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6.00 KB
- 2024-03-31 发布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Ⅰ卷(单选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1.关于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就是物体上的某一个点
B. 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C. 描绘航空母舰在海洋中的运动轨迹时,航空母舰可看作质点
D. 一山路转弯处较狭窄,司机下车实地勘察,并判断汽车能安全通过,在司机看来,汽车是一个质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质点并非物体上的一个点,故A错误;
B.体积很大的物体也能看作质点,如研究绕太阳运动的地球的周期时,地球可看作质点,故B错误;
C.描绘航空母舰在海洋中的运动轨迹时,航空母舰大小、形状可忽略,可看作质点,故C正确;
D.判断汽车是否能安全通过时,汽车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
2.下列说法表示同一时刻的是( )
A. 第2 s末和第3 s初 B. 前3 s内和第3 s内
C. 第3 s末和第2 s初 D. 第1 s内和第1 s末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第3s初是第2s末,故A正确;
B.前3s内是0-3s的时间段,第3s内是2s-3s的时间段,故B错误;
C.第2s初是第1s末,故第3s末和第2s初不是同一时刻,故C错误;
D.第1s内是0-1s时间间隔,第1s末是时刻,故D错误。
3.要描述在操场上活动的同学的位置时,应选用的坐标系是( )
A. 直线坐标系 B. 三维坐标系
C. 二维坐标系 D. 以上坐标系无法描述
【答案】C
【解析】
【详解】要描述在操场上活动的同学的位置时,应建立平面坐标系,即二维坐标系,故C正确ABD错误。
4.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图中司机说乘车人“你没动”,而路上的小女孩说他(指乘车人)运动得“真快”.关于司机和小女孩对乘车人运动状态的描述所选取的参考系分别为
A. 汽车、地面 B. 地面、汽车
C. 地面、地面 D. 汽车、汽车
【答案】A
【解析】
【详解】司机说乘车人你没动,是乘车人相对于汽车来说没有动,而路上的小女孩对司机说:“你车开得真快”这是司机相对于地面来说的,故A正确,BCD错误.
5.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 )
A. 位移、时间、速度
B. 瞬时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
C. 路程、时间、速率
D. 加速度、速率、速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运算是代数运算的物理量是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
A. 时间是标量,位移、速度是矢量,故A错误;
B.瞬时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均为矢量,故B正确;
C.路程、时间、速率均为标量,故C错误;
D.加速度、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故D错误。
6.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b点运动到a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 2r,向西,0 B. 2r,向东;
C. 2r,向西; D. 2r,向西;2r
【答案】C
【解析】
【详解】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此时位移的大小为ab之间的直线距离,即为2r,方向有b指向a,即向西;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即为半圆的弧长,所以大小为πr,故C正确ABD错误。
7.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与t的单位分别是m与s,则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
A. 3m/s和3 B. 6m/s和3
C. 3m/s和-6 D. 3m/s和6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质点的初速度v0=3m/s,加速度a=6m/s2,故D正确ABC错误。
8.以下对于加速度和速度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
A.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方向
B. 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C. 物体的速度不变化,则加速度为零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速度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A错误;
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火箭刚点火的瞬间,加速度很大,而速度为零,B错误;
C.速度不变化,则速度的变化率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C正确;
D.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大,但不知所用时间的长短,故不能说明加速度大。正确表述为,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D错误。
9.—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3s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4m/s B. 6m/s C. 8m/s D. 2m/s
【答案】B
【解析】
【详解】停止运动前3s时,即反向运动的第3秒,此时速度
故B正确ACD错误。
10.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2t落地,则当它下落t时,物体下落的高度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2t落地,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
当它下落t时,物体下落的高度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m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s.汽车运动的v-t图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知道,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所以汽车在减速阶段的位移 根据 可解得: 故C对;ABD错;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12.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分别是( )
A. 10m/s;10m/s B. 5m/s;4.8m/s
C. 0;4.8m/s D. 0;5m/s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人往返一次的位移为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设由坡顶到坡底的路程为s,则此过程的平均速率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的正负代表方向
B. 速度越大的物体位移越大
C.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越快
D. 速度的大小由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决定
【答案】AC
【解析】
【详解】A.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正负代表方向,故A正确;
B. 速度越大的物体位移不一定越大,还与运动时间有关,故B错误;
C.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越快,故C正确;
D. 是速度的比值定义式,与定义的物理量无关,即与位移和时间无关,故D错误。
故选AC。
14.一个苹果从树上无初速度地自由下落,将苹果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取向下为正方向.设苹果下落过程中的速度为以加速度为a、下落时间为t,则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C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A正确,B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是不变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
15.加速度的定义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由△v、△t算出
C. 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与v的方向无关
D. 物体加速度大小由决定
【答案】BC
【解析】
【详解】AD. 加速度的定义式为,是比值定义式,a与△v、△t无关,故AD错误;
B. 根据定义式可知,物体加速度大小可由△v、△t算出,故B正确;
C. 根据定义式可知,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与v的方向无关,故C正确。
故选BC。
16.t=0时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以出发点为参考点,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
B 它们都做直线运动
C. t1时刻它们的位置相同,乙的速度小于甲
D. t1时刻它们的位置相同,甲的速度小于乙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根据图像可知,两物体均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D.图像的斜率代表速度,t1时刻它们的位置相同,但乙的斜率更大,则乙的速度更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
C. 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D. 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受到空气阻力,而石头没有受到空气阻力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故A错误B正确;
C. 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故C正确;
D. 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空气阻力对石头影响小于对树叶的影响,树叶较轻,受阻力影响较大,故D错误。
故选BC。
18.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16m后速度增加到10m/s,则( )
A. 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
B. 自开始计时起,1s末的速度是8m/s
C. 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s
D. 从开始计时起,经过7m处的速度是7m/s
【答案】AB
【解析】
【详解】A.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知,该段位移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故A正确;
B. 自开始计时起,1s末的速度是
故B正确;
C. 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
故C错误;
D. 从开始计时起,经过7m处的速度是
故D错误。
故选AB。
19.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 )
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 在第3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D.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答案】BC
【解析】
【详解】A.0-2s内质点的速度一直为正,则知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
B.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第3秒末斜率正负发生了改变,则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
C.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3s-5s运动位移为0,故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故C正确;
D.根据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C。
20.如图,甲、乙两物体(可看成质点)同时从离地高度为2H和H的位置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甲的质量是乙的质量的2倍,则( )
A. 甲落地的时间是乙落地时间的2倍
B. 甲落地的时间是乙落地时间的倍
C. 甲落地时的速率是乙落地时速率的2倍
D. 甲、乙落地之前,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根据解得,可知甲落地的时间是乙落地时间的倍,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可知,甲落地时的速率是乙落地时速率的倍,故C错误;
D.根据v=gt可知,甲、乙落地之前,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BD。
21.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在时刻也并排行驶
B. 在时间t=0时乙车在后,甲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已知在t1时刻,两车并排行驶,在t1-t2时间内,甲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则知甲通过的位移大,可知t2时刻,甲车在前,乙车在后。故A错误。
B.已知在t1时刻,两车并排行驶,在0-t1时间内,乙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则知乙通过的位移大,可知t=0时刻,甲车在前,乙车在后,故B正确。
CD.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车和乙车的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2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由A点静止释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
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
C. 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v=vB
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 物体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滑下,根据速度位移关系v2=2ax可得.则: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故A项正确;
B. 由位移时间关系可得,则:,即tE=2tB=tC=tD;故B项正确;
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又根据运动是从静止开始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3,则从A到B与从B到E所用的时间相等,B为AE的中间时刻,所以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v=vB,故C项正确;
D. 由于加速度相等,即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而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不相等,所以相等的位移下速度的增量不相等,故D项错误.
第二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11分)
2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是使用__________(直流电,交流电)电源的仪器。
(2)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和让重物开始下落,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
A.让重物下落的同时接通电源
B.先让重物下落,再接通电源
C.先接通电源,后让重物下落
D.先让重物下落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答案】 (1). 交流电 (2). C
【解析】
【详解】(1)电火花计时器是使用交流电电源的仪器。
(2)如果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有可能会出现小车已经拖动纸带运动一段距离,电源才被接通,那么纸带上只有很小的一段能打上点,大部分纸带没有打上点,纸带的利用率太低;所以应当先接通电源,后让重物下落拖动纸带运动,故C正确。
2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求出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m/s,运动的加速度是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0.02 s (2). 0.210 0.600
【解析】
【详解】(1)由于频率f=50Hz,因此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T=s=0.02s.
(2)打C点的速度就等于BD段的平均速度
vC==10-2m/s=0.210m/s;
根据匀变速运动的推论∆x=at2(t=0.1s),由逐差法可得运动的加速度
a==10-2m/s2=0.600m/s2
四、计算题(共45分)
25.湖中点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点出发,向东行驶了60m后又向北行驶80m到达点,用时40s,最后小船沿直线返回到点又用时20s,求:
(1)小船从到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
(2)小船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
【答案】(1)140m,100m;(2)0,4m/s
【解析】
【详解】(1) 小船从O到A过程中的路程
位移
(2)当小船沿直线返回到O点
26.汽车以54km/h的速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求:
(1)若汽车以3的加速度加速,则6s时速度达到多少?
(2)若汽车以3的加速度减速刹车,则3s时速度为多少?6s时位移为多少?
【答案】(1)33m/s;(2)6m/s,37.5m
【解析】
【详解】54km/h=15m/s
(1)由代入数据得
(2)设汽车停止所用时间为,则
3s时:由代入数据得
6s时已停止,所以
27.从离地320m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求:
(1)经过多少时间小球落到地面;
(2)下落到地面瞬间时的速度大小;
(3)从开始下落的时刻起,小球在最后2s内下落的高度。
【答案】(1)8s;(2)80m/s;(3)140m
【解析】
【详解】(1)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可得
(2)由得
v=8×10m/s=80m/s
(3)设前6秒下落的高度为,则
28.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3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5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30m/s,求: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
(3)警车发动后至少要经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1)100m;(2)不能;(3)15s
【解析】
【详解】(1)当警车速度达20m/s时,两车相距最大,用时
此时货车的位移
警车的位移
(2)警车完成加速所需时间:
此时
由于货车的位移大于警车位移,所以不能在加速阶段追上货车;
(3)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匀速,设再经过t2时间追到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