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3.99 KB
- 2021-04-20 发布
第22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考点展示]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及其特点(2012、2013、2014、2016、2018·选择,2017·简析);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2016·选择,2017·简析)。
[试判断]
1.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
分析: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但不是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2.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分析: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不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无形的、非强制的。( )
分析: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潜移默化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不知不觉发生的,非强制的,但并不总是无形的、非强制的。
4.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每个人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 )
分析:错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5.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
分析: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个人主动参与的过程,个人可以防止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
6.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分析: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7.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
分析:错误。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说起决定作用。
8.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
分析:错误。文化活动包括健康有益的和落后有害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9.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文化不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分析:错误。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0.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素养是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共同造就的。( )
分析:错误。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考点1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及其特点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们有不同的影响,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被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
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情操;落后、腐朽的文化活动会将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强调不同国家、民族、社群交往方式的差异。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强调同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对稳定性。
(3)特点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内涵
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
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
角度
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无形性,强调影响的方式
侧重影响的效果和持久性,强调影响的时间
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一般不会改变
注意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并不都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求
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提高自身素养
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标志词语
无形中、熏陶、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
难以改变、保持、“乡音无改鬓毛衰”等
联系
二者密切联系,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的。人们长久地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一旦内化为人的态度和信念,就会形成惯性和定势思维,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典例1 (2018·江苏高考)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 )
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答案 A
解析 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这表明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B、C属于文化塑造人生,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D不符合题意。
跟踪训练1 (2018·苏锡常镇四市二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入了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
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为孩子们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创造了一定的文化环境,①入选;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入了孩子们的血液,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入选;②表述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积极主动的;④“决定性”表述错误。
跟踪训练2 2018年9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2018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授予印刷行业专家王淮珠“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2018年度人物”荣誉称号,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重视培育工匠精神是因为( )
A.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劳动技能是就业的关键
答案 B
解析 精神力量需要通过实践才可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错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就业的关键,且材料不是强调就业,D不选。
考点2 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基本内涵
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或一定形式的文化活动,开阔人们的视野,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侧重点
侧重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强调人的主观领域,人的主观精神感受
侧重力度,强调力度的加大,强调在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
侧重综合素质,强调人的核心素质的提高,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统一性
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利于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从而丰富精神世界,二者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点拨 不同性质的文化均会对人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指优秀健康的文化。文化对人的塑造并非是“决定性”作用。
(2)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闪记 一句话概括文化对人的影响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从而塑造不同的人生,我们需要培育良好的文化环境,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健全人格,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典例2 (2017·江苏高考)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答案 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跟踪训练3 2018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周总理的人格魅力、精神品质依然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说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发展
③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④伟人的精神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精神力量不能决定社会的变化发展,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④错误。
跟踪训练4 电影《红海行动》中的“勇者无畏,强者无敌”“别怕,我们是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等台词,既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这体现了( )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人们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电影《红海行动》中的一些台词,既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自信,这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人们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①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也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②③不选。
主观题热考点——文化的作用
设问方式
体现说明类
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的作用的
原因类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做法的依据
影响类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中××做法的原因(意义)
典例 (2017·全国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第1步 审设问信息
知识限定
文化作用的知识
行为主体
科技领航者
设问指向
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试题类型
体现说明类
第2步 审材料信息
获取信息(1)
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
对接知识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获取信息(2)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
对接知识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获取信息(3)
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对接知识
文化创新的作用: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第3步 整理答案
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6)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8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中国多地举行纪念活动,在南京航空烈士纪念馆,一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诵读活动”正在举行。2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在庄严肃穆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广场组成六个方阵,面对4 296名中外抗日航空烈士的姓名,全体肃立,唱国歌,并向抗日航空烈士默哀、鞠躬、诵读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诗歌《我的抗战》,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对个人的影响。
答案 (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每一个人,开展纪念活动,打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让人牢记历史。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通过纪念活动,自觉传承抗战精神。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开展纪念活动,引导人们对抗战历史的认识,自觉维护抗战果实。
(4)文化具有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通过开展纪念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给人特有的感染力。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扬州市四模)在中国,成人礼本是古老的礼节,可以上溯至西周。《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冠礼是男子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礼仪,这表明( )
A.人接受文化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D.传统习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答案 B
解析 人接受文化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A错误。C不符合题干主旨。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错误。
2.2018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围绕“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主题,组织文物建筑免费开放、考古进课堂等活动,使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得到增强。这表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通过组织文物建筑免费开放、考古进课堂等活动, 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③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文化对不同人的交往行为的影响,②不选。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错误。
3.下列与“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
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乡音无改鬓毛衰 ④近墨者未必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风俗醇美之乡,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德之士,体现了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①②也体现了这个意思。③体现的是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不选。④体现的是内因的决定作用,不选。
4.几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延续的“年廿八,洗邋遢”的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这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
A.深远持久 B.源远流长
C.潜移默化 D.博大精深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几百年来”,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A当选;B、C、D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5.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答案 D
解析 题干强调大学生精神家园里的心灵的重要性,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文化素养里的重要性,D正确。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说法本身不准确。材料强调的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二者的相互促进,B不符合题意。题干涉及的是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C不选。
6.美国许多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智商、财商、情商的教育培养中,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因为在诸多成功中,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必须从小教孩子理财,培养他们的财商。这体现了(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C
7.一位企业家为了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感恩节这一天,他给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发了邮件表示感谢,没想到收到的回复特别少。一位希腊的客户干脆直接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 )
A.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不同的文化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故选D。
8.有人问法国前总理:“你了解中国,那能不能告诉我们,怎么才能成功地在中国做生意?”他回答:“我并不知道所谓的成功法则,但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你要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这是因为(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影响人的认识和实践
③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
④中法文化既有差异也有共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热爱中国文化才能在中国成功做生意,因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也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②正确。③是要求,不是原因。④不符合题意。
9.“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阅读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影响人的行为选择和思维方式
④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的气质修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是“决定”,①错误。阅读对一个人的气质修养有影响但不是“决定”,④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0.《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列选项中,对核心素养认识正确的是( )
A.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核心和标志
C.培育核心素养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D.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核心素养
答案 A
解析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不是国家倡导的核心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C错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D错误。
11.(2016·江苏高考)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材料的主旨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符合这一主旨的只有①②;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这与题意无关且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而非根本动力,③错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④表述不规范且与题意无关。故正确答案是A。
12.2018年5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名句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要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答案 B
13.“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文化长廊,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农家书屋。”到2018年年底,某市90%的行政村都实现这一愿景。该市的做法旨在( )
①培养人的文化素养
②提升文化的竞争力
③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主要目的是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不是提高文化竞争力,②不选。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而该市的做法主要是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④没有正确反映题干的主旨。
14.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②观点错误;不能认为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④夸大了优秀文化的作用。
二、简析题
15.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一校一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答案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一校一品”活动有利于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2)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一校一品”活动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良好的文化素养,对自身的行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一校一品”活动有利于培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升公民素质。
(4)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校一品”活动,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为落实好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某县常态化开展“文明村镇”“
文明家庭”“文明信用农户”评选、家风家训征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各行政村设立“身边好人榜”,拨专款修建村民图书馆和村民阅览室,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运用油画、农民画、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形式,推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手绘文化墙和公益广告,打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传;农村广大党员特别是村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举措对于该县乡村振兴的意义。
答案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为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村民图书馆和手绘文化墙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的抓手。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广大党员特别是村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带动共同富裕。
(4)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提高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