)
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
)
A
.食品
B
.日常用品
C
.服装
D
.家用电器
(2)
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
.出行距离
B
.购物成本
C
.交通方式
D
.购物环境
解析
第
(1)
题,由图示可知居民购物倾向中服装到中心城区购买倾向高,日常用品到开发区购买倾向高,食品到开发区购买倾向高,家用电器到中心城区、开发区购买倾向都高。第
(2)
题,居民对食品和日常用品消耗量大,购买这两种商品较为频繁,因此主要考虑出行距离要近,购物成本要低。
答案
(1)CD
(2)AB
命题角度三 地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
.
[2015·
江苏地理,
29(3)(4)
,
8
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4
年
10
月
29
日,国务院印发
《
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
。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
见下表
)
。
表
等级
小城市
中等城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
Ⅱ
Ⅰ
Ⅱ
Ⅰ
人口
(
万人
)
<20
20
~
50
50
~
100
100
~
300
300
~
500
500
~
1 000
≥
1 000
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1)
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
________
,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
________
、
________
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________
。
(4
分
)
(2)
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________
、
________
。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________
,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
。
(4
分
)
解析
第
(1)
题,考查地价分布,从图中看出,江苏省各城市大致越往北地价越低,而且在京沪、沪宁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沿岸的城市地价较高。观察苏州和南通的地价分布可以看出,苏州东部的地价高于西部,南通南部地价高于北部,说明受上海的影响较大。第
(2)
题,考查地价分布的影响因素。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江苏省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多,地价较高;江苏省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人口少,地价较低。
由此说明,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人口规模。地价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地价区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吸引企业迁入,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高地价区生产成本高,会加快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的迁出,促进技术密集型等高端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答案
(1)
从
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 沪宁线 宁启线
(
任答
1
点
)
长江 上海
(2)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21 00:38:3031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4-20 22:55:5226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4-20 00:52:184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4-19 17:36:245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4-19 17:30:399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洋流及2021-04-19 16:01:1752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2地2021-04-18 01:04:267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4-17 23:11:0516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4-17 20:51:4215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南亚的2021-04-17 11:38:50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