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00 KB
- 2021-04-21 发布
www.ks5u.com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校对:林雪松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古诗文有谓:“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据行文风格判断,该诗文最有可能出自
A.《诗经》 B.《离骚》 C.《九歌》 D.《梦梁录》
2.文献记载:秦始皇“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蒙恬所通之“道”是
A.五尺道 B.驰道C.直道 D.甬道
3.根据右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
A.战国B.西汉C.东汉D.元代
4.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 11 -
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6.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①罢除丞相 ②设立内阁 ③设司礼监 ④六部直属皇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明清之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又一活跃时期,涌现出一些具有批判精神的学者,他们的反思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继春秋战国之后出现的第二个思想活跃期
B.冲击了传统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C.对近代民主共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D.跳出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
- 11 -
8.1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称:“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矣!”并要求皇帝“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下列项中,与上述主张内容相契合的是
A.变法改制,推行新装 B.长袍马褂,以为常服
C.褒衣博带,一听其便 D.易服而朝,改朝换代
9.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1858-1894年
1895-1911年
总数
年均
总数
年均
家数
153
4.14
800
47.06
资本数
3803
102.78
16578
975.18
每家资本
24.86
20.72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 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和影响下,从通都大邑到边远城市,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版。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反映出
- 11 -
A.民主共和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C.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得到了根本改变
D.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11.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
A.洛川 B.瓦窑堡C.延安 D.西柏坡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
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
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3.邓小平同志曾说:“‘风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下列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①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③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同时发挥
- 11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项中,与下表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时间
重大成就
①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
中国开始进入②市场
2003年
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③载人宇宙飞船
A.1978年 国际卫星发射 神舟3号
B.1980年 国际卫星回收 神舟3号
C.1984年 国际卫星发射 神舟5号
D.1989年 国际卫星回收 神舟5号
15.古罗马学者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辨析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 ②由具体的法律条文构成
③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④是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英国史家在论及本国某次革命时,指出这次革命“
- 11 -
尚立了别的大功,它解决了国王权力及国会权力的上下问题,它决定国会权力居上;此举使英吉利得有一个可和握有主权的立法机关相融洽的行政权力”。下列项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复辟王朝失望引发革命
B.这是一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
C.它改变了英国国王权力的来源
D.英国国王从此成为“虚君”
17.自然科学理论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指导意义,近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确立,即是一种证明。若细析之,其作用体现在
①揭示了空间、时间的可变性
②准确地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
③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④发现、算出并找到海王星的位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1753年,法国第戎学院举行题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的征文比赛。受到该题目的刺激和启发,有思想家说:“学院竟然有此胆量提出”,“我即刻着手探讨了”。此即《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彼特拉克
18.曾有评论谓:“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 11 -
C.飞梭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D.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20.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
21.史料记载,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植。下列项中,为电气工业发展奠定基础的是
A.西门子大功率发电机 B.贝尔的电话机
C.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D.马可尼的无线电报
22.1933年9月,美国民政工程局各项计划实施不到几个星期,全国鞋店就开始报告他们的货物已销售一空,鞋厂纷纷重新开工。下列项中,与上述现象直接关联的是
A. 《社会保险法》 B.《全国劳工关系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
23.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日本学者注意到这种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的是发展经济”。这种观点表明战后的日本
- 11 -
①政府积极推行微观调控政策 ②形成独具一格的市场经济模式
③掀起了大规模的国有化浪潮 ④政府拥有经济政策和社会经济决策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观察右图,指出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A.规模最大,多样性明显
B.兼具经济、政治的双重性
C.构筑起面向全球的多边贸易体制
D.首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贸区
25.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和21世纪的前十年,世界经济格局中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一系列国家开始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实现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B.“一超多强”局面被打破
C.亚非国家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第三极
D.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 11 -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是什么,这一方案的根本点在哪里?并简述其基本内容。这一方案对推动祖国完全统一有何意义?(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 11 -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
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摘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掠贩非洲黑人的命运。(4分)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A
B
D
B
A
A
D
- 11 -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C
C
D
B
C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B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6.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4分。任答四点,即得满分)
(2)方案:“一国两制”。(1分) 根本点在“一国”。(2分)
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分)
意义: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奠定坚实基础,港澳回归丰富“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开创光明前景。(2分。任答两点,即得满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7. (1)路径:美洲——欧洲——欧美之外;(2分)
转折: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2分。任答两点,即得满分)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1分)
(2)途径:殖民掠夺、屠戮(种族灭绝);(2分)不平等贸易;(2分)
命运:成为黑奴;命运悲惨。(1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