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00 KB
- 2023-12-08 发布
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联考
高二政治试卷(理科)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写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他们的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关于两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提示出两者区别的是( )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获得
②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而哲学是完整的理论体系
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说法与漫画《巧媳妇》坚持相同哲学方向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4.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有(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7年,农历鸡年。开年之初,某企业在招聘时,不招属鸡的职员,因为老板属狗,可能导致“鸡犬不宁”;招聘单位不看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而是看属相。这一做法是( )
①唯物主义观点 ②唯心主义观点 ③唯物辩证法观点 ④人为臆造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最新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中,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这再次佐证 (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8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7.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谈到: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8.2017年我国打响“蓝天保卫战”,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要求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是基于( )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②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③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把握“雾霾天气”的本质和规律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湖南省郴州市桐木岭遗址,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冶炼工具。结合发掘情况并通过检测分析,考古专家推断,这是一处以炼锌为主,兼炼铅、铜、银的多金属冶炼遗址。这说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④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西部地区脱贫需要西部地区转变观念,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帮扶奔小康”。强调脱贫致富要转变观念,是因为正确的观念( )
①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将人们的脱贫愿望转变为现实
②具有主动创造性,能摆脱条件制约开创致富新局面
③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能促进人们积极投身致富实践
④能够调控人体生理活动,为脱贫致富提供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文明,不去实践就不可能抵达;法治,不去奉行就无以彰显其公正;诚信,不去坚守就难以成其为风尚。这说明实践是( )
A.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C.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具体的有条件的
12.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讲到:“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这说明( )
①实践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②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8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从《常回家看看》到《时间都去哪儿了》,再到《父子》,“孝”作为最基本的德行历来被看作凝聚家庭和民族的重要因素。当前重提孝道家风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和家庭去思考践行。从认识论角度,重提孝道家风 ( )
①源于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②有利于家庭稳定和民族团结
③表明认识有循环性和无限性 ④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在最初的实验中,青蒿抑制疟原虫的效果并不是最好的。屠呦呦再次翻阅我国古代文献,发现有文献记载青蒿里有青蒿汁,但它的使用和中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不同。对青蒿素的认识( )
①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②表明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是在反复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表明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创新是永恒的课题。修订党规党纪不能贪大求全、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遵循正确方向,一步步向前迈进。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
A.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B.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 )
C.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16.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九大作出科学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 (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实践发展而发展
B.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C.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实现
D.原来的真理性认识随着实践发展会转化为谬误
17.目前,欧洲难民潮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和人道主义危机,成为欧洲一些国家难以承受之重,同时考验着欧盟内部的团结和应对能力。这说明 ( )
①人们对自在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②新事物要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③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④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积累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有所作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
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④在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8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2017年全世界鸽子总量将增至4亿只之巨。“鸽”满为患,势必引发更多的安全事故、卫生、疾病等问题。让人类与鸽子在“相看两不厌”的同时避免产生“附带损伤”,需要 ( )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促进事物的质变
③运用矛盾分析法,推动矛盾双方向积极的一面转变
④树立创新观念,因为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习近平主席强调,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既要登高望远,顺应时代潮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脚踏实地,有序推进,争取早期收获。我们这样做的理由是 ( )
①整体居于主体地位,统率着部分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④事物数量的增减一定引起质变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21.2016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本年十大流行语,“供给侧”“工匠精神”“洪荒之力”等词语上榜。这些词语在本年度流行表明 ( )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着意识的变化 D.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22.美国当代民谣艺术家、文学家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这样评价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启示我们( )
A.要有批判精神,敢于推翻一切权威 B.坚持创新思维,就要促成事物质变
C.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D.要坚定不移,坚持在曲折中前进
2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要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②换位思考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
8
③必须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④认识矛盾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帐篷理论说明的是帐篷的容量不仅取决于篷布的大小,还要看支撑帐篷的竹竿高度。但如果只有一个支柱,整个帐篷只能撑起支柱中心点周围。要将帐篷下的空间伸展到最大,必须用多个支柱使帐篷伸展在空中。该理论揭示了 ( )
①在解决矛盾时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要做到统筹兼顾
③矛盾双方相互制约、相互联结,要全面分析矛盾
④无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就不能顺利地解决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喝茶有讲究:绿茶醒脑清心,茉莉花茶芬芳怡人,普洱减肥安神。可见( )
A.同一性寓于斗争性 B.规律具有客观性
C.特殊性寓于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27.新技术时代的到来,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将对我们已有的法律观、权利观以及道德观带来冲击,这一变化说明(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社会历史是社会意识活动的结果
28.孙中山先生早已逝去,但他提出的“天下为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思想,时至今日,仍未过时。孙中山的上述思想之所以仍未过时,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A.正确预见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C.正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 D.超越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9.读漫画《挑战权威》,假如你是反对一方,你的理由是 ( )
①这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③权威在事物发展中起推动作用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全面否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在时年十九岁时不顾家人反对,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8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③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必须牺牲自我价值
④要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共40分)
31.材料:微信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也给我们各种困扰。我们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迎接不当价值取向的熏陶。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思想被微信污染了……由此,有人认为应该“远离微信”。
请运用矛盾观对“远离微信”的观点加以批驳。(8分)
32.材料一 2017年首日,全国受气象条件影响,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徘徊在中度—重度污染之间。专家建议:中度污染——敏感人群应避免高强度户外锻炼,外出时做好防护措施。重度污染——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应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和室外作业时间。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最早追溯至西汉,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并且不断完善。它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充分反映了农业生产和相关仪式以及民间活动的平衡管理,以符合季节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一直沿用至今。
(1)谈谈材料一中专家建议的唯物论依据。(8分)
(2)材料二:“二十四节气”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9分)
33.材料一: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地区)和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位代表,共聚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本次大会上,网络主权引起广泛热议。网络主权不等同于政府网络控制,而是对国家管理网络权力的尊重。在全球网络治理过程中,“网络主权”会遭遇各种问题和挑战,但更多人相信,尊重网络主权将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进程。网络大国必须承担起相应责任,携手探索,逐步建立“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网络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维护网络主权。
材料二2017年伊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
8
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这些年,党和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必须再接再厉,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建设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谈谈你对维护网络主权的认识。(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原因。(6分)
8
高二政治试卷(理科)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A
B
A
B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C
C
A
B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B
B
D
D
B
A
A
B
二、主观题(共40分)
31答: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微信对人们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我们不能因为其消极影响而远离微信。(4分)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们应看到微信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消极作用是次要方面,不应远离微信。(4分)
32(1)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同的天气状况、污染程度需要人们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专家的建议对人们应对雾霾天气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各4分)
(2)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农业生产的需要。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十四节气”有效地指导着农业生产的实践。(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各3分)
33(1)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网络主权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过程。(3分)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网络主权的维护需要一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3分)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注重量的积累。世界各国逐步建立全球网络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维护网络主权。(3分)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分)
②习近平日前对食品安全工作中强调,要关切老百姓的期待,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体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