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2021-04-17 发布
地理图表分类解读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
地理信息。
能够掌握和运用主要地理图表。
能够用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
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
规律的要点。
主要等值线图。
主要示意图。
主要统计图表。
第一课时 等值线图
【设计思路】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理学习中较为常见的专题地图,等值线图试题充分利用图像系统配合教材
系统的主干知识,命题取材广泛,出题灵活,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成为历年高考的重点。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已经接触大量等值线图,本课要求学生能对主要等
值线图的判读和填绘方式有比较全面的整理和归纳,并能用以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可以通过对典型案例图的判读、填绘,引导学生归纳其一般方法,运用问题探究、合作
学习等方法重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的判读、填绘方式,提升学生运用
等值线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构建】
本部分属于基本技能,考试说明在这部分的要求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地理图表中
获取有关地理信息;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完成地理计算,
进行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当然“地理计算”、“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的完成不仅仅是运
用地理图表。等值线图部分最主要的是应该掌握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的特性及
其综合运用和判读、填绘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典型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填绘,归纳出等值线图共性特征和一般判读方法,提升学
生分析与归纳能力。
2.在对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分析中,提升学生判读等值线图能力,学会运用等
值线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强化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
3.在合作学习中克服对绘制地形剖面图、根据要求绘制等值线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百折
不挠精神。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的判读和
综合运用。
2.教学难点
本课涉及的内容难度一般比较大,最难的是一般判读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最繁琐的是等
高线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课前准备】
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
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
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
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复习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呈现
问题
投影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
的共性问题;并询问学生有
无其他问题。
学生回答。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重点
解决什么问题,并让学生
做好关注自己学习过程
中暂时遗忘未能在导学
案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做
好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关
注学生学习需求的心理
准备;合理调整教学计
划。
梳 理
等 值
线图
种类
请回忆在我们学习过程中
共接触了哪些等值线图?
学生回答,可以抢答,可
以讨论后回答 引领学生全面认识等值
线图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
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
②迅速说出关键词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
意注意。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 1:归纳整理等值线图的一般特性。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等 值
线 图
一 般
特性
①同时投影投影图 1 等高线
图,图 2 等温线图,图 3 等压
线图。
②展示导学问题 1:比较三幅
图,分析归纳等值线图的共性
特征。
③展示导学问题 2:回忆整理
以前对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④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
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
判,同时板书结论。
①以前后桌四人为组,讨
论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
②学生整理讨论结果,作
出回答。
③再四人一组,回忆整理
以前对各种等值线图的
判读,归纳等值线图共性
判读方法。
掌握等值线图的共性
特征和判读方法,提高
学生分析整理归纳能
力。
[内容解析]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主要有:
(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变化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
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除非是地形的陡崖。
图 3
图 1
图 2
A
B
C
①
②
(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除非被图幅隔断。
(5)等值线平直表示该区域与相邻区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等值线弯曲反映出影响该地
理事物的因素较多。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等值线的一般判读方法:
(1)读等值线图的名称: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明确是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
线、等深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线、等太阳高度线等中的
一种。
(2)看等值线的间距和疏密情况:
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较大;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
风越大。
(3)看等值线的弯曲状况:
等值线凸向数值变高处,则凸出处为低值,可简称为“凸高为低”,如是等高线图则为山谷,
是等压线图则为低压槽。等值线凸向数值变低处,则凸出处为高值,简称“凸低为高”。如
是等高线图则为山脊,是等压线图为高压脊。
(4)看等值线的闭合和递变情况: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还有闭合的等值线,判断时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规律确定其数值。如图 3 中甲等压线如等于 1002 百帕,则闭合区中部数值大于 1002 百帕;
如甲等压线等于 1000 百帕,则中间小于 1000 百帕。
(5)看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
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悬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
着台风。
探究活动 2: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等 高
线 图
判读
①投影导学要求:
1.判读图 1 中数字所在区的
地貌名称;并计算④与⑥所在
地区可能的温差。
2.在图 1 中合理布局种植业、
林牧业、交通线等。
3.计算图中 B 到 D 的相对高
度;并判断从 D 处能否看到 B
处。
4.比较图中三条支流水流的
缓急,并说明理由。
②请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讨论
时教师巡察,及时帮助有困难
的学生。
③启发学生提出疑问或质疑,
评价同学的发言。
①学生分组讨论
②每组派代表回答
③学生提问,或质疑
牢记主要地貌形态的
等高线特征;学会综合
判读和运用等高线图,
强化地理环境整体性
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内容解析]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1)与气候结合: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对流层下部的垂直递减率为 0.60℃
/100m。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盆地
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2)与河流水文结合: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水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
而且有较大的集水区域。
(3)与运输线路结合: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
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
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引水线路的选择应遵循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
处的原则。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4)与“点”的区位结合: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
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
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的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
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疗养院应建在
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5)与农业生产结合: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
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
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探究活动 3:绘制地形剖面图。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根 据
等 高
线 图
绘 制
地 形
剖 面
图
①投影要求:绘制图 1 中 B 到
D 的地形剖面。
②行间巡察,帮助有困难的学
生,鼓励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完
成学习任务。
③投影学生中作品,请学生进
行评价。
④表扬图绘制得好的学生,并
请其介绍绘图的要领。
①学生绘图
②学生评价同伴作品
③学生介绍绘图要领。 掌握地形剖面绘制要
领,能根据要求绘制地
形剖面图;培养学生战
胜困难的勇气。
[内容解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其应用:
(1)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题目要求,在要作剖面线的两点之间作一条直
线,作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剖面线。
(2)确定比例尺。一般来说,剖面线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
外);垂直比例尺应视图中地形的起伏状况而定,一般来说,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
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
(3)建立剖面图坐标体系。①确定剖面图的水平基线。因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
图一致,所以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与剖面图长度相等。②确定纵坐标轴的高程。纵轴的高程应
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但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标出各高程的数
值,并通过各高程点作平行于剖面图基线的高程线。
(4)找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量出各点之间的距离,并将其转绘到剖
面图基线的相应位置上。另外,等高线之间的地势最高点或最低点(如山顶、河谷)也要标
出。
(5)过转绘到剖面图基线上的各点作基线的垂线,标出各垂线与相应高程线的交点。
(6)把各交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在剖面图的下方,标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
尺。
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
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
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的方法:
确定地形剖面图是沿哪条剖面线绘制出来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
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盆地等)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与等高线图
是否一致。其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
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的高度是否相同。第三,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
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
探究活动 4:等温线图的判读。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等 温
线 图
判读
①单独投影图 3
②展示导学问题:
1.图中等温线数值变化规律
是什么?
2.图 5 是_______(1 或 7)
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理由是
_______。
3.判断 A、B 附近洋流性质。
4.C 附近等温线向南弯曲的
原因。
③行间巡察,对有困难的学生
予以启示。
④解决上述四个问题后引导
学生将其归纳成关于等温线
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①同座位讨论
②学生回答
③学生评价或补充同伴
的回答。
④归纳总结等温线图判
读的一般方法。
掌握等温线图综合判
读和运用方法;培养学
生分析归纳能力。
[内容解析]等温线图是用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一个地区气温分布的专用地图。这种图能帮
助人们形象地确定气温分布的空间概念,了解气温递变方向和规律,并进而分析各地区气温
差异的形成原因。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主要注意分析下列方面: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
增大的是南半球。反之是北半球。
(2)判断地表类型(陆地、海洋)或判断月份(1 月、7 月):无论南北半球,1 月份,陆地
上的等温线都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都向北弯曲。7 月份,陆地上的等温线都向北弯曲,
海洋上的等温线都向南弯曲。
(3)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
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
曲。
(4)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
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
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5)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
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
图4
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探究活动 5:等压线图的判读。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等 压
线 图
判读
①单独投影图 2
②展示抢答问题:
1.图 2 是_______(1 或 7)
月等压线图,判断理由是什
么?
2.控制丙地的天气系统是
_________,该地天气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
3.判断①、②两地风力大小,
并说出理由。
4.说出①、②两地的风向。
③引导学生将抢答的问题进
行归纳,形成等压线图一般判
读方法。
①学生抢答并互相评价
②学生思考
③归纳总结等压线图判
读的一般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
握等压线图综合判读
和运用方法;进一步培
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内容解析]等压线是指某个水平面上的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等压线图的判读,首先要识
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及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分析等压线图基本思
路如下:
(1)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
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水平方向上:近地面气温高处,气流上升,气
压低;气温低处,气流下沉,气压高。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
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高压脊:等压线向气压低处弯曲,为高压脊。低压槽:等
压线向气压高处弯曲为低压槽。
(4)鞍部:鞍部在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
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因为摩擦力小,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
风力越小。
【典型例题】
1.(2016 年江苏卷)5 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图 4 为该山区地形示
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
B.④
图 6
图 5
C.⑤
D.⑥
答案:(1)B (2)D
思路点拨:(1)露营地应该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遭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
高凸山区和山谷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茂盛的地方多蛇虫,所以这些地点都应避免。5 月我
国东南部已经进入雨季,降水较多,①靠近河流太近,地势低洼,一但河流上涨可能淹没,
草叶茂盛的地方多蛇虫。②位于地势平坦开阔,且有一定的坡度,距河有些距离,比较适宜
露营。③处于陡崖下面有落石之虑。④高凸山区易受强风吹袭。B 正确。(2)最适宜观日
的地点是面向东方,且地势较高,前面没有障碍物。从图中可以看出③④⑤⑥四地中⑥地最
好。D 正确。
2.(2015 年安徽文综卷)图 5 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
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 MJ/m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1)—(2)题。
(1)图中 M 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a、b 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
主要为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答案:(1)B (2)A
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地球运动规律
和考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北极点从春分—夏至—秋分期间有太阳辐
射,因此 a 日对应春分日,b 日对应秋分日,M 日北极点的太阳辐射最多,最接近夏至日,B
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差异的因素。结合上题分析可知,a、b 两日太阳均
直射赤道,图中 a 地纬度低于 b 地,因此太阳高度 a 大于 b,太阳辐射 a 多于 b,本题选 A。
太阳直射赤道,a、b 两地昼长相等,日照时间相同,因此白昼长短不是造成两地太阳辐射
差异的因素,B 错;a、b 两地的海陆位置、天气状况没法确定,也就没法判断它们对太阳辐
射的影响,C、D 错。
3.(2013 年江苏卷)图 6 是 2013 年 5 月 15 日 14:00 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图 15 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
回答①—②题。
①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
信的有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②图 7 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 6 中甲、乙、丙、丁
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图 7
A.①―甲 B.①―丙 C.②―乙 D.②―丁
答案:(1)AC (2)AD
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及图中锋面符号,甲地为冷锋锋后;乙地为暖
锋锋后;丙地为高气压中心;丁地等压线较稀疏。由图 7 可判断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
地为地中海气候,两地均位于北半球
第(2)题:从图 15 的左图气温曲线可以看出①、②两地均位于北半球,且最低月气温
大于 0°C,为亚热带地区或温带海洋气候,结合降水状况,①降水较为均匀,因此为温带
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 40°―60°大陆西岸,甲位于英国附近,故 A 正确;而丙地处大
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排除 B 选项;②为冬雨型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 30
°―40°大陆西岸,典型分布区为地中海沿岸,乙处为波罗的海沿岸,纬度高于 60°N,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排除 C;丁地地处意大利沿海,为地中海气候,故 D 正确。
相关文档
-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教案12021-04-17 17:58:508页
- 最新重庆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秘笈2021-04-17 17:52:2720页
- 2017年度高考地理专题四(水循环与洋2021-04-17 17:47:118页
- 2018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学案:专题32021-04-17 17:45:4926页
- 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2021-04-17 17:45:2921页
-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方案交通建设与资2021-04-17 17:44:2912页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八 区2021-04-17 17:40:557页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六 农2021-04-17 17:21:564页
- 2018年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2021-04-17 17:21:3728页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常考图形2021-04-17 17:17:2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