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50 KB
- 2023-12-23 发布
2016-2017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命题“∀x∈R,2x>0”的否定是( )
A.∃x∈R,2x>0 B.∃x∈R,2x≤0 C.∀x∈R,2x<0 D.∀x∈R,2x≤0
2.现要完成下列3项抽样调查:
①从10盒酸奶中抽取3盒进行食品卫生检查.
②科技报告厅有32排,每排有40个座位,有一次报告会恰好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后,为了听取意见,需要请32名听众进行座谈.
③高新中学共有160名教职工,其中一般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名.为了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
B.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系统抽样
C.①系统抽样,②简单随机抽样,③分层抽样
D.①分层抽样,②系统抽样,③简单随机抽样
3.抛物线y=﹣x2的焦点与准线的距离为( )
A. B. C.4 D.2
4.阅读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值是( )
A.6 B.18 C.27 D.124
5.“m<0”是“﹣=1表示的曲线是双曲线”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一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宽4米时,水面离拱顶2米,若水面下降1米,则水面的宽为( )
A.米 B.2米 C.6米 D.8米
7.如图,E,F分别是四面体OABC的边OA,BC的中点,M为EF的中点,若=, =, =,则下列向量中与相等的向量是( )
A.﹣ ﹣+ B. ++ C. ﹣+ D.﹣ ++
8.甲、乙两人在一次射击比赛中各射靶5次,两人成绩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则( )
A.甲的成绩的平均数小于乙的成绩的平均数
B.甲的成绩的中位数等于乙的成绩的中位数
C.甲的成绩的方差小于乙的成绩的方差
D.甲的成绩的极差小于乙的成绩的极差
9.已知椭圆+=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的直线l交椭圆与两点A,B,则|AF2|+|BF2|的最大值为( )
A.6 B.5 C.4 D.3
10.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为m和n,记向量=(m,n)与向量=(1,﹣1)的夹角为θ,则θ∈(0,]的概率是( )
A. B. C. D.
11.过抛物线x2=4y的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2|AF|=|BF|+|BA|,则|AB|=( )
A.3 B. C.4 D.
12.已知椭圆和双曲线有共同的焦点F1,F2,P是它们的一个交点,且∠F1PF2=,记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则当e1e2取最小值时,e1,e2分别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中,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3.把八进制数(102)(8)转化为三进制数为( )(3).
14.某中学调查200名学生每周晚自习时间(单位,小时),制成了如图所示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自习时间的范围为[17.5,30],根据直方图,这200名学生每周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人数是 .
15.双曲线﹣x2=1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 .
16.已知A、B是椭圆+=1的两个顶点,C、D是椭圆上两点,且分别在AB两侧,则四边形ABCD面积最大值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已知命题p:函数f(x)=lg(x2+mx+m)的定义域为R,命题q:函数g(x)=x2﹣2x﹣1在[m,+∞)上是增函数.
(Ⅰ)若p为真,求m的范围;
(Ⅱ)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求m的取值范围.
18.(12分)已知双曲线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F(﹣2,0)是C的一个焦点,一条渐进线方程为x﹣y=0.
(Ⅰ)求双曲线方程;
(Ⅱ)若直线l:y=kx+1与双曲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k的值.
19.(12分)某校在一次趣味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高一、高二、高三各代表队人数分别为120人、120人、n人.为了活跃气氛,大会组委会在颁奖过程中穿插抽奖活动,并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三个代表队中共抽取20人在前排就坐,其中高二代表队有6人.
(1)求n的值;
(2)把在前排就坐的高二代表队6人分别记为a,b,c,d,e,f,现随机从中抽取2人上台抽奖.求a和b至少有一人上台抽奖的概率.
(3)抽奖活动的规则是:代表通过操作按键使电脑自动产生两个[0,1]
之间的均匀随机数x,y,并按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执行.若电脑显示“中奖”,则该代表中奖;若电脑显示“谢谢”,则不中奖,求该代表中奖的概率.
20.(12分)已知曲线C上的任意一点到点F(1,0)的距离与到直线x=﹣1的距离相等,直线l过点A(1,1),且与C交于P,Q两点;
(Ⅰ)求曲线C的方程;
(Ⅱ)若A为PQ的中点,求三角形OPQ的面积.
21.(12分)如图,已知椭圆M: +=1(a>b>0)的离心率为,且经过过点P(2,1).
(1)求椭圆M的标准方程;
(2)设点A(x1,y1),B(x2,y2)是椭圆M上异于顶点的任意两点,直线OA,OB的斜率分别为k1,k2,且k1k2=﹣.
①求x12+x22的值;
②设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点C,A不重合),试求直线AC的斜率.
22.(10分)一个车间为了规定工时定额,需要确定加工零件所花费的时间,为此进行了4次试验.收集的数据如下:
零件个数x(个)
1
2
3
4
加工时间y(小时)
2
3
5
8
(Ⅰ)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
(Ⅱ)现需生产20件此零件,预测需用多长时间?
(参考公式: =, =﹣x)
2016-2017学年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命题“∀x∈R,2x>0”的否定是( )
A.∃x∈R,2x>0 B.∃x∈R,2x≤0 C.∀x∈R,2x<0 D.∀x∈R,2x≤0
【考点】命题的否定.
【分析】利用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去判断.
【解答】解:因为命题是全称命题,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所以命题的否定∃x∈R,2x≤0.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要求掌握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2.现要完成下列3项抽样调查:
①从10盒酸奶中抽取3盒进行食品卫生检查.
②科技报告厅有32排,每排有40个座位,有一次报告会恰好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后,为了听取意见,需要请32名听众进行座谈.
③高新中学共有160名教职工,其中一般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名.为了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
B.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系统抽样
C.①系统抽样,②简单随机抽样,③分层抽样
D.①分层抽样,②系统抽样,③简单随机抽样
【考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分析】观察所给的四组数据,根据四组数据的特点,把所用的抽样选出来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
【解答】解;观察所给的四组数据,
①个体没有差异且总数不多可用随机抽样法,简单随机抽样,
②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指的是将总体分段,
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起始编号,
在此编号的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倍数即为抽样编号,系统抽样,
③个体有了明显了差异,所以选用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
故选A.
【点评】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法.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抛物线y=﹣x2的焦点与准线的距离为( )
A. B. C.4 D.2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将抛物线的方程转化成标准方程,则抛物线的焦点在y轴上,即2p=4,p=2,焦点与准线的距离为p=2.
【解答】解:将抛物线y=﹣x2转化成标准方程:x2=﹣4y,则抛物线的焦点在y轴上,即2p=4,p=2,
焦点(0,﹣1),准线方程为y=1,
焦点与准线的距离为p=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考查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考查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属于基础题.
4.阅读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值是( )
A.6 B.18 C.27 D.124
【考点】程序框图.
【分析】运行程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各变量的值如下表示:
s=1,n=2;s=3•2=6,n=3;s=(6+3)•3=27,n=4,退出循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先执行后判定是直到型循环,解决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时,常采用写出前几次循环的结果,找规律.
5.“m<0”是“﹣=1表示的曲线是双曲线”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求出﹣=1表示的曲线是双曲线的充要条件,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即可.
【解答】解:若﹣=1表示的曲线是双曲线,
则m(m﹣1)>0,解得:m>1或m<0
故m<0是m>1或m<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充分必要条件,考查双曲线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
6.一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宽4米时,水面离拱顶2米,若水面下降1米,则水面的宽为( )
A.米 B.2米 C.6米 D.8米
【考点】抛物线的应用.
【分析】先建立直角坐标系,将A点代入抛物线方程求得m,得到抛物线方程,再把y=﹣3代入抛物线方程求得x0进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方程为x2=my,
将A(2,﹣2)代入x2=my,
得m=﹣2
∴x2=﹣2y,代入B(x0,﹣3)得x0=,
故水面宽为2米.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利用抛物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7.如图,E,F分别是四面体OABC的边OA,BC的中点,M为EF的中点,若=, =, =,则下列向量中与相等的向量是( )
A.﹣ ﹣+ B. ++ C. ﹣+ D.﹣ ++
【考点】空间向量的加减法.
【分析】利用向量平行四边形法则即可得出.
【解答】解: =,,,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向量平行四边形法则,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8.甲、乙两人在一次射击比赛中各射靶5次,两人成绩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则( )
A.甲的成绩的平均数小于乙的成绩的平均数
B.甲的成绩的中位数等于乙的成绩的中位数
C.甲的成绩的方差小于乙的成绩的方差
D.甲的成绩的极差小于乙的成绩的极差
【考点】极差、方差与标准差;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分析】根据平均数公式分别求出甲与乙的平均数,然后利用方差公式求出甲与乙的方差,从而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 =×(4+5+6+7+8)=6,
=×(5+5+5+6+9)=6,
甲的成绩的方差为×(22×2+12×2)=2,
以的成绩的方差为×(12×3+32×1)=2.4.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及其方差公式,同时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9.已知椭圆+=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的直线l交椭圆与两点A,B,则|AF2|+|BF2|的最大值为( )
A.6 B.5 C.4 D.3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分析】由题意方程求得椭圆的半焦距,结合椭圆定义求得|AF2|+|BF2|+|AB|=4a=8,则|AF2|+|BF2|=8﹣|AB|,再求出当AB垂直于x轴时的最小值,则|AF2|+|BF2|的最大值可求.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椭圆+=1焦点在x轴上,a=2,b=,c=1,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AF2|+|AF2|=2a,|BF1|+|BF2|=2a,则|AF2|+|BF2|+|AB|=4a=8,
|AF2|+|BF2|=8﹣|AB|,
∵当且仅当AB⊥x轴时,|AB|取得最小值,
当x=﹣c=﹣1, +=1,解得:y=±,
∴|AB|min=3,
∴|AF2|+|BF2|的最大值为8﹣3=5.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椭圆通径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0.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为m和n,记向量=(m,n)与向量=(1,﹣1)的夹角为θ,则θ∈(0,]的概率是( )
A. B. C. D.
【考点】几何概型.
【分析】
由已知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为m和n,记为(m,n),共有36种可能,而由数量积则θ∈(0,]的,n范围是m﹣n≥0并且m+n≠0,由几何概型公式得到所求.
【解答】解:解:连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为m和n,记(m,n)有:
(1,1),(1,2),(1,3),(1,4),(1,5),(1,6)
(2,1),(2,2),(2,3),(2,4),(2,5),(2,6)
(3,1),(3,2),(3,3),(3,4),(3,5),(3,6)
(4,1),(4,2),(4,3),(4,4),(4,5),(4,6)
(5,1),(5,2),(5,3),(5,4),(5,5),(5,6)
(6,1),(6,2),(6,3),(6,4),(6,5),(6,6),共36个基本事件
若θ∈(0,],则m≥n,则满足条件的(m,n)有:
(1,1),(2,1),(2,2),(3,1),(3,2),(3,3)
(4,1),(4,2),(4,3),(4,4),(5,1),(5,2)
(5,3),(5,4),(5,5),(6,1),(6,2),(6,3)
(6,4),(6,5),(6,6),共21个基本事件
则P=;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概率求法,用到了用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概率模型,分别求出所有事件以及满足条件的事件个数,利用公式解答.
11.过抛物线x2=4y的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2|AF|=|BF|+|BA|,则|AB|=( )
A.3 B. C.4 D.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由题意可设直线方程y=kx+1,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化为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A,B的纵坐标的乘积,结合2|AF|=|BF|+|BA|,求得A,B的纵坐标,则|AB|可求.
【解答】解:由抛物线x2=4y,得F(0,1),
若直线l⊥x轴,不合题意;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代入x2=4y,得y2﹣(4k2+2)y+1=0,
设A(x1,y1),B(x2,y2),
则y1+y2=4k2+2,y1y2=1,①
∵|BF|+|BA|=2|FA|,∴|BF|+|BF|+|AF|=2|FA|,
∴|FA|=2|BF|,
即y1+1=2(y2+1),即
代入①得,∴y1=2,
则|AB|=.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是中档题.
12.已知椭圆和双曲线有共同的焦点F1,F2,P是它们的一个交点,且∠F1PF2=,记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e1,e2,则当e1e2取最小值时,e1,e2分别为( )
A., B., C., D.,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分析】设出椭圆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别为:(a>b>0),(a1>0,b1>0),利用定义可得:m+n=2a,m﹣n=2a1,解出m,n.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关于e1,e2的等式,再由基本不等式求得当e1e2取最小值时,e1,e2的值.
【解答】解:不妨设椭圆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别为:(a>b>0),
(a1>0,b1>0),
设|PF1|=m,|PF2|=n.m>n.
则m+n=2a,m﹣n=2a1,
∴m=a+a1,n=a﹣a1.
cos=,
化为: =(a+a1)(a﹣a1).
∴﹣4c2=0,
∴,
∴4≥2,则,即,当且仅当e1=,e2=时取等号.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椭圆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余弦定理、基本不等式的性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中,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3.把八进制数(102)(8)转化为三进制数为( 2110 )(3).
【考点】进位制.
【分析】首先把八进制数字转化成十进制数字,用所给的数字最后一个数乘以8的0次方,依次向前类推,相加得到十进制数字,再用这个数字除以3,倒序取余即得三进制数.
【解答】解:102(8)=1×82+0×81+2×80=66(10)
66÷3=22…0
22÷3=7…1
7÷3=2…1
2÷3=0…2
故102(8)=2110(3)
故答案为:2110.
【点评】本题考查进位制之间的转化,本题涉及到三个进位制之间的转化,实际上不管是什么之间的转化,原理都是相同的,考查了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
14.某中学调查200名学生每周晚自习时间(单位,小时),制成了如图所示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自习时间的范围为[17.5,30],根据直方图,这200名学生每周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人数是 140 .
【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
【分析】根据已知中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先计算出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频率,进而可得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频数.
【解答】解: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频率为:(0.16+0.08+0.04)×2.5=0.7,
故自习时间不少于22.5小时的频率为:0.7×200=140,
故答案为:140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频率分布直方图,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15.双曲线﹣x2=1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 60° .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由双曲线方程,求得其渐近线方程,求得直线的夹角,即可求得两条渐近线夹角.
【解答】解:双曲线﹣x2=1的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y=±x,
所对应的直线的倾斜角分别为60°,120°,
∴双曲线双曲线﹣x2=1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60°,
故答案为:60°.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考查直线的倾斜角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6.已知A、B是椭圆+=1的两个顶点,C、D是椭圆上两点,且分别在AB两侧,则四边形ABCD面积最大值是 .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分析】四边形ABCD面积=S△ABD+S△ABC,AC是固定的直线,可判断两条平行直线与AB平行时,切点为C,D,此时h1,h2最大,面积最大时,利用导数求出D(2,)
再利用对称性得出C(﹣2,),|AC|=5,最后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出即可.
【解答】解:∵A、B是椭圆+=1的两个顶点,
∴A(4,0),B(0,3),
∴直线AB的方程为:3x﹣4y﹣12=0,
当如图两条平行直线与AB平行时,切点为C,D,
此时四边形ABCD面积最大值:S=AC(h1+h2),kAC=
y=3,
y′==
x=2,y=,D(2,)
根据对称性可知:C(﹣2,),|AC|=5
h1=,h2=,
S=AC(h1+h2)=××=
【点评】本题考查了椭圆的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故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判断出最值的位置,再利用导数求解,即可得需要的点,用公式求解即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2016秋•三元区校级期中)已知命题p:函数f(x)=lg(x2+mx+m)的定义域为R,命题q:函数g(x)=x2﹣2x﹣1在[m,+∞)上是增函数.
(Ⅰ)若p为真,求m的范围;
(Ⅱ)若“p∨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求m的取值范围.
【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
【分析】(Ⅰ)根据对数函数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解出即可;
(Ⅱ)求出q为真时的m的范围,根据p,q中一真一假,得到关于m的不等式组,解出即可.
【解答】解:(Ⅰ)若p为真,x2+mx+m>0恒成立,…(1分)
所以△=m2﹣4m<0,…(2分)
所以0<m<4.…
(Ⅱ)因为函数g(x)=x2﹣2x﹣1的图象是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1的抛物线,
所以,若q为真,则m≥1.…
若p∨q为真,p∧q为假,则p,q中一真一假; …(6分)
∴或,…(10分)
所以m的取值范围为{m|0<m<1或m≥4}.…(12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数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考查复合命题的判断,是一道中档题.
18.(12分)(2016秋•三元区校级期中)已知双曲线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F(﹣2,0)是C的一个焦点,一条渐进线方程为x﹣y=0.
(Ⅰ)求双曲线方程;
(Ⅱ)若直线l:y=kx+1与双曲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k的值.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Ⅰ)设双曲线方程为﹣=1,a>0,b>0,依题意,,解得即可,
(Ⅱ)联立方程组,消元,根据判别式即可求出k的值.
【解答】解:(Ⅰ)设双曲线方程为﹣=1,a>0,b>0,
依题意,,
解得,所以双曲线方程x2﹣=1,
(Ⅱ)联立得(3﹣k2)x2﹣2kx﹣4=0,
因为直线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所以3﹣k2=0或△=(﹣2k)2+16(3﹣k2)=0,
即k2=4或k2=3,
所以k=±或k=±2.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主要考查渐近线方程的运用,以及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9.(12分)(2012•莆田二模)某校在一次趣味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高一、高二、高三各代表队人数分别为120人、120人、n人.为了活跃气氛,大会组委会在颁奖过程中穿插抽奖活动,并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三个代表队中共抽取20人在前排就坐,其中高二代表队有6人.
(1)求n的值;
(2)把在前排就坐的高二代表队6人分别记为a,b,c,d,e,f,现随机从中抽取2人上台抽奖.求a和b至少有一人上台抽奖的概率.
(3)抽奖活动的规则是:代表通过操作按键使电脑自动产生两个[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x,y,并按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执行.若电脑显示“中奖”,则该代表中奖;若电脑显示“谢谢”,则不中奖,求该代表中奖的概率.
【考点】程序框图;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几何概型.
【分析】(1)根据分层抽样可得,故可求n的值;
(2)求出高二代表队6人,从中抽取2人上台抽奖的基本事件,确定a和b至少有一人上台抽奖的基本事件,根据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可得a和b至少有一人上台抽奖的概率;
(3)确定满足0≤x≤1,0≤y≤1点的区域,由条件
得到的区域为图中的阴影部分,计算面积,可求该代表中奖的概率.
【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n=160;
(2)高二代表队6人,从中抽取2人上台抽奖的基本事件有(a,b),(a,c),(a,d),(a,e),(a,f),(b,c),(b,d),(b,e),(b.f),(c,d),(c,e),(c,f),(d,e),(d,f),(e,f)共15种,其中a和b至少有一人上台抽奖的基本事件有9种,
∴a和b至少有一人上台抽奖的概率为=;
(3)由已知0≤x≤1,0≤y≤1,点(x,y)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OABC内,
由条件得到的区域为图中的阴影部分
由2x﹣y﹣1=0,令y=0可得x=,令y=1可得x=1
∴在x,y∈[0,1]时满足2x﹣y﹣1≤0的区域的面积为=
∴该代表中奖的概率为=.
【点评】本题考查概率与统计知识,考查分层抽样,考查概率的计算,确定概率的类型是关键.
20.(12分)(2016秋•三元区校级期中)已知曲线C上的任意一点到点F(1,0)的距离与到直线x=﹣1的距离相等,直线l过点A(1,1),且与C交于P,Q两点;
(Ⅰ)求曲线C的方程;
(Ⅱ)若A为PQ的中点,求三角形OPQ的面积.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Ⅰ)利用曲线C上任意一点到点F(1,0)的距离与到直线x=﹣1的距离相等,可知曲线C的轨迹是以F(1,0)为焦点的抛物线,从而可求曲线C的方程;
(Ⅱ)求出直线l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即可求三角形OPQ的面积.
【解答】解:(Ⅰ)∵曲线C上任意一点到点F(1,0)的距离与到直线x=﹣1的距离相等.
∴曲线C的轨迹是以F(1,0)为焦点的抛物线
∴曲线C的方程为y2=4x.…
(Ⅱ)设P(x1,y1),Q(x2,y2),则y1+y2=2
因为y12=4x1,y22=4x2,
所以作差,可得直线l斜率为2,…(6分)
所以直线方程为y﹣1=2(x﹣1),即y=2x﹣1.
此时直线l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7分)
设T为l与x的交点,则|OT|=,…(8分)
由y=2x﹣1与y2=4x,消去x得y2﹣2y﹣2=0,…(9分)
所以y1+y2=2,y1y2=﹣2,…(10分)
所以三角形OPQ的面积为S=|OT||y1﹣y2|=.…(12分)
【点评】本题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运用抛物线的定义,正确运用韦达定理.
21.(12分)(2016春•苏州期末)如图,已知椭圆M: +=1(a>b>0)的离心率为,且经过过点P(2,1).
(1)求椭圆M的标准方程;
(2)设点A(x1,y1),B(x2,y2)是椭圆M上异于顶点的任意两点,直线OA,OB的斜率分别为k1,k2,且k1k2=﹣.
①求x12+x22的值;
②设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点C,A不重合),试求直线AC的斜率.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分析】(1)运用椭圆的离心率公式和P的坐标满足椭圆方程,结合a,b,c的关系,解方程可得椭圆方程;
(2)①运用直线的斜率公式,可得k1k2==﹣,两边平方,再由点A,B的坐标满足椭圆方程,化简整理即可得到所求值;
②由题意可得C(x2,﹣y2),运用椭圆方程可得y12+y22=,配方可得(y1+y2)2=(3+4y1y2),(x1﹣x2)2=6﹣2x1x2=6+8y1y2,再由直线的斜率公式,化简整理,即可得到所求值.
【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e==, +=1,a2﹣b2=c2,
解得a=2,b=,
可得椭圆标准方程为+=1;
(2)①由题意可得k1k2==﹣,
即为x12x22=16y12y22,
又点A(x1,y1),B(x2,y2)是椭圆M上异于顶点的任意两点,
可得4y12=8﹣x12,4y22=8﹣x22,
即有x12x22=(8﹣x12)(8﹣x22),
化简可得x12+x22=8;
②由题意可得C(x2,﹣y2),
由4y12=6﹣x12,4y22=6﹣x22,
可得y12+y22==,
由x12+x22=(x1﹣x2)2+2x1x2=6,
可得(x1﹣x2)2=6﹣2x1x2,
由y12+y22=(y1+y2)2﹣2y1y2=,
可得(y1+y2)2=+2y1y2=(3+4y1y2),
由=﹣,即x1x2=﹣4y1y2,
可得(x1﹣x2)2=6﹣2x1x2=6+8y1y2,
则直线AC的斜率为kAC==±=±.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的求法,注意运用椭圆的离心率公式和点满足椭圆方程,考查直线的斜率的求法,注意运用点满足椭圆方程,直线的斜率公式和两边平方及配方的思想方法,考查化简整理的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2.(10分)(2016秋•三元区校级期中)一个车间为了规定工时定额,需要确定加工零件所花费的时间,为此进行了4次试验.收集的数据如下:
零件个数x(个)
1
2
3
4
加工时间y(小时)
2
3
5
8
(Ⅰ)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
(Ⅱ)现需生产20件此零件,预测需用多长时间?
(参考公式: =, =﹣x)
【考点】线性回归方程.
【分析】(Ⅰ)分别求出,,代入公式计算即可;(Ⅱ)将x=20代入=2x﹣0.5,计算即可.
【解答】解:(Ⅰ) ==2.5, ==4.5,…(2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