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41 KB
- 2021-04-15 发布
课题与教学内容
数学四十二册92~100页 代数初步知识
课时安排
6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加深理解有关代数初步知识的概念,熟练地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过程方法
经历代数初步知识的系统地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
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
学
札
记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计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归纳整理:
1、谁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老师比他大的岁数?
2、揭示课题:代数初步知识
3、回忆整理:
4、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
5、归纳概括。
第一课时
代数初步知识
回想在小学阶段都学过哪些代数初步知识?
学生看书整理知识点。
小组合作,根据这些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出整理的结果。
如果有困难的话也可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整理。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6、复习提高:
⑴用字母表示数
①用字母表示数包括哪些内容。
②出示题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想一想,书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应该注意什么?
⑵学习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二、应用体验。
用字母表示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三、拓展延伸:
当n表示0、1、2、3、4、5、…时,2n表示什么数?2n+1表示什么数。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a.学校去年植树a棵,今年植树的棵数比去年的2倍还多6棵,今年植树( )棵。
b.同学们做操排成a行,每行a人,一共有( )人。
c.一本书有120页,小丹每天看x页,看了y天,还剩( )页。
做完后,集体订正答案。
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b
a
a b
a b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订正答案。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集中交流,互相评价。
教师在巡视时,如发现学生书写存在问题时,
教师可在全体同学面前加以强调。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代 数 初 步 知 识
数量关系
用字母表示数 定律
公式
代数初步知识
方程
简易方程 方程的解
解方程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一、归纳整理
1、基本概念的复习
⑴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⑵求比值和化简比
⑶比例尺
二、应用体验
填空练习。
三、拓展延伸。
画图:篮球场的长是26米,宽是14米。请用1/1000的比例尺化除篮球场的平面图。
比 比例 求比值 化简比 比例尺=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比和比例
让学生先默想回忆,再看书对照进行纠正,最后把书空白补充完整
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地图中的比例尺。
在1/9:1/4,0.9:0.4和0.4:0.9中,( )和( )能组成比例。
如果a/b=c/d,那么( )( )=( )( )(b≠0 d≠0)
一块长方形的操场,长80米,宽3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以上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后,在练习本上完成。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也可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知识。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一、归纳整理
1、基本概念的复习。
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
什么叫正、反比例?
2、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哪些成比例?哪些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教师出示题目
3、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与反比例关系的量有什么异同点?
3、完成第95页的“做一做”
二、应用体验。
1、填空:
第三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
指名回答下面各题,并说明理由。
⑴工作量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⑵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⑶人的身高和体重。
⑷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与宽。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并整理成表格。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如下表:
速度(千米/时
30
40
50
60
时间(时)
16
12
9.6
8
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随着 变化,
扩大, 反而缩小,
缩小, 反而扩大。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是
2、判断
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
⑵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成正比例。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三、拓展延伸
一个车间六月计划生产一批零件,平均每天要生产200个,才能完成任务,实际前6天就生产了1500个。照这样算,完成原计划任务要用多少天?
(先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再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正比例和反比例
正比例
相同点: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反比例
不同点: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
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板书设计
⑶圆的半径与面积成正比例。()
⑷大米的总重量一定,每袋大米的重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强调交流时,要讲清解答的理由。
第⑶小题让学生先解释清楚正确与否的道理,并举例与其相似的问题。
相关文档
- 2015高考数学(理)(几何概型)一轮复习学2021-04-15 17:27:5810页
- 人教版(2016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021-04-15 17:27:462页
- 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32021-04-15 17:27:469页
-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小升初数2021-04-15 17:27:424页
-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百分数的认识教2021-04-15 17:27:306页
- 数学(心得)之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要2021-04-15 17:27:295页
- 高考卷 05年高考理科数学(重庆卷)试2021-04-15 17:27:2011页
- 儿童数学题目 含答案2021-04-15 17:27:036页
-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第十二课 废2021-04-15 17:27:0216页
- 数学文卷·2018届天津市大港八中高2021-04-15 17:26:5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