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2021-06-25 发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1)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以,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4.使学生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间是互相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是比与除法、分数间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旧知 ‎1、首先我们来做一些复习,请看大屏幕 ‎2、看来同学们对数量关系式记得很清楚,那老师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航天员是谁吗?(播放视频)‎ ‎3、观察这两面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求周长、求面积……‎ ‎4、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呢?‎ 生1:长是宽的几倍?    板书: 15÷10‎ 生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 10÷15‎ ‎5、关于宽和长的倍数关系,除了除法外,还有一种表示。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新课教学 l.教学比的意义。‎ 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同学们想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我们又可以怎么说呢?‎ ‎  师提问: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吗?‎ ‎2、课件出示:飞船90分钟运行了42252千米 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板书:42252÷90  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和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90。比较一下:前面两个比跟这个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同桌交流。‎ 相同点:都用除法,都能说成几比几 不同点:前两个比是同类量的比,后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 ‎3、现在谁能归纳一下,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 归纳并板书: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4、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把书打开到48页,自学48~49页的内容。同桌交流心得。‎ 出示自学提纲,全班反馈 ① 比的各部分名称 ② 比有两种写法,既可以写成比的形式又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③ 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比值既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或整数。‎ ‎5、你觉得比和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相似呢?‎ ‎(除法,分数)‎ 出示PPT填表: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口述后用下表来表示)‎ 相互关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一种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6、生活中的比 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一场乒乓球赛,中国队与日本队的比分是4:1。这里的4:1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比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 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记录的是各自进球数或所得的分数,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大家可要注意哦!‎ 三、 巩固练习: ‎ ‎1.练习一:做教材第56页中间的“做一做”两道题目。(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订正)‎ ‎2.比同分数的关系(提供以下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本探索。)‎ ‎(l)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关系,那么比也可以写成什么数的形式?(分数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仍读作几比几,不能读成分数。)‎ ‎(2)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比和除法的关系”,那么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本回答后,教师继续用上表来表示。‎ ‎3.练习二:做教材第5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订正时注意指出:用分数表示的比,不能写成带分数,不能读作几分之几,应读作几比几。‎ 总结比、除法、分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比较它们在意义上的区别。(以上表格启发学生总结、比较)‎ 四、阅读:‎ ‎1、说说生活中的比 ‎2、黄金比 数学中有一个比值叫黄金分割,它的比值接近0.618‎ 五、课堂归纳总结 回顾一下: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然后让学生质疑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