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50 KB
- 2021-04-17 发布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的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据此回答1~2题。
1.区域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是“新三大地带”划
分指标的是( )
A.气候 B.地形 C.经济 D.植被
2.制约我国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
A.水资源不足 B.农业基础薄弱
C.荒漠化现象严重 D.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福建省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陆域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完成3~5题。
3.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13 / 13
D.数字地球
4.表1中①、②、③、④项最有可能符合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表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它用地
①
10.14
67.56
4.02
9.98
8.30
②
20.16
50.95
0.56
7.61
20.72
③
30.71
31.15
0.37
31.86
5.91
④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A.① B.② C.③ D.④
5.福建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用来测量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制定植树造林方案
D.用来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6~7题。
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C.风力侵蚀强烈,形成风蚀洼地
D.农牧业活动较多,地表植被破坏
13 / 13
7.在乙地区,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迹象的是 (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8~9题:
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9.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退耕还林
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10~11题。
矿产种类
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
能源矿产(主要是煤)
92.17
金属矿产
3.95
非金属矿产
3.88
合计
100
10.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 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11.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13 / 13
B.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C.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D.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成12~13题。
12.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
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读右侧两个区域略图,回答14~15题。
13 / 13
14.两区域煤炭资源开发的共同条件有( )
①煤炭储量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开采条件好 ⑤劳动力廉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⑤
15.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6~17题。
16.通过两图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 )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17.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
A.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13 / 13
C.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D.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读“山西省能源转换示意图”,能源转换率=(发电量+焦炭量)/煤炭产量,回答18~19题
18.图中反映山西省煤炭加工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能源转化率不断提高
B.发电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煤炭焦化的
发展速度
C.2000年前发电量和煤炭焦化量不断增长,
2000年后出现小幅下降
D.2000年后原煤生产量的增长速度快于能
源转换的增长速度
19.如图反映的山西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13 / 13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下面两图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读图回答20~21题。
20.上图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
确的是( )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21.关于I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增大 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多发
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 )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23.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读下图,回答24--25题。
24.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森林资源优势 C.水资源资源优势
13 / 13
D.土地资源优势
2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 )
读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26~28题。
26.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 )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7.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8.影响乙平原农业生产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热量不足和低温冷害
图2示意1978~2004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与水稻产量的变化,读图回答29~30题。
29.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的提高
B.耕地面积的扩大
C.交通条件的改善
D.市场需求的变化
30.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地区( )
A.土地盐渍化 B.温室效应
13 / 13
C.水资源短缺 D.土地沙漠化
二.综合题(4题,共40分)
31.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地区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1分)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 -12.0度,7月平均气温24.6度。
甲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2) 甲河流域盛产稻米,其大米质优而广受市场
欢迎,试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4分)
(3)指出图示区域东南部农业生产的类型,并说明其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3分)
32.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和“黄河中游地区煤炭开发利用方案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 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 ,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分)
(2) 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如右上
图所示的两套方案进行了讨论。试评价方案二产业链的发展对当地的影响(6分)
33.下图为珠江水系图,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3 / 13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流域内矿产蕴藏丰富,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锰、煤等。红水河流域是壮族及瑶族聚居地区,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1) 运用图中信息,指出梧州~广州河段河流开发的重点方向,并具体分析其自然原因。(5分)
(2) 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3分)
(3)指出红水河河段流域综合开发的主要方向(除水电外),并说明理由。(4分)
34.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以下问题(10分)
表一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总量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表二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平方千米)
水蚀
风蚀
冻融
盐碱化
12.53
83.93
5.24
9.398
(1)据资料分析,新疆的农业结构中 业的比重最大。
(2)新疆的种植业类型属于( )
A.水田农业 B.绿洲农业 C.河谷农业 D.立体农业
(3)新疆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中最大的优势是 ,
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 (3分)
(4)简要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3分)
13 / 13
13 / 13
期中考参考答案(文)
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A
D
D
C
B
D
D
C
D
B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D
C
A
B
C
B
D
B
B
D
B
D
C
二、综合题(4题,共40分)
31.(11分)
(1)河流流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流速较慢。(4分)
(2)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多;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
虫害少,施用农药量少,污染小。(4分)
(3)林业(林果业)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温度低,病虫害少,树木成材时间长。(3分)
32.(8分)
(1)水能 河流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 (3分)
(2) 有利影响:提高了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13 / 13
不利影响:煤炭资源的开采易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煤炭加工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加重当地水资源紧张 (5分)
33.(11分)
(1)梧州—广州河段以航运开发为主; 原因:海拔低于74米,地势低平,水流平缓;
流域内降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河流径流量大。(5分)
(2)有利于提高珠三角的防洪防旱能力;缓解珠三角地区的用电紧张状况;优化珠三角地
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入海泥沙减少,珠三角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3分)
(3)利用丰富的有色金属及煤炭、廉价的水电,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水产养殖;利
用山水资源及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地处山区,
地形崎岖,注意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地处上游为河流水源地,注意保护水质。
(4分)
34.(9分) (1)畜牧业 (2)B
(3)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缺乏(3分)
(4)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上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聚集形成次生盐渍化。(3分)
13 / 13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 必修4平面向量§2.3.4 平2021-04-17 23:44:541页
-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2:遗传规2021-04-17 23:43:347页
-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学校2018届高2021-04-17 23:43:2411页
- 【物理】河南省罗山县高中2020届高2021-04-17 23:42:0417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静电场2021-04-17 23:39:538页
- 高中数学选修2-3公开课课件1_3_1二2021-04-17 23:39:527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20:第2021-04-17 23:39:4710页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二(学业分层测评2021-04-17 23:39:398页
- 高中数学选修2-2课堂达标效果检测 2021-04-17 23:38:582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2021-04-17 23:38:32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