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1 KB
- 2021-04-21 发布
单元检测(九) 文化与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 年 4 月 23 日是第 24 个世界阅读日,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拓展,阅读能净化心灵、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 A 书籍是拓宽人的知识面、修身养性的阶梯,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
质载体之中,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③当选;②与题意不符,④错在“唯有”“才能”
上。
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观念是与我国封建社会生产力
水平相适应的。但在生产力已经很发达的今天,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一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
这表明( )
A.文化不一定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D.文化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解析:选 B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观念,在今天我国一
些地方依然根深蒂固,说明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完
全同步的,B 项正确;A、C 两项说法错误;D 项不符合题意。
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书店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书店形成冲击。近年来,书店已
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
服装、卖咖啡、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实体书店逐渐回暖。
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
用 ④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 D 在实体书店里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等,吸引了顾客,获得了
较好的经济收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
适和丰富,说明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享用文化,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错
误;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
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③错误。
4.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电视剧有 26%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
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
觉中耳濡目染,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和产品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 C “我国电视剧有 26%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说明广告文化体现了文
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正确;“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和
产品的效果”说明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①正确;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
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而不是相互影响,排除;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
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③说法错误。
5.近年来,“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创作中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中国元素”成为
好莱坞打开中国市场的一块“敲门砖”,但“不管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有多少‘中国元素’,
它所讲的永远是美国故事,体现的也永远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 )
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②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
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文化交流 ④必须增强以文化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题目旨在强调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①②
当选;③错在“抵制文化交流”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经济、科技等物
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④错误。
6.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文物专家用精湛
的技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修复文物。工匠精神是我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内在
动力。工匠精神( )
①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性格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物质载体 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支撑 ④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 D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错误;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
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③错误;工匠精神是我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
牌的内在动力,这说明工匠精神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性格,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④符
合题意。
7.宣称“1 美元的对外宣传费用等于 5 美元的国防费用”的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美
国之音”要穿过国境、越过海洋、钻透铁幕与石墙,同共产主义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这
启示我国( )
①文化可以决定政治,要警惕文化霸权主义
②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
③要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
④要提升文化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①错误;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③
错误;“美国之音”要穿过国境、越过海洋、钻透铁幕与石墙,同共产主义进行你死我活的
斗争。这启示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②④符合题意。
8.《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
寿。”这句话表明( )
A.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解析:选 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
人长寿。正是智者和仁者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才有乐水与乐山、好动与好静等实践活动、
思维方式的不同。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9.“讨厌”“烦人”“气死我了”这样的话是中国女生词汇库中的“常规武器”,而
西方女生会非常谨慎地使用这些词语,因为对西方人来说,这些词是十分严肃的。这类现
象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C.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文化环境
D.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解析:选 B 中国和西方对同一个词语的使用有所不同,是因对其含义的理解和适用场
合有很大的差别,表明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B 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
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A 项不选;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但并不取决于
文化环境,C 项错误;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而不是决定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D 项错误。
10.《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
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析:选 D 墨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说,素丝被青色沾染就变成青色,被黄色沾染就变成
黄色。沾染的色彩变了,它的颜色也随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它也就变成了五色,所以说
沾染不可以不谨慎。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引文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D 项强调要以人为镜,
见人长者取之,见人短者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不
符合题意。
11.某村通过建设“村落文化宫”,改变了农民的落后观念,改善了村里的社会风气和
公共卫生,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情操。这佐证了( )
A.物质文化条件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B.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的过程
D.文化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解析:选 A 材料揭示了该村物质文化条件的改善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情操,
体现的是社会发展对文化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影响,A 项符合题意,排除 B、D 两项;C 项材
料没有体现,排除。
12.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
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说明( )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有益文化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 B 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①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
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说法片面,故
本题答案选 B 项。
二、简析题
13.2018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社
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希望
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事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
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我们国家天更
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共建美丽中国!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贴近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
设问的答题范围——文化对人的影响;其次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优秀文化的
作用等知识,结合材料逐层分析。
答案:(1)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
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
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
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
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易》中这样定义文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
化在汉语中是“人化”的简称。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马克思也曾说
过,帝国总是要衰败的,没有永恒的帝国,但有永恒的文化。所以说,文化的征服才是真正
的征服。
材料二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指出,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提升已经到
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让中国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做好国内就是走向世界。要学习美
国的文化发展战略,美国是 20 世纪 20 年代在本土把欧洲电影彻底打垮,然后美国电影才风
靡全球。我们现在需要耐下心来把本土文化产业做踏实。”
(1)结合材料一,谈谈“文化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解析:第(1)问,设问指向“文化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结合材
料分析理由,可以从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以及
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可以从加强文化建设、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方面思考。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是
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文化的征
服才是真正的征服。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能塑造人生。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
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文化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
(2)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
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关文档
-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练)-2019年高考政2021-04-21 17:29:499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讲2021-04-20 23:56:3415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讲义:第2021-04-20 16:16:4313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一轮复考点2021-04-20 14:21:299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一单元文2021-04-19 17:30:453页
-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2021-04-19 14:15:074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一单元文2021-04-18 01:31:12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人教版2021-04-17 14:21:1810页
- 浙江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八2021-04-17 13:38:5314页
- 2019届人教A版第九单元文化与生活2021-04-17 11:15:3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