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3.50 KB
- 2021-04-21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 推理与证明 课时作业
1、甲、乙、丙、丁四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甲说:“是丙或丁打碎的。”乙说:“是丁打碎的。”丙说:“我没有打碎玻璃。”丁说:“不是我打碎的。”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谎,请问是( )打碎了玻璃。
A.甲 B.乙 C.丙 D.丁
2、《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首诗:“挑水砍柴不堪苦,请归但求穿墙术。得诀自诩无所阻,额上坟起终不悟。”在这里,我们称形如以下形式的等式具有“穿墙术”:,,则按照以上规律,若具有“穿墙术”,则( )
A.7 B.35 C.48 D.63
3、在侦破某一起案件时,警方要从甲、乙、丙、丁四名可疑人员中揪出真正的嫌疑人,现有四条明确的信息:
(1)此案是两人共同作案;
(2)若甲参与此案,则丙一定没参加;
(3)若乙参与此案,则丁一定参与;
(4)若丙没参与此案,则丁也一定没参与.
据此可以判断参与此案的两名嫌疑人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b∈N,ab能被3整除,那么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3整除”时,假设应为( )
A.a,b都能被3整除 B.a,b都不能被3整除
C.b不能被3整除 D.a不能被3整除
5、下面三段话可组成“三段论”,则“小前提”是( )
①因为指数函数是增函数;②所以是增函数;③而是指数函数
A.① B.② C.①② D.③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从到时左边需增加的代数式是 ( )
A. B. C. D.
7、某校实行选科走班制度,张毅同学的选择是地理、生物、政治这三科,且生物在层班级.该校周一上午选科走班的课程安排如下表所示,张毅选择三个科目的课各上一节,另外一节上自习,则他不同的选课方法的种数为(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地理1班
化学层3班
地理2班
化学层4班
生物层1班
化学层2班
生物层2班
历史层1班
物理层1班
生物层3班
物理层2班
生物层4班
物理层2班
生物层1班
物理层1班
物理层4班
政治1班
物理A层3班
政治2班
政治3班
A.4 B.5 C.6 D.7
8、下列四个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的是( )
A.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B.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结论π是无理数
C.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理数
D.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9、有一块四边形的菜地,它的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直角梯形,如图所示,,则这块菜地的面积为________.
10、观察下列式子:,,, ,则可以猜想:当时,有
11、如图,在中,,,,过点作延长线的垂线交延长线于点,过点作延长线的垂线交延长线于点,如此继续下去,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的面积为,…,以此类推,则_______.
12、如图,已知为四面体内一点,且满足:点与四面体任一顶点的连线均垂直其余三个顶点所确定的平面,设.
(1)求证:;
(2)若,求证:,为正四面体,并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13、证明:若a>0,则.
14、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且.
(Ⅰ)求,,;
(Ⅱ)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15、证明下列不等式:
(1)设a>0,证明:->-.
(2)已知a>0,b>0,a+b=1,证明:.
参考答案
1、答案:D
假设其中一个人说了谎,针对其他的回答逐个判断对错即可,正确答案为丁.
【详解】
假设甲打碎玻璃,甲、乙说了谎,矛盾,
假设乙打碎了玻璃,甲、乙说了谎,矛盾,
假设丙打碎了玻璃,丙、乙说了谎,矛盾,
假设丁打碎了玻璃,只有丁说了谎,符合题意,
所以是丁打碎了玻璃;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采用逐一检验的方法解题,属基础题.
2、答案:D
由题意结合所给的等式归纳推理得到规律即可确定n的值.
【详解】
考查所给的等式的特征,归纳其性质有:
若等式左侧根号外面的数为,则根号内部的分子为,分母为,
据此归纳推理可知:.
本题选择D选项.
【点评】
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3、答案:C
分析: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可得答案.
详解:①若甲、乙参与此案,则与信息(2),(3),(4)矛盾,故A不正确.
②若乙、丙参与此案,则与信息(1),(3)矛盾,故B不正确.
③若丙、丁参与此案,则信息全部符合,故C正确.
④若甲、丁参与此案,则与信息(1),(4)矛盾,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推理的应用,此类问题的解法主要是根据反证法的思想,对给出的每一选项要逐一分析,看是否与题意符合,然后通过排除得到答案.
4、答案:B
反证法证明命题时,应假设命题的反面成立.“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3整除”的反面是:“a,b都不能被3整除”,故应假设a,b都不能被3整除.
考点:反证法.
5、答案:D
首先把三段话写成三段论,大前提:因为指数函数y=ax(a>1)是增函数,小前提:而y=2x是指数函数,结论:所以y=2x是增函数.得到小前提.
【详解】
三段话写成三段论是:
大前提:因为指数函数y=ax(a>1)是增函数,
小前提:而y=2x是指数函数,
结论:所以y=2x是增函数.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于所给的命题比较理解,能够用三段论形式表示出来,本题是一个基础题.
6、答案:B
列出当n=k时,左边的代数式,以及当n=k+1时,左边的代数式,相减可得结果
【详解】
当n=k时,左边的代数式为 ,
当n=k+1时,左边的代数式为 ,
用n=k+1时左边的代数式减去n=k时左边的代数式的结果为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数学归纳法,要注意式子的结构特征,以及从n=k到n=k+1项的变化,解答关键是代入计算,而不是主观判断.
7、答案:B
根据表格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张毅不同的选课方法如下:
(1)地理1班,生物B层1班,政治2班;
(2)地理1班,生物B层1班,政治3班;
(3)地理1班,生物B层2班,政治3班;
(4)地理2班,生物B层1班,政治1班;
(5)地理2班,生物B层1班,政治3班;
共5种,故选B
【点评】
本题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与分类讨论思想,属于中档题.
8、答案:B
A中小前提不是大前提的特殊情况,不符合三段论的推理形式,故A错误;C、D都不是由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所以C、D都不正确,只有B正确,故选B.
9、答案:
先确定直观图中的线段长,再确定平面图形中的线段长,即可求得图形的面积.
【详解】
在直观图中,,,
,
原来的平面图形上底长为,下底为,高为
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点评】
本题考查斜二测画法,直观图与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比例关系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简单题.
10、答案:
结合题意所给的不等式归纳推理可得:
第个不等式为 .
点评: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通常归纳的个体数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题也会越可靠,它是一种发现一般性规律的重要方法.
11、答案:
先由题意,分别计算出,进而归纳出,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因为在中,,,,过点作延长线的垂线交延长线于点,所以的面积为;
又过点作延长线的垂线交延长线于点,所以的面积为;
如此继续下去,可得的面积为,…,
故数列是一个以为首项,以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
因此.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推理的问题,依题意列举出前几项,根据规律得出一般性结论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2、答案:(1)见解析;(2)
试题分析:(1)利用分析法,要证,即证,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证。
(2)根据(1)结论及数量积公式,可得,所以,所以.同理可得,所以为正四面体。设,求出、、、的长,结合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可得结果。
【详解】
(1)要证,即证,,
即证.因为垂直平面,,
所以,故等式得证.
(2)根据(1)的证明可证,即,
因为,所以,所以,
所以.同理可得.所以底边是等边三角形.同理可得,即四面体的每条棱都相等,所以为正四面体.
设,延长交平面于H点,所以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连接与交于E点,因为为正四面体,所以,所以,进而,所以,在中,
,解得,所以,所以,所以,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
【点评】
本题由向量关系入手,考查分析法证明、向量的数量积公式、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几何法求解线面角等知识,考查学生分计算化简,分析证明,逻辑推理的能力,属中档题。
13、答案:试题分析: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成立,要证原命题,只要证
,即只要证,进而展开化简,可得只要证明,故得证.
试题解析:要证
只需证
因为,所以不等式两边均大于零
因此只需证,
即证
只需证
只需证,即证
只需证,而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点评: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综合法是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的方法.
14、答案:(1);;.(2)见证明
试题分析:(1)分别令直接求解出,,的值。
(2)根据,,的值,猜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详解】
(Ⅰ);;.
(Ⅱ)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1.当时,,猜想成立.
2.假设当时,成立,
则当时,由,得
由,得
两式作差得:
即
,所以猜想成立.
综上所述,对一切正的自然数都有
15、答案:(1)见证明;(2)见证明
试题分析:(1)根据不等试的特征,用分析法证明本题。
(2)根据基本不等式,a+b=1先证明,利用综合法证明本题.
【详解】
(1)要想证明->-成立,
只需成立,
两边平方,只需成立,
两边平方得8>0,显然成立,命题得证.
(2)∵,∴.
∴∴.
从而有.
即.
∴.
∴.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第二章几个重要的不等式3_2021-04-21 16:56:174页
- 高中历史第3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节2021-04-21 16:54:3310页
- 202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2章函数第52021-04-21 16:53:2710页
- 【数学】2019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 2021-04-21 16:52:569页
-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2021-04-21 16:52:4935页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同步练习-2021-04-21 16:49:082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实数1认识无2021-04-21 16:48:4315页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期末检测卷 北2021-04-21 16:46:133页
- 【数学】2019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文2021-04-21 16:45:475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22021-04-21 16:41:4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