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0 KB
- 2024-05-23 发布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浙江卷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8分)
贺 新 郎①
秋 晓
[宋]蒋捷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注①蒋捷为逃避战乱,坐舟从家乡出发至吴江。逃难寓居时,梦中惊醒的他,写作此词。
1.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析。(4分)
2.简析下阕中词人的复杂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8分)
一 枝 春
除 夕
[宋]杨缵
竹爆惊春,竞喧填①、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②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注①喧填:即“喧阗”,哄闹声。②刘郎:唐代诗人刘禹锡,此指作者自己。
1.这首词描绘了“过年”时辞旧迎新的情景,让我们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2分)
2
.宋代歌咏除夕的诗词很多,但被公认为佳作者甚少。此词能被称道,在于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气氛。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8分)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①
钱 起
泉壑带茅茨②,云霞生薜帷③。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④与故人期。
注①补阙:官名,职责是向皇帝进行规谏。②茅茨:茅屋。③薜帷:薜荔藤爬满墙头,密如帷幕。④昨:先前。
1.请简要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特点。(3分)
2.诗歌首联的“带”与“生”两字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5分)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第1~2题。(8分)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采桑子(其九)
[宋]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1.《春题湖上》和《采桑子》的画横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2.白诗中的“月点波心一颗珠”历来被称为“神来之笔”,请进行简要赏析。(4分)
答案:
一、
1.描绘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清晓秋景图。鸦啼凄切,鱼肚白的天色;屋外点点残星,淡淡月光;篱笆上绽开着牵牛花,枣树上挂着些红色的枣儿。渲染出一种深浓的秋意。
2.词中借秋晓所见抒发了“愁”“恨”。①悲秋之情,写出时光流逝、岁月易老的感慨。②沦落天涯,故里难归之愁。③亡国之痛。
二、
1.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1)语言生动形象。用“爆”“惊”“喧填”“腾”等最能造出声势的字眼来渲染佳节的热闹。(2)场面生动形象。①爆竹连连,箫鼓喧阗;②宴席上歌声清圆,纵情豪饮屠苏酒以迎春;③天未破晓,外面已经车马盈路,热闹非凡。(其他合理的分析可酌情给分)
三、
1.①亲近自然;②安于闲适;③珍视友情。
2.①“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泉沟壑像带子一样环绕着幽静的茅舍;“生”字,形象地描绘出美丽的云霞映衬着墙头薜荔像五彩帷幕,通过“带”与“生”
这两个动词,将本不相干的景物联系在一起,写出了茅舍周围景色的幽静清新,如同人间仙境,美妙无比。
四、
1.《春题湖上》侧重于视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参差的山峰环绕,湖面水平如镜。《采桑子》运用多种感觉进行描写:视觉上,看到月上云散;触觉上,手触轩槛,凉意顿生,微风拂面,感觉清爽;嗅觉上,阵阵莲芰的清香,沁人心脾。(写出两种感觉即可)
2.①从内容上看,写出了天空辽阔、湖面平静无风、月亮明丽圆润,湖水澄澈的美好景象。②从艺术手法上看,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月影比作一颗点缀在湖心的明亮的珍珠,从而构成一幅玲珑精致的工笔画。③从思想情感上看,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赞美和留恋之情。(写出其中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