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3.50 KB
- 2024-04-15 发布
15
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录的小说中的一篇。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莫泊桑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开始了文学创作。他深切地同情法国中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同时也痛恨资产阶级的自私、伪善、贪婪、狡诈。于是他创作了这篇小说,对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这篇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揭露了菲利普夫妇在
“
金钱万能
”
的社会信条的腐蚀下精神的堕落,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
“
纯粹的金钱关系
”
。
1.下
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拮据(jié) 赚钱(zhuàn) 计较
(jiǎo)
B
.流氓(méng) 女婿(xù) 糟蹋
(tà)
C
.无赖(lài) 牡蛎
(lì)
煞白
(shà)
D
.撬开
(qiào)
栈桥(jiàn) 嘟囔
(nāng)
C
【解析】
A.
较(jiào);B.氓(mánɡ);D.栈(zhàn)。
2
.下列选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别墅 节省 恐布 莫名其妙
B.惯例 恭维 糟蹋 行为不正
C.健康 搭乘 覆盖 持疑不决
D.陪偿 撬开 嘟囔 胡说八道
【解析】A项中的
“
恐布
”
应为
“
恐怖
”
;C项中的
“
持疑不决
”
应为
“
迟疑不决
”
;D项中的
“
陪偿
”
应为
“
赔偿
”
。
B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郑重其事地告诉你,不要再用电脑查了,自己动动脑筋肯定没问题的。
B.这件事他说得莫名其妙,大家都听呆了。
C.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D.目前,我国消费者对于牛肉特别是高品质牛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解析】属于望文生义。
B
4.
(
甘肃中考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
.风靡一时的短片《我的叔叔于勒》改编自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同名短篇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
【解析】A项,缺少主语,把
“
随着
”
或
“
使
”
去掉一个。C项,重复,把
“
国家
”
去掉。D项,滥用否定词,把
“
不可
”
去掉。
B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叫于勒
……
姓达尔芒司,
——
也不知还
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
B.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
问:
“
吃了三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
C.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
你疯了!
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
D.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
“
花花公子。
”
D
【解析】句号应在引号外。
本文的题目是
“
我的叔叔于勒
”
,主要人物是否就是于勒?为何要以
“
我的叔叔于勒
”
为题?
本文的题目虽是
“
我的叔叔于勒
”
,但于勒却是作为暗线虚写和略写的。于勒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通篇只有要价和道谢两句话。于勒不是主要人物,只是线索人物。作者着意刻画的是菲利普夫妇,因此,菲利普夫妇才是主要人物。
小说以
“
我的叔叔于勒
”
为题,是因为于勒的命运构成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本文要揭示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1
.结构精巧,情节曲折。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逐、盼、遇、躲;暗线是于勒的沦落、暴发、再沦落,双线并行,交叉于兄弟相遇的轮船之上,结局于相遇不认的尴尬之中,真是出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
2
.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名人金钱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孔子
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
菲尔丁
有了金钱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做很多事,唯有青春却无法用金钱来购买。
——
莱曼特
悭吝人好比地狱,吞咽得越多就越想吞咽,贪多无厌。
——
奥古斯丁
钱财的奴隶决不会对上帝忠诚。
——
托·布朗
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一人的生活就行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才能的祸害。
——
诺贝尔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 )
(2)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 )
(3)
我心里默念道:
“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 )
排比
比喻
反复
7.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手法并指出其作用。
(1)
我心里默念道:
“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
)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描写
反映了
“
我
”
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亲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饱含讥讽意味的心里话。
重复
“
我的叔叔
”
,并在
“
叔叔
”
前加一
“
亲
”
字,
(2)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
)
景物描写
衬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8.
(
江西中考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C
③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
①②⑤③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①③⑤
【解析】本题几个句子谈论的是
“
精读
”
,是议论性的文段。所以
④
句是发起句,提出观点;
②
句是对
④
句的具体阐释;
①
句引用
“
诗句
”
加以论证;接着用
⑤
句从读书的目的进行分析;
③
句是得出结论。据此,句子的排列顺序为:
④②①⑤③
。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作者是法国18世纪后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选自莫泊桑的中篇小说集《羊脂球》。
C.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它们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的。
D.小说的标题是
“
我的叔叔于勒
”
,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C
10.语言表达。
其实金钱不是万能的,它能买到很多东西,但很多东西也绝对不是可以用金钱买到的。请你结合生活实际,针对你班上出现的浪费金钱的这种情况的同学,给他们一点建议,让他们知道应如何利用金钱的价值。(100字左右)
示例:同学们,金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金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买不到智慧。我们应该合理利用金钱的价值,那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可以节省零食和娱乐方面的开支,从而帮助经济困难的同学,或为班集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11.学过本文之后,班级要开展
“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活动一】读课文,对对子。
“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
,请你结合文中于勒的情况改写这一对偶句,使它与文中的情境联系得更贴切,并加上横批。
上联:富隔天涯是兄弟
下联: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
____
_______
示例:穷在咫尺如路人;贫居邻里非故旧
炎凉世态
【活动二】轻金钱,重亲情。如果你是若瑟夫,当在船上碰到穷困潦倒的叔叔于勒时,你将如何劝说父母,使他们和于勒相认?
示例:俗话说
“
骨肉相连
”
,于勒毕竟是你们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假如日后我也像你们一样抛弃自己的亲姐姐——你们的女儿时,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阅读
“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
……
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
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我们一家人在船上吃牡蛎,遇到卖牡蛎的水手,父亲怀疑他就是于勒。
13.请你揣摩下面句子中菲利普太太的言外之意。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
“
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
菲利普太太怕花钱。
14.文中的
“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
”
一句中的
“
还是
”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
“
还是
”
一词表明了父亲不敢承认现实,怕自己看错了人,又怕那人真的是于勒而自己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会拖累自己。
15.请你展开想象,在选文结尾处补写几句景物描写的句子,烘托当时的气氛。
起风了,海面不再像绿色的大理石桌面那样平静了,而像狂风中波涛翻滚的绿色稻田。风钻进衣领,我看见父母亲在瑟瑟发抖。
(
遵义中考
)
高贵的
“
伪证
”
①
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
20
年前,她是否收留过一个女人的私生女。传票上特意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②
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
③20
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
④
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
……
⑤
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一只快乐的
“
百灵鸟
”
。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轻轻地问道,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⑥
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
⑦
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作什么证。
⑧
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⑨
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
,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
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道,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⑪
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
⑫
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⑬
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
用力敲响法槌
(chuí)
,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⑭
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
“
伪证
”
。
(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
16.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多丽丝收到传票
→
回忆收养安迪的过程
→
到法庭作证
→
法院判决证词有效
17.文章多次写到左边眉毛上的
“
黑痣
”
,这样写有哪些作
?
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写出了安迪和女人的美丽外表;暗示安迪与中年妇女为母女关系;为下文多丽丝作伪证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8.结合上下文,简析第
⑬
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动作描写。
“
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
”
写出了西蒙对多丽丝的证词感到意外,而考虑是否采用多丽丝证词的矛盾心理。
19.标题用
“
高贵
”
来修饰
“
伪证
”
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不矛盾。
“
高贵
”
指多丽丝无私收养安迪,培养安迪,为安迪的前途不惜作
“
伪证
”
的品质;
“
伪证
”
指多丽丝的证词与事实不符。
“
高贵
”
修饰
“
伪证
”
突出了多丽丝人性的伟大,灵魂的高贵。
【写作练笔】
20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
“
我
”
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对比;菲利普夫妇二人个性的对比
……
鲜明的对比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以
“
成长
”
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示例:七岁: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兴奋地学习ɑ、o、e。对待作业一丝不苟,字迹歪扭,喜欢把老师比作太阳,说自己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读到课文上
“
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的句子时会有一种激动,很重视考试成绩,偶尔会哭鼻子,看到别人比我强会很佩服。
十四岁:我上八年级,一个重要的转折,很麻木地学习各科知识,作业挑着做,有时一本练习册只做几道题,字迹比较工整。不再把老师比作太阳,把他们当作朋友。把自己比作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对历史很感兴趣,学到日本侵华的时候会有一种愤慨。对于考试已经习惯,卷子接连不断,成绩忽高忽低,已经没有时间去伤感,更没有了流眼泪的理由。看到别人比我强会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很不服气也带着嫉妒。
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
链接本课第16题)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会以此为出发点,设置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的题目。
技法点睛】
①
筛选信息: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
②
语言表述:按照
“
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
”
的顺序进行表述。有字数限制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般要保留
“
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
”
三个要素。
】
参考示例:请概括《我的叔叔于勒》第5-19段(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
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的故事情节。
答案:菲利普夫妇夸赞于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