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 KB
- 2024-03-26 发布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年高二上12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1.唯品会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号召,成立合作社,与贵州毕节织金县签订2019年度蜡染生产订单,这批订单将为苗族阿妈们带来 1000 万元的劳动收入,并通过推动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多样化方式,以“电商+非遗+扶贫”的非遗扶贫新经济模式,实现非遗精准扶贫。合作社在当地还开展了浸入式采风学习, 对苗族刺绣和蜡染进行现代美学重构。这表明(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精准扶贫的基础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商业贸易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中,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教育,这是因为( )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教育方式决定着学生的习惯
②文化影响每一个人,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便于创设养成好习惯的文化氛围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就能培养良好的习惯
④每个人的习惯不是天生的,通过接受教育可以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年来,经典诗歌渐回公众视野。它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经典诗歌引起无数人的精神共鸣,是因为它:( )
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
②能主动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使人们获得精神启迪
③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的价值选择和精神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央视“春晚”两次唱响《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歌词劝诫忙碌奔波的人们不要忘记亲情,常回家看看操劳一生的“空巢老人”。但是近期英国某学院的一项调查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欧洲一些国家近年出现大批成年子女“归巢族”,给父母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报告结论称:父母很享受子女离家后的独立生活,成年子女“回巢”对他们的退休生活是一种侵扰。这说明:( )
①人们对“空巢”与“回巢”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②不同经济生活和文化背景对东、西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③不同经济生活和文化背景表现的亲子关系具有普遍性
④东、西方人对“空巢”与“回巢”的态度各有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电影一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如今,大量中国优秀的电影作品也开始走出国门,不仅在海外收获了喜人的票房成绩,也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当代主流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 要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要:( )
①打造出大量真正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精品
②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源
③保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学习和借鉴国外文化成果
④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积极寻找中外文化的共鸣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在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有中国学者在演讲中说,有时候,你都不得不惊诧于人类的认知力、理解力和自身的感受力是如此的相似。例如,《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在《新约·马太福音》和《路迦福音》里也有类似的表达。导致这种人类文化惊人的相似的根源是( )
①各民族文化形成的背景完全相同
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普遍的规律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7.2018年9月8日,《诗经》特种邮票首发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诗经》特种邮票采用套票版张设计形式,同时邮票上还加入互动功能,公众除了可以收集,还可以通过扫描邮票上的二维码听《诗经》的著名诗句。《诗经》特种邮票( )
①利用现代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②以鲜活的载体展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③通过大众传媒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为公众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恒久魅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纪录片《航拍中国》以空中视点观看辽阔的国土,自然地理牵动人文历史,尽览锦绣中华,带给观众一个普通视角难以企及的视觉奇观。这些奇观或掩藏在人类无法通过陆路到达的区域,或被日常生活所遮蔽。该片播出后广受好评,增进了很多人对自己所生存的这片国土的热爱。《航拍中国》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 )
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自然与文化景观的魅力
②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内涵
③该纪录片蕴含的价值理念点燃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④该纪录片以文化载体的形式全面再现了中华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 2019年1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欢乐春节”成都推介活动分别在希腊雅典、德国柏林举行。此次活动以旅游推介和美食推广为核心,突出了熊猫、川菜等成都城市符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广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挖掘成都文化资源,彰显成都文化特色
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③立足欧洲民众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传播
④加强对话消除差异,实现文化融合发展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10.传统村落所蕴含的传统建筑风貌、地方文化习俗等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急需加强保护。2018年12月10日,北京市黑龙关村等2646个村落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传统村落是因为:( )
①传统村落体现着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②保护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④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新型阅读产品“主题阅读”电子书柜一经亮相,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产品立足市场需求, 按主题进行分类,形成一个个电子书柜,并将这些电子书柜产品嵌入微信公众号或 APP 产品中供读者随时随地进行有营养、省时间、成体系的阅读。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主题阅读做到了:( )
①博采众长,推出融合多种特质的新文化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发展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博物馆不仅具有抢救文化遗产、保存各类文物、珍藏民族记忆、守护中华文明的功能, 还具有研究、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功能。习近平强调,要让博物馆实现由以“藏物为主”到以“育人为主”的转变。这一强调是基于: ①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需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文化产业发展要承担社会责任,担负历史使命
③优秀历史文化能为人的素质提升提供丰厚滋养
④文化创新要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13. 2019年4月28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市延庆区开幕•本次园博会以“緑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以园艺为载体,汇聚世界各地的园艺特色和地域文化,推动我国由园艺生产大国向园艺产业强国迈进,促进国际园艺合作.本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 )
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
②加强政治交流合作,不断理解与认同外域文化
③丰富文化传播手段,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④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是我们的骄傲。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基于:( )
①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要求
④先进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水平和方向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西夏文(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是独立于汉字之外的一种全新的方块文字,初看与汉字相似因为它是模仿汉字的构字方法、借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重新创制的。今天我们通过研究西夏文与汉字的关系来破译西夏文,获得打开西夏文献的钥匙。由此可见:( )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根源
③西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④文字的发明促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华的力量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2018年 8 月 9 日,央视《新闻联播》再次点赞“西迁精神”,专题报道了西安交通大学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投身到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中,用自已的青春年华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62 年过去了,虽然岁月变迁,但“西迁精神” 却在一代一代延续着。下列对“西迁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西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②西迁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西迁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④传承西迁精神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方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9.2019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6周年纪念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 神,某学校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 )
①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
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④是进行雷锋精神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一套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独特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大神、有木有”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化学反应”。用“甲骨文表情包”解读甲骨文,将古老而厚重的文化记忆“复制”到现代生活中,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这启示我们:( )
①要让传统文化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之与现代生活方式互相融合
②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才能使之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③只有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为它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历史虚无主义常常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借“还原真相”的由头,触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借助新媒体在短时间内的快速传播,并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需要政府:( )
①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提高道德的自觉践行能力
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③必须坚持学而信,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④加强舆论阵地的建设与管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博物馆不仅具有抢救文化遗产、保存各类文物、珍藏民族记忆、守护中华文明的功能, 还具有研究、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功能。习近平强调,要让博物馆实现由以“藏物为主”到以“育人为主”的转变。这一强调是基于:
( )
①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需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文化产业发展要承担社会责任,担负历史使命
③优秀历史文化能为人的素质提升提供丰厚滋养
④文化创新要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为了发掘保护更多红色历史资源,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条例》,并对现存 400 多处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分类梳理,修缮开发保护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史迹。上述工作的开展:( )
A.表明红色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
B.旨在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求
C.有利于彰显革命文化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社会影响力
D.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4.兰州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到公园的主题雕塑、园林景观中,白塔山公园突出勤俭节约,雁塔公园突出爱国主义,百合公园突出诚信和法治建设。这一做法旨在:( )
①推动指导思想多元化,使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②立足时代条件和社会实践,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时代精神
③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问答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是运用电视媒体、采取形象化方法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成功尝试,生动而又深入地展现了新时代与中华文明历史的同根同源与一脉相承,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相连和精神相通。节目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的原因。(1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増值。
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的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刊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只有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让越来越多的经典和文物开始走向人们的视野,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1)只有让越来越多的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中华经典和文物走向人们的视野。(1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2017年7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授予马伟明同志“八一勋章”。马伟明,作为一名国宝级科学家,让中国海军装备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等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制约。在海军高性能潜艇的研制中,马伟明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首次提出电力集成的技术设想,经过16年刻苦攻关,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在电机研制过程中,马伟明决心打破外国垄断我国风力发电设备的局面,经过两年多努力,成功研制出大功率风力发电变流器,其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在一次又一次的科研突破中,马伟明更加坚信只要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就一定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马伟明说:“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在充斥着太多利益和诱惑的今天,唯有坚守一份淡泊和清贫,才能潜心攻关克难,勇攀科技高峰,要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为国家利益和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意义。(12分)
(2) 班级拟举办“学习马伟明,立志为国为民”主题班会,请围绕“爱国与奋斗”列举两个发言要点。(4分)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年高二上12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DCD 6-10 CBAAB 11-15 CCBBA 16-20 BBDAB 21-24 CBCD
二、材料分析题
25.(12分)节目阐释和传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征,奏响了时代主旋律,具有很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3分)(考生如果答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特征。也可3分)②节目中解读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内涵深刻影响力大代表性强,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3分)(考生如果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③节目激发了民众内心的中国文化情结,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人民向上向善。(3分)(考生如果从核心价值观角度回答酌情给分)④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推进节目呈现形式的创新,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3分)
26. ①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4分)②中华经典和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有利于增进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国人直观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4分);③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
(2) ① 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让中华经典和文物从新时代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3分)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取其精华,深入挖掘中华经典和文物的内涵,又要与时俱进让中华经典和文物融入时代体现新时代的特征。(3分)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中华经典和文物面向人民不断发展。(3分)
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推动中华经典和文物在传播手段和呈现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向人们的视野。(3分)
27.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增强人民担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4分)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有利于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培育有中国精神和中国情怀的时代新人。(4分)③培育新时代新人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2)答案示例:胸怀远大理想,实干报效祖国;青春在于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弘扬奋斗精神,在奋斗中提升自我。
(每点2分,共4分。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