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7.00 KB
- 2024-05-14 发布
淮南二中2018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高原体能训练能提高运动员在缺氧环境下的运动能力。但某运动员刚到高原后时,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2.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
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3.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动作电位峰值升高C.静息电位值增大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是 ( )
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5.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减小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
A.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6.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
B.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
C.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7.对两只生长状况相同、健康的幼兔做如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与正常健康幼兔相比 ( )
A.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
B.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
C.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
D.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
8.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丙细胞周围不存在a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D.成年人的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可调节其大脑的发育
9.小明在今年夏天青岛的夏令营吃海鲜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吃海鲜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机体初次接触海鲜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吃海鲜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海鲜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10.下列关于某同学体内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效应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进而直接清除靶细胞中的抗原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基因和mRNA均存在差异性
C.记忆细胞接受相应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
D.吞噬细胞功能的发挥与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11.无胸腺裸鼠(裸鼠)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但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C.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说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D.若裸鼠注射某新型疫苗后致死,则该疫苗存在安全性问题【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2.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代表过敏原
B.②代表溶酶体酶【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③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
D.③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可合成 并分泌抗体
13.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悬放在空中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若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水平生长,则说明( )
A.地心引力对茎生长的影响大于单侧光对茎生长的影响
B.地心引力对茎生长的影响等于单侧光对茎生长的影响
C.地心引力对茎生长的影响小于单侧光对茎生长的影响
D.无法确定
14.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下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15.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 )
16.关于植物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都可以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C.都可以获得无子果实 D.都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17.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 ( )
A.顶端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 B.顶端蒸腾作用强,水肥多
C.顶端产生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D.顶端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
1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的正确步骤是 ( )
①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 ③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9.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20.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天)
1
5【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9
13
17
21
25
29
33
37【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成虫数(只)
6
10【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21.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b点和d点,它们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将会大幅超过b点
C.若该种群被天敌大量捕食会导致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22.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 ( )
①年龄组成 ②种间关系 ③种群密度 ④垂直结构 ⑤水平结构
⑥优势种 ⑦物种丰富度 ⑧性别比例 ⑨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⑧ C.②④⑤⑥⑦ D.④⑤⑦⑧⑨
2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24.在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5.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
26.以下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的演替
C.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D.裸岩上的演替
27.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 )
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29.在下图食物网中,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最多需要的草量为y。鸟的增重中,来自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为a,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30.用生态学原理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
A.“一山不容二虎”——能量流动中能量逐级递减原理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能量全部释放到环境中
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
D.人们利用生产者做食物时,比利用其他营养级能获得更多的能量
32.下列可“双向”进行的是 ( )
A.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C.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碳元素传递
D.垂体细胞与甲状腺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3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
34.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
A.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大量积累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下降
C.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D.向湖泊中大量排放污染物引起鱼类死亡,鱼类尸体腐烂又加剧了湖中鱼类的死亡
35.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 )
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⑤推进生态农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6.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
A.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
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
37.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形成的化学键和位置分别是 ( )
A.氢键 碱基与脱氧核糖之间 B.氢键 碱基与碱基之间
C.磷酸二酯键 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 D.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糖与碱基之间
38.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连接酶的作用是使互补的粘性末端之间发生碱基A与T,C与G之间的连接
B.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
C.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并可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D.基因工程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产生了定向变异
39.下列哪项叙述不是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 )
A.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B.决定宿主细胞的生存
C.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D.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4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
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0分)
41.(14分)Ⅰ.下图是生长素与其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点和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 。
(2)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 。
(3)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处于_____________状态下。
Ⅱ.下图示为用胚芽鞘所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甲、乙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后,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 。图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 。
(2)如果将A用阿米妥(一种呼吸抑制剂)处理后,甲和乙实验现象相同,推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可能是 。
42.(12分)在某鱼塘中放养着A、B、C、D四种鱼,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若调查四种鱼的种群数量,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C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Ⅰ,池塘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________。
(2)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C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
(3)在只放养C鱼的鱼塘中,捕捞的最佳时间非常重要,应该将鱼塘中C鱼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Ⅰ上的________之间。
43.(7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______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_______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__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增强。
44.(7分)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郊外的一片稻田里,一种被称为“金色大米”的转基因水稻已经悄然收获。这种转基因大米可以帮助人们补充每天必需的维生素A。由于含有可以生成维生素A的β胡萝卜素,它呈现金黄色泽,故称“金色大米”。“金色大米”的培育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1)培育“金色大米”的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中,其核心是 ,通过该操作形成了图中的 (填字母),它的构成至少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在研究过程中获取了目的基因后采用 _ 技术进行扩增。在构建c的过程中目的基因用 (填“限制酶Ⅰ”或“限制酶Ⅱ”)进行了切割。检验重组载体导入能否成功,需要利用 _____ 作为标记基因。过程d通常采用 __________ 法。
淮南二中2018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理科)
一. 选择题:( 每空1.5分,共60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10: CDDBC BCACC
11—20:DCBCB DDBDC
21—30:BCCBD DCCAD
31—40:BDDDC ACDBD
一. 填空题:(共40分)
41. (每空2分,共14分)
Ⅰ.(1)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