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00 KB
- 2024-04-16 发布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高二(下)段考物理试卷(3月份)(文科)
一、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租车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
B.出租车是按路程的大小来计费的
C.在田径场1500m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500m
D.高速公路路牌上显示“上海100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位移大小为100km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火车过桥时,火车可以看作质点
B.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高台跳水运动员中翻转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D.研究运动员万米赛跑过程中的快慢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3.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车的初速度均为零
B.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C.甲车的速度始终小于乙车的速度
D.甲车的位移始终小于乙车的位移
4.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零时刻的速度大小为3m/s,经过1s 后速度大小为4m/s,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 )
A.1m/s2 B.2m/s2 C.3m/s2 D.4m/s2
5.如图所示,关于物体静止于斜面上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B.物体受重力和对斜面的压力、静摩擦力
C.物体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
D.物体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
6.一个弹簧受10N拉力时总长为7cm,受20N拉力时总长为9cm,已知当拉力撤销时弹簧都能恢复原长,则弹簧原长为( )
A.8cm B.9cm C.7cm D.5cm
7.起重机竖直吊起质量为m的重物,上升的加速度是a,上升的高度为h,则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 )
A.mgh B.mah C.m(a+g)h D.m(g﹣a)h
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两个水平推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F1=6N,F2=2N.现将F1撤去,则物体所受合力为( )
A.0 B.2 N C.4 N D.6 N
9.以10m/s的速度,从10m高的塔上水平抛出一个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石子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 )
A.10m/s B.10m/s C.20m/s D.30m/s
10.已知一些材料间动摩擦因数如下:
材料
钢﹣钢
木﹣木
木﹣金属
木﹣冰
动摩擦因数
0.25
0.30
0.20
0.03
质量为1kg的物块放置于水平面上,现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此物块时,读得弹簧秤的示数为3N,则关于两接触面的材料可能是(取g=10m/s2)( )
A.钢﹣钢 B.木﹣木 C.木﹣金属 D.木﹣冰
11.在讨论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有下列三种过程:a.用水平推力F推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S;b.用水平推力F推一质量是2m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前进S;c.用与光滑斜面平行的推力F推一质量为2m的物体,沿斜面向上前进S.则关于力F在以上过程中做功多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做功最多 B.b做功最多 C.c做功最多 D.做功一样多
12.起重机用20s
的时间将重物吊起,整个过程中做的功是20000J,在此过程中起重机的平均功率是( )
A.200W B.500W C.1000W D.2000W
13.下面的实例中,对机械能守恒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自由下落,落在竖直弹簧上,将弹簧压缩后又被弹簧弹起来,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拉着物体沿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C.跳伞运动员张开伞后,在空中匀速下降,运动员与伞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飞行的子弹击中并射入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14.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15.一滑雪者沿斜坡匀加速滑下,下列关于该滑雪者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力作用在滑雪者身上
B.滑雪者所受的合力沿斜坡向上
C.滑雪者所受的合力沿斜坡向下
D.作用在滑雪者身上的合力为零
16.周日海滨,某同学向海中投掷一小石子,石子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抛物线落入海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子在空中只受重力作用
B.石子在空中受重力和手给它的推力
C.石子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D.石子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动能大小保持不变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3道题,其中第17题8分,第18题4分,19题4分,共16分.
17.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步骤中,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同时改变拉力F和小车质量m的大小
B.先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最后导出a与F及m的关系
C.只改变拉力F的大小,小车质量m始终保持不变
D.只改变小车质量m,拉力F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上述步骤体现的物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是 .
18.(多选)如图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应接直流电源
B.应先接通电源打点,后释放纸带
C.需使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D.测出纸带上两点迹间的距离,可知重物相应的下落高度
19.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由此可知,纸带做 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m/s.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0.以10m/s速度行驶的列车开始加速下坡,在坡上的加速度等于0.2m/s2,经过30s到达坡底,求:
(1)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
(2)求坡路的长度.
21.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高h=1m的光滑弧形轨道A点,以v0=4m/s的初速度沿轨道滑下,并进入BC轨道,如图所示.已知BC段的动摩擦因数μ=0.4 求:
(1)物体滑至B点时的速度;
(2)物体最后停止在离B点多远的位置上.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高二(下)段考物理试卷(3月份)(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租车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
B.出租车是按路程的大小来计费的
C.在田径场1500m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500m
D.高速公路路牌上显示“上海100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位移大小为100km
【考点】15:位移与路程.
【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别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据此可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出租车中里程表记录的是车通过的路程,因此是按路程收费的,故A错误,B正确;
在田径场1500m长跑比赛中,轨迹并非为直道,而是弯道,故位移不是1500m,故C错误;
高速公路路牌上显示“上海100km”,表示的是该处到上海的路程,故D错误.
故选B.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火车过桥时,火车可以看作质点
B.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高台跳水运动员中翻转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D.研究运动员万米赛跑过程中的快慢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考点】13:质点的认识.
【分析】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解答】解:A、研究火车过桥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火车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形状不能忽略,地球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
C、研究高台跳水运动员中翻转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
D、研究运动员在万米跑过程中的快慢,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能忽略,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3.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车的初速度均为零
B.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C.甲车的速度始终小于乙车的速度
D.甲车的位移始终小于乙车的位移
【考点】1I: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v﹣t图象各点坐标反映物体在各时刻的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
【解答】解:A、由图可知,乙的初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
B、甲车的图象的斜率一直大于乙的斜率,故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故B正确;
C、交点表示两车的速度相同,在此点之前甲的速度小于乙车,此点之后,甲的速度大于乙车,故C错误;
D、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力可知,甲的位移先小于乙车,然后甲会追上乙车交超过,故D错误;
故选:B.
4.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零时刻的速度大小为3m/s,经过1s 后速度大小为4m/s,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 )
A.1m/s2 B.2m/s2 C.3m/s2 D.4m/s2
【考点】1B:加速度.
【分析】由题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3m/s,时间为1s,及末速度为4m/s,而末速度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a=计算
【解答】解: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即有v0=3m/s.
若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v=4m/s,加速度为a==m/s2=1m/s2
若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v=﹣4m/s,加速度为a==m/s2=﹣7m/s2综上,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如图所示,关于物体静止于斜面上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B.物体受重力和对斜面的压力、静摩擦力
C.物体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
D.物体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
【考点】2H: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2G: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顺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结合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分析是否受到摩擦力.
【解答】解: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必定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物体有沿向下滑动的趋势,所以斜面对物体有静摩擦力,所以物体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三个力作用.故C正确.
故选:C.
6.一个弹簧受10N拉力时总长为7cm,受20N拉力时总长为9cm,已知当拉力撤销时弹簧都能恢复原长,则弹簧原长为( )
A.8cm B.9cm C.7cm D.5cm
【考点】2S:胡克定律.
【分析】弹簧挂10N的重物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10N.弹簧挂20N的重物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20N,弹簧的伸长等于弹簧的总长减去原长.根据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的原长.
【解答】解:弹簧在大小为10N拉力作用下,其总长为7cm,设弹簧原长为l0,根据胡克定律公式F=kx,有:
10=k×(0.07﹣l0)…①
弹簧在大小为20N拉力作用下,其总长为9cm,据胡克定律公式F=kx,有:
20=k×(0.09﹣l0)…②
联立解得:l0=0.05m=5cm
故选:D
7.起重机竖直吊起质量为m的重物,上升的加速度是a,上升的高度为h,则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 )
A.mgh B.mah C.m(a+g)h D.m(g﹣a)h
【考点】62:功的计算.
【分析】对货物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起重机对货物拉力,根据做功公式即可求得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
【解答】解:对货物进行受力分析,货物受重力和起重机对货物拉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合=F﹣mg=ma
F=m(a+g)
上升h高度,起重机对货物拉力做功w=Fh=m(a+g)h;
故选:C
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两个水平推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F1=6N,F2=2N.现将F1撤去,则物体所受合力为( )
A.0 B.2 N C.4 N D.6 N
【考点】2H: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29: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先根据木块的受力情况得知最大静摩擦力的情况,撤去F1后,比较F2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可判断木块仍静止,利用共点力的平衡可得知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再进一步得到合力.
【解答】解:木块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合外力为零,得知此时摩擦力为:f=F1﹣F2=6﹣2=4N,最大静摩擦力应大于等于6N,当撤去F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2=2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则此时受的静摩擦力为f′=F2=2N,方向与F2的方向相反,即为方向向右;故合力为零;
故选:A
9.以10m/s的速度,从10m高的塔上水平抛出一个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石子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 )
A.10m/s B.10m/s C.20m/s D.30m/s
【考点】43:平抛运动.
【分析】石子水平抛出后,不计空气阻力,只有重力做功,其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石子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解答】解:设石子初速度大小为v0,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高度为h.则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
得到:v==m/s=10m/s.
故选:A
10.已知一些材料间动摩擦因数如下:
材料
钢﹣钢
木﹣木
木﹣金属
木﹣冰
动摩擦因数
0.25
0.30
0.20
0.03
质量为1kg的物块放置于水平面上,现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此物块时,读得弹簧秤的示数为3N,则关于两接触面的材料可能是(取g=10m/s2)( )
A.钢﹣钢 B.木﹣木 C.木﹣金属 D.木﹣冰
【考点】24:滑动摩擦力;2A:动摩擦因数.
【分析】匀速运动说明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二力平衡,根据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列出平衡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物体匀速运动时:F=f ①
滑动摩擦力为:f=FNμ=mgμ ②
联立①②解得:μ=0.3,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在讨论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有下列三种过程:a.用水平推力F推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S;b.用水平推力F推一质量是2m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前进S;c.用与光滑斜面平行的推力F推一质量为2m的物体,沿斜面向上前进S.则关于力F在以上过程中做功多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做功最多 B.b做功最多 C.c做功最多 D.做功一样多
【考点】62:功的计算.
【分析】当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同向时,利用公式W=FS,可以直接求得功的大小关系,力F做功的大小与其他的力无关.
【解答】解:a.用水平推力F推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S,此时F与S的方向相同,所以功的大小为Wa=FS;
b.用水平推力F推一质量是2m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前进S,此时力的大小F,位移的大小为S,并且F与S的方向相同,所以功的大小为Wb=FS;
c.用与光滑斜面平行的推力F推一质量为2m的物体,沿斜面向上前进S,此时力的大小F,位移的大小为S,并且F与S的方向相同,所以功的大小为Wc=FS;
所以三次做功的大小相等,所以D正确.
故选D.
12.起重机用20s 的时间将重物吊起,整个过程中做的功是20000J,在此过程中起重机的平均功率是( )
A.200W B.500W C.1000W D.2000W
【考点】63: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分析】根据功率的公式P=可以直接计算得出起重机的平均功率.
【解答】解:由平均功率的公式 P==W=1000W,所以C正确.
故选C.
13.下面的实例中,对机械能守恒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自由下落,落在竖直弹簧上,将弹簧压缩后又被弹簧弹起来,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拉着物体沿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C.跳伞运动员张开伞后,在空中匀速下降,运动员与伞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飞行的子弹击中并射入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考点】6C: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只有重力或只有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分析答题.
【解答】解:A、小球自由下落,落在竖直弹簧上,将弹簧压缩后又被弹簧弹起来,在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做功,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
B、拉着物体沿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物体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
C、跳伞运动员张开伞后,在空中匀速下降,系统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少,运动员与伞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
D、飞行的子弹击中并射入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木块,要克服阻力做功,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小,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
故选:A.
14.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考点】36: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得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1)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运动,停止用力物体停止运动.他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速度改变的越慢,物体运动越远.推理:如果没有摩擦,速度不会改变,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总结前人经验并加以概括,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解答】解:(1)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都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相同的.
(2)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运动越来越远,没有摩擦,物体永远运动下去.没有力就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C.
15.一滑雪者沿斜坡匀加速滑下,下列关于该滑雪者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力作用在滑雪者身上
B.滑雪者所受的合力沿斜坡向上
C.滑雪者所受的合力沿斜坡向下
D.作用在滑雪者身上的合力为零
【考点】37:牛顿第二定律;1E: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滑雪者沿斜坡匀加速滑下,其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分析滑雪者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其合力方向.
【解答】解:由题意滑雪者沿斜坡匀加速滑下,其加速度方向沿斜坡向下.滑雪者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其合力方向必定沿斜坡向下.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周日海滨,某同学向海中投掷一小石子,石子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抛物线落入海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子在空中只受重力作用
B.石子在空中受重力和手给它的推力
C.石子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D.石子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动能大小保持不变
【考点】43:平抛运动.
【分析】分析石子的运动以及受力情况;明确不计空气阻力,石子被抛出后只受重力,则可明确石子的运动情况和速度以及动能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A、B不计空气阻力,石子在空中只受重力,只有重力做功,因为手与石子分离,对石子没有作用力,故A正确,B错误.
C、石子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石子机械能保持不变,但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故CD错误;
故选: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3道题,其中第17题8分,第18题4分,19题4分,共16分.
17.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步骤中,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同时改变拉力F和小车质量m的大小
B.先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再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最后导出a与F及m的关系
C.只改变拉力F的大小,小车质量m始终保持不变
D.只改变小车质量m,拉力F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上述步骤体现的物理学实验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考点】M8: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明确实验原理,知道实验中涉及加速度、质量和合外力三个物理量的关系,根据实验步骤可明确采用的物理学方法.
【解答】解: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由于涉及物理量比较多,因此该实验采用的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控制变量法
18.(多选)如图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应接直流电源
B.应先接通电源打点,后释放纸带
C.需使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D.测出纸带上两点迹间的距离,可知重物相应的下落高度
【考点】MD: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需要测量的数据等;明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对于任何实验注意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注意事项这几点去搞清楚.
【解答】解:(1)A、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故A错误;
B、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再释放重锤,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B正确;
C、我们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计算时间,不需要秒表,故C错误;
D、测出纸带上两点迹间的距离,可知重物相应的下落高度,故D正确.
故选:BD.
19.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由此可知,纸带做 匀加速 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0.25 m/s.
【考点】M5: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分析】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根据纸带上相邻点的距离间隔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
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
【解答】解: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纸带上相邻计数点的距离在增大,而且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之差不变,所以纸带做匀加速运动.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C==0.25m/s
故答案为:匀加速,0.25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0.以10m/s速度行驶的列车开始加速下坡,在坡上的加速度等于0.2m/s2,经过30s到达坡底,求:
(1)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
(2)求坡路的长度.
【考点】1E: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到达坡底的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坡路的长度.
【解答】解:(1)列车到达坡底的速度为:
v=v0+at=10+0.2×30m/s=16m/s.
(2)坡路的长度为:
s=v0t+at2=10×30+×0.2×900m=390m.
答:(1)到达坡底的速度为16m/s.
(2)坡路的长度为390m.
21.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高h=1m的光滑弧形轨道A点,以v0=4m/s的初速度沿轨道滑下,并进入BC轨道,如图所示.已知BC段的动摩擦因数μ=0.4 求:
(1)物体滑至B点时的速度;
(2)物体最后停止在离B点多远的位置上.
【考点】65:动能定理.
【分析】(1)由A到B段只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物体滑至B点时的速度
(2)由B到C段只有滑动摩擦力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可得物体最后停止在离B点多远的位置上
【解答】解:(1)由A到B段由动能定理得:
mgh=mvB2﹣mv02
vB===6m/s;
(2)由B到C段由动能定理得: mvB2=μmgs
所以:s===4.5m;
答:(1)物体滑至B点时的速度为6m/s
(2)物体最后停止在离B点4.5m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