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4.83 KB
- 2024-03-26 发布
2018 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三轮第二次模拟文综地理
一、选择题
“泰山站”(76°58′E,73°51′S)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
极科学考察站。下面左图为泰山站位置图,右图为科考人员在泰山站西偏北方向拍摄的太
阳钻进主体建筑物底部的照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科考队员拍摄此照片的时间可能是 2017 年( )
A.北京时间 2 月 9 日 5:30
B.北京时间 7 月 2 日 5:30
C.北京时间 12 月 11 日 0:30
D.北京时间 10 月 5 日 13:30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科考人员在泰山站西偏北方向拍摄的太阳钻进主体建筑物底部的
照片,此时比北京时间晚 3 个小时,因此此照片拍摄时,北京时间为 12 月 11 日 0 时 30 分,
所以 C 正确。
答案:C
2.泰山站主体建筑采用钢柱架空的结构形式,其主要作用是( )
A.防止冰川夏季融化
B.防止海豹袭击
C.避免飞雪掩埋
D.能获得更多光照
解析: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 8 至 10 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
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采用采
用钢柱架空的结构形式,所以 C 正确。
答案:C
一驴友在滇西北某地考察日记中写道“继续向上,脚下不再是如茵的低草,放眼望去:山
坡上碎石遍布,这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在这荒凉的“石海”中,竟有鲜艳的
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然绽放……”。下图为驴友拍摄的流石滩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流石滩的位置出现在( )
A.积雪冰川带
B.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
D.山地灌丛带
解析: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文字中“如茵的低草”,结合图文中对流石滩特征的描述,
可判断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甸之间,属于高寒荒漠带。
答案:B
4.流石滩的“遍地碎石”可能来自( )
A.风力搬运形成的沉积物
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堆积物
D.流水搬运的砂石在山前堆积
解析:流石滩的遍地碎石是在高寒环境下,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反复冻融的风化作用,使大
量岩石不断崩解破碎形成的堆积物。
答案:C
5.根据高山花卉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断流石滩( )
A.暖季短促,雨水丰沛
B.干旱缺水,沙漠广布
C.低温大风,日照强烈
D.降水丰富,生物量大
解析:高山花卉植株低矮、匍匐在地表,反映了“地势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和“多
大风”的环境特点。由于白天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所以花色鲜艳。
答案:C
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下图为非洲肯尼亚山植被的垂直分布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图中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最大差值处的海拔约为( )
A.1500m
B.2200m
C.2700m
D.5000m
解析:图中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最大差值处即为最大降水量处。确定最大降水量处得海拔
高度的方法如下:依据降水量曲线,找出曲线上最大降水量的点,并做过此点的垂线与地
形剖面线相交。读相交点对应的海拔高度即可,读值为 2200 米,选 B。
答案:B
7.肯尼亚山( )
A.①地自然带分布属于地带性规律
B.②地植被为山地雨林
C.③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最大
D.地处板块消亡边界
解析:①处的自然带为肯尼亚的基带。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受东非高原的地形的影响,
为热带草原气候。①地自然带分布属于非地带性规律;②地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形抬升明
显,降水较多,植被为山地雨林;③地海拔较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强度不大;地处板块生
长边界,据此选 B。
答案:B
下图为“2017 年 4 月 7 日某时东亚局部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该日 M 地出现“落黄沙”天
气,沙尘来自远处的地表扬沙,通过高层气流输送到 M 地上空飘落而形成。读图,回答下
面小题。
8.该日 M 地沙尘最可能来自( )
A.黄土覆盖的甲地
B.植被稀少的乙地
C.气候干旱的丙地
D.狂风肆虐的丁地
解析:由图示等压线数值可知,乙地是一低压槽,其西北方向是冷高压,在乙处形成冷锋;
冷锋过境时带来大风、降温天气,M 地沙尘最可能来自乙地。选 B 正确。
答案:B
9.形成 M 地“落黄沙”天气的原因是( )
A.上升气流将 M 地的沙尘扬起
B.M 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P 处的大风将沙尘吹向 M 地
D.沙尘来源与 N 处的高压槽有关
解析:M 处是一闭合气压中心,由图示气压格局可以看出,乙是一低压槽处在两高压中心
间,判断 M 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形成“落黄沙”天气。选 B 正确。
答案:B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
组发电的现象。下图示意 2017 年前三季度我国局部地区弃风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四省区“弃风限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辽宁省电力需求量大
B.吉林省电力资源丰富
C.黑龙江省核电发电量大
D.内蒙古自治区风能缺乏
解析:“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风电场被迫暂停
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四省区“弃风限电”的原因最可能是吉林省电力资源丰富,电能过
剩,B 对。辽宁省电力需求量大,不会限电,A 错。风能充足,不需要采用核电发电,C 错。
内蒙古自治区风能充足,D 错。
答案:B
11.降低弃风率的有效措施是( )
A.改变风电的时空差异
B.加强能源调配与管理
C.扩大风电场建设规模
D.减少资金和技术投入
解析:降低弃风率的有效措施是加强能源调配与管理,B 对。无法改变风能的分布,不能
改变风电的时空差异,A 错。扩大风电场建设规模,可能导致弃风率更高,C 错。减少资金
和技术投入,不利于风电开发,D 错。
答案:B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莲藕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栽培历史悠久,主产区在长江流域和黄淮流域,但 20 世纪 90
年代末,广西省柳州市柳江县,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将适宜种植莲藕的稻田纷纷种上双
季莲藕,春藕春种夏秋收,秋藕秋种冬收,具有早熟、高产、皮白等特点,被称为“玉
藕”。目前该县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产藕区之一,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还出口到
国外市场,万亩生态莲藕自然景观入选“中国美丽田园”。莲藕好种,但是采挖难度大,
往往用锄头和铁锨等工具人工挖藕。
(1)在藕生长出第一片叶时,藕农将稻草一行一行施入田里,然后用脚踩入土中,藕农用稻
草还田的目的有哪些?
解析:将稻草踩入土中,藕入泥浅,可以解决莲藕难挖取的难题。稻草腐烂,还可以增加
有机质含量,起到改良、疏松土壤的作用,从而提高莲藕的产量和品质。
答案:可以解决莲藕(浅入泥、)难挖取的难题;还可以增加有机质含量,起到改良、疏
松土壤的作用;从而提高莲藕的产量和品质。
(2)在莲藕产业链中成本最高的是挖藕环节,试分析挖藕成本高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采藕主要靠人工,用锄头和铁锹等工具人工挖藕,生产效率低。采藕具
有季节性,劳动强度大。冬季气温低,收藕下水劳作非常辛苦。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劳
动力年龄结构老龄化,有经验的采藕人越来越少。所以挖藕的环节成本高。
答案:采藕主要靠人工,生产效率低;采藕具有季节性,劳动强度大;冬季气温低,下水
劳作非常辛苦;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老龄化,有经验的采藕人越来越少。
(3)分析柳江县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产藕区的区位优势。
解析:柳江县的纬度低,热量高,可一年两收,产量高。早熟,上市早,适应市场需求。
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国际、国内市场广阔。地处河流谷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陆交
通便利。
答案:纬度低,热量高,可一年两收,产量高;上市早,适应市场需求;靠近港澳和东南
亚,国际、国内市场广阔;地处河流谷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
(4)柳江县以岩溶和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平原面积有限。请你为该县继续壮大莲藕产业提出
合理建议。
解析:该县应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广先进技术,改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
莲藕品质。挖藕环节成本高,所以要加大挖藕机械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农业休
闲观光旅游和莲藕加工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答案:(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广先进技术,改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莲
藕品质;加大挖藕机械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延长产业链,
发展莲藕加工产业。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1)描述俄罗斯 1 月气温分布规律,并从海陆位置角度简要分析其成因。
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比热容、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再结合图中俄罗
斯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分析。1 月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月份,俄罗斯东西跨度大,纬度高,
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0℃到-40℃之间;东西两侧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高,气
温从大陆中部地区向东西两侧递增;中部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气温较低。
答案:分布规律: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0℃到-40℃之间;气温从大陆中部地区向东西两侧
递增(或从东西两侧向大陆中东部地区递减)。
成因:东西两侧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高;(或中部地处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气温较低)。
材料一 下图为沿 55°N 俄罗斯某湖泊地质剖面图。
(2)据图判断该湖湖水的性质,并简述该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解析: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湖为贝加尔湖,为外流湖或淡水湖;由图示可知,该湖断层发
育,是岩层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答案:性质:外流湖或淡水湖。成因: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3)据图说出沼泽集中分布区,并分析沼泽形成的原因。
解析:沼泽分布与地形和气候有关,成因的分析也从来水和流走两方面分析;俄罗斯的沼
泽主要分布在鄂毕河和叶尼塞阿之间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中;北冰洋沿岸。俄罗斯纬度高,
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分不易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有凌汛,河水易泛滥。
答案:分布:鄂毕河和叶尼塞阿之间(或者西西伯利亚平原);北冰洋沿岸。原因:纬度
高,蒸发弱;冻土发育,水分不易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有凌汛,河水易泛滥。
材料二 2017 年 7 月,俄罗斯邀请中国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道的东北航道。
这条航道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航线。下图为传统道路路线与东北航道示意图。
(4)与传统航道相比说出“冰上丝绸之路”东北航道的优势。
解析:“冰上丝绸之路”相比传统航道的优势条件主要从路程、运输时间、能耗、运输成
本及运输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冰上丝绸之路”路程更短,缩短了航程;节约运输时间;
节省油耗,降低航运成本;沿线国家比铰少,不稳定因素相对较少,航行安全性更好。
答案:缩短航程;节约时间;节省油耗,降低航运成本;沿线国家比铰少,不稳定因素相
对较少,航行安全性更好。
14.(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首家集星空观测、星空摄影、天文知识普及等项目于一体的暗夜公园,坐落在津州
常山开发区的天窗坪山庄,为广大游客及天文爱好者提供了观测夜空的好去处,下图示意
天窗坪山庄附近景点。
分析天窗坪发展暗夜公园旅游的条件。
解析:暗夜公园旅游条件可从资源、环境、开发条件三个方面来分析。资源条件是大气洁
净,星空观察条件好;与周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较好。环境条件是远离城市,灯光干扰小;
环境污染小。开发条件是靠近公路、铁路,交通可达性高;地处沿海地区,主要客源地经
济较为发达,市场潜力大;但知名度不高,市场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接待能
力有待提高。
答案:有利:①远离城市,灯光干扰小;环境污染小,大气洁净,星空观察条件好;②与
周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较好;③靠近公路、铁路,交通可达性高;④地处沿海地区,主要
客源地经济较为梦边,市场潜力大,不利:①知名度不高,市场规模不大;②基础设施尚
不够完善接待能力有待提高。
15.(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型风电场拥有数以百计的风力涡轮机,风机叶片的旋转高度范围一般在 40~120 米,巨
大的旋转叶片往往会与利用地貌(如山脊、急坡、山谷等)上升热气流飞翔的鸟类相遇,
因此鸟类在搜寻食物、捕食或迁徒途中,有极高的撞击与死亡风险。下图示意猛禽高空飞
行路径及与风力涡轮机的碰撞。
(1)在雨雾或低温天气时,鸟类和风机更易发生碰撞,请分别解释原因。
解析:雨雾天气能见度低,视野范围小。低温时气流上升不明显,导致鸟类飞行高度降低。
答案:雨雾天气能见度低;低温时气流上升不明显,导致鸟类飞行高度降低。
(2)说明风电场建设中保护迁徙鸟类的主要途径。
解析:风电场建设保护鸟类的途径,主要是规划合理、关停风机、驱赶。要合理规划风电
场,避开鸟类迁徙通道与觅食场所。在鸟类迁徙季节,适时关停风机。用干扰设备驱赶鸟
类,使其远离风电场。
答案:合理规划风电场,避开鸟类迁徙通道与觅食场所;在鸟类迁徙季节,适时关停风机;
用干扰设备驱赶鸟类,使其远离风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