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MB
- 2023-12-23 发布
www.ks5u.com
2019-2020年上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数学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集合的含义分别分析四个选项,A,B,C都不满足函数的确定性故排除,D确定.
【详解】A: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因为高个子学生不确定,所以不满足集合的确定性,排除;
B:著名的艺术家,因为著名的艺术家不确定,所以不满足集合的确定性,排除;
C:一切很大的书,因为很大的书不确定,所以不满足集合的确定性,排除;
D: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为1与,∴满足集合的定义,故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含义.通过对集合元素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进行考查,属于基础题.
2.若全集,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为全集,集合
,
,故选D.
3.以下六个关系式:①,②,③,④,⑤,
⑥是空集,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可判定①④正确,③不正确,根据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可判定②⑤⑥正确.故选D.
考点:1、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2、子集与真子集.
4.点的集合是指()
A. 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 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答案】D
【解析】
【分析】
指和同号或至少一个为零,结合象限的概念可得结果.
【详解】指和同号或至少一个为零,故为第一或第三象限内的点或坐标轴上的点.
即不为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5.若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的个数是
A. 6 B. 7 C. 8 D. 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A中必须有1,2这两个元素,因此A的个数应为集合4,的子集的个数.
【详解】解:,集合A中必须含有1,2两个元素,
因此满足条件的集合A为,,,,,,,共8个.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子集的概念,熟练掌握由集合间的关系得到元素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有n个元素的集合其子集共有个
6.满足条件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
所以,集合A可能为,
即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4,故选D.
7.设集合,,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故选D.
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
8.设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交集的性质可知即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所以将坐标代入各自的表达式,即可求出参数值.
【详解】由交集的性质可知,,将其代入两个集合可得:
,解得:a=2,b=3.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交集的性质与代入求值,将点代入集合即可求得参数值,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9.如图,为全集,、、是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图中的阴影部分是M∩P的子集,但不属于集合S,属于集合S的补集,然后用关系式表示出来即可.
【详解】图中的阴影部分是: M∩P的子集,不属于集合S,属于集合S的补集,即是CUS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M∩P)∩(∁US).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同时考查了识图能力,属于基础题.
10.在区间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A;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判断B和D;利用分离参数思想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判断C;
【详解】由反比例函数性质可得在和上均单调递增,则其在上单调递增,故A不正确;
二次函数开口向下,对称轴为,故其在单调递减,故B正确;
函数在和上均单调递增,则其在上单调递增,故C不正确;
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在内单调递增,则其在上单调递增,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和证明,掌握初等函数的单调性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11.如果奇函数在具有最大值,那么该函数在上()
A. 没有最小值 B. 没有最大值 C. 有最小值 D. 有最大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奇函数的性质,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知道函数在具有最大值,即可函数在有最小值.
【详解】∵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在具有最大值,即函数图象有最高点,
∴该函数在上具有最低点,即函数在上有最小值,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奇函数的性质,关键熟练掌握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这一知识点,属于基础题.
12.已知函数是R上的偶函数,且在上是增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或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得到的单调性,利用单调性去掉抽象不等式的对应,解不等式得到解集.
【详解】∵是R上的偶函数,且在上是增函数
∴在是减函数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偶函数单调性,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利用单调性解抽象不等式,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的定义域是, ,故得到函数定义域为
取交集,
故答案为.
14.若函数是偶函数,则的递减区间是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整式函数为偶函数则不含奇次项,令奇次项系数为0求出的值,求出对称轴,根据开口方向,可求出单调递减区间.
【详解】∵函数是偶函数,
∴,解得,
∴,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开口向下,
∴的递减区间是,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奇偶性,以及二次函数的单调区间与对称轴及开口方向有关,属于基础题.
15.已知f(2x+1)=x2-2x,则f(5) = .
【答案】0
【解析】
【详解】令知,,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0.
16.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则时, 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当时,,可求得,利用求得结果.
【详解】当时,
为奇函数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奇偶性求解函数解析式的问题,关键是能够将所求区间转化为已知区间,利用奇偶性可求得结果,属于常考题型.
第II卷(答题卡)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已知全集,,若,求的值.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以且,列出关于的不等式组,进而求得.
试题解析:由,
得,
考点:1.集合的补集;2.一元二次方程和绝对值方程.
18.分别指出函数在和上的单调性,并证明之.
【答案】在是增函数,证明见解析;在是减函数,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任取,不妨设,作差化简可得,判断其符号,比较与的大小,可得单调性;同理可得上的单调性.
【详解】(1)在是增函数。
证明:任取,不妨设,
则。
由于,且所以,,则
那么,所以在是增函数。
(2)在是减函数。
证明:任取,不妨设,
则。由于,且所以,则,
那么,所以在减函数。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及证明,定义是解决该类题目的基本方法,应熟练掌握,属于中档题.
19.已知集合A={x|3≤x<7},B={x|23时,A∩C≠,
所以,所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并补运算,由集合的运算结果确定参数取值范围的方法,数轴表示集合的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20.已知函数.
(1)求的值;(2)计算:.
【答案】(1)1;(2)
【解析】
试题分析:(1)将带入函数关系式,求出即可求出;
(2)可将写成即可求出.
试题解析:(1)
(2)由(1)知:
=
=12分
考点:函数的简单应用.
21.定义在R上的单调函数满足,且对任意、都有.
(1)求证:为奇函数.
(2)若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先令,计算,再令得出,结论得证;(2)先得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结合奇偶性可得在R上恒成立,根据即可得结果.
详解】(1)证∵
当时,,∴
令,∴
∴
∴,是奇函数
(2)∵单调函数满足,,
∴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要使在R上恒成立
即恒成立,
∴
即在R上恒成立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抽象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判断,函数恒成立问题,属于中档题.
22.已知函数,,对任意的,恒有成立.
(1)如果为奇函数,求满足的条件.
(2)在(1)中条件下,若在上为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根据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得恒成立,代入化简得,结合恒成立得到值,由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结合可得的取值范围;(2)根据单调性的定义和性质得恒成立,建立不等式关系在上恒成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设的定义域为,
因为为奇函数,所以对任意,成立,
即,化简得,
因对于任意都成立,则.
因为对任意的,恒有成立,
所以对任意的,恒有,
即对任意的恒成立。
由,得
于是满足的条件为,.
(2)当时,。
因为在上为增函数,
所以任取,且,
恒成立,
也就是恒成立,所以,
结合(1),得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和单调性的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利用定义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