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 MB
- 2021-06-25 发布
第
3
节
物质的制备
考纲点击:
1.
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
包括所用试剂、
反应原理、仪器和收
集方法
)
。
2.
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的制备方法。
3.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
备方法。
回归教材
一、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1.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O
2
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
固+固
气体
固+液
―→
气体
③收集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④
验满方法:
将
________________
放
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已满
带火星的木条
(2)CO
2
的实验室制
法
(3)H
2
的实验室
制法
CaCO
3
+
2HCl===CaCl
2
+
H
2
O
+
CO
2
↑
固+液
―→
气体
上
NaHCO
3
溶液
Zn
+
H
2
SO
4
===ZnSO
4
+
H
2
↑
(4)NH
3
的实验室制法
下
红色
2NH
4
Cl
+
Ca(OH)
2
CaCl
2
+
2NH
3
↑
+
2H
2
O
(5)Cl
2
的实验室制法
饱和食盐水
淀粉
-KI
饱和食盐水
NaOH
MnCl
2
+
2H
2
O
+
Cl
2
↑
MnO
2
+
4HCl(
浓
)
装置类型
装置图
适用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
固、固
加热型
O
2
、
NH
3
等
①
试管要干燥
②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
③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
加热
④用
KMnO
4
制取
O
2
时,
需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
棉花
2.
常见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
选择发生装置一般需从反应物的状态、溶解性和反应条件
确定制气装置类型,具体如下表中所示:
装置类型
装置图
适用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
固、液加热
型或液、液
加热型
Cl
2
等
①
加热烧瓶时要垫石棉网
②反应物均为液体时,烧
瓶内要加碎瓷片
(
续表
)
装置类型
装置图
适用气体
操作注意事项
固、液
不加热型
O
2
、
H
2
、
CO
2
、
SO
2
NO
、
NO
2
等
①
使用长颈漏斗时,要使
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以下
②启普发生器只适用于
________________
反应,
且气体不溶于水
③使用分液漏斗既可以
增强气密性,又可控制液
体流速和用量
(
续表
)
块状固体和液体
收集
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装置
示意图
3.
收集方法
(
续表
)
难溶于水
大
小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
原理
收集的气体不与水反应且
__________
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____
,且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____
,且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典型
气体
H
2
、
O
2
、
NO
、
CO
、
CH
2
==CH
2
、
CH
4
、
CH≡CH
Cl
2
、
HCl
、
CO
2
、
SO
2
、
H
2
S
H
2
、
NH
3
、
CH
4
[
特别提醒
]
(1)
制备同种气体时,要注意原理不同选择的装置也不同。
如制备氧气,用高锰酸钾分解,选固
-
固加热装置;用双氧水在
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选择固
-
液不加热装置。
(2)
进行气体制备时,不要忘记先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
再加入药品制备气体。
(3)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除了考虑气体的密度大小外,还
要考虑是否与空气反应,如
NO
能被氧气氧化,不能用排空气
法收集。
4.
气体的净化
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
(1)
原理:酸性杂质用
______________
吸收;碱性杂质用
____________
吸收;易溶于水或能与
水反应的用水吸收;还原
性杂质可用
__________________
来吸收或转化;氧化性杂质可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吸收或转化。
(2)
装置
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还原性较强的物质
干燥剂
液态干燥剂
固态干燥剂
装置
常见
干燥剂
浓硫酸
(
酸性、
强氧化性
)
无水氯化钙
(
中性
)
碱石灰
(
碱性
)
不可干燥
的气体
______________
等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
(3)
常见干燥剂
NH
3
、
H
2
S
、
HI
Cl
2
、
H
2
S
、
HCl
NH
3
5.
尾气的处理
通常有毒和有污染的尾气必须适当处理。常见仪器有:
(1)
吸收溶解度较小的尾气
(
如
Cl
2
、
SO
2
等
)
用图
____
装置。
(2)
吸收溶解度较大的尾气
(
如
HCl
、
NH
3
等
)
用图
____
或
____
装置。
A
B
C
(3)CO
等气体可用点燃或收集于塑料袋
(
气球
)
中的方法除
去,如图
____
或
____
。
D
E
[
特别提醒
]
(1)
有氧化性的干燥剂
(
如浓硫酸
)
不能干燥有还
原性的气体
(
如
H
2
S
、
HI
等
)
。
(2)
不能用
CaCl
2
干燥
NH
3
,因为
CaCl
2
与
NH
3
能反应。
(3)
当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若采用洗气装置除杂,通常
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若用加热装置除杂,通常是干燥在前,
除杂在后。
(4)
尾气处理装置应与大气相通。
6.
防倒吸装置的理解与应用
(1)
肚容式:对于
NH
3
、
HCl
等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时,常
用倒置的小漏斗、干燥管、双耳球等防倒吸装置图如下所示:
(2)
分液式:把导气管末端插入气体溶解度小的液体中,不
会发生倒吸,气体进入上层液体被充分吸收。像
HCl
、
NH
3
均
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吸收:
二、几种重要非气态物质的制备
1.
氢氧化铝的制备
(1)
原理
①
铝盐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铝盐和偏铝酸盐水解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l
3
+
+
3NH
3
·H
2
O===Al(OH)
3
↓
+
3NH
4
②
偏铝酸盐法:
(2)
注意事项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但不溶
于氨水,制备时一般用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
2.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1)
原理
(2)
注意事项
①Fe(OH)
2
有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
O
2
氧化而迅速变色,
因此用于配制硫酸亚铁溶液和
氢氧化钠溶液的蒸馏水常通过煮
沸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离子方程式:
Fe
2
+
+
2OH
-
===Fe(OH)
2
↓
。
②
将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硫酸亚铁溶液液面
下,再将氢氧化钠溶液挤出。
③还可在硫酸亚铁溶液上方加一层植物油,以减少与空气
的接触。
3.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
原理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操作步骤
红褐
加热蒸馏水至沸腾,逐滴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液
体呈
_______
色停止加热,不可搅拌。
Fe(OH)
3
(
胶体
)
+
3HCl
FeCl
3
+
3H
2
O
4.
乙酸乙酯的制备
(1)
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2)
试剂的混合方法:先加入无水乙醇,再沿器壁慢慢加入
浓硫酸,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冰醋酸。
CH
3
COOH
+
CH
3
CH
2
OH
CH
3
COOCH
2
CH
3
+
H
2
O
基础测评
1.(2018
年湖北孝感模拟
)
利用如图装置能制取并收集到相
应气体的是
(
)
。
A.
浓氨水与固体
CaO
制氨气
B.
浓盐酸与
KClO
3
固体制氯气
C.
稀硝酸与铜片制
NO
D.
饱和食盐水与电石
(CaC
2
)
制乙炔
(C
2
H
2
)
答案:
B
2.(2018
年陕西西安模拟
)
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
)
。
B.②
是氨气吸收装置
D.④
是氨气收集装置
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是氨气发生装置
C.③
是氨气发生装置
答案:
C
A.
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
SO
2
B.
装置②可用于收集
H
2
、
NH
3
、
Cl
2
、
NO
2
等
C.
装置③中
X
为苯,可用于吸收
NH
3
或
HCl
气体
D.
装置④可用于收集
NH
3
,并吸收多余的
NH
3
解析:
SO
2
和
NaOH
溶液会发生反应,故用
NaOH
溶液吸
收
SO
2
可以防止污染,
A
正确。装置②中如果气体从长导管通
入,能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气
体,此时可以收集
Cl
2
、
NO
2
等;如果气体从短导管通入,能收
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此时
可以收集
H
2
、
NH
3
等,
B
正确。装置③中如果
X
为苯,因为苯
的密度比水的小,故苯应该在上层,
C
错误。装置④中先用盛
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然后用排空气法收集
NH
3
,最后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多余的
NH
3
,
D
正确。
答案:
C
4.
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
原料。下列实验方案能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所需
SO
2
的是
(
)
。
A.Na
2
SO
3
溶液与
HNO
3
溶液
B.Na
2
SO
3
固体与浓硫酸
C.
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
铜与浓硫酸
解析:
该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
(
或液体和液体
)
反应制气
固体与浓硫酸反应能生成
SO
2
气体,
B
正确;固体硫在纯氧中
燃烧能生成
SO
2
,但不满足装置要求,
C
错误;铜与浓
H
2
SO
4
反应要加热,
D
错误。
答案:
B
5.(2018
年山东潍坊模拟
)
下列仪器和装置,用橡胶管经过
简单连接,可制备、收集多种纯净、干燥的气体
(
要考虑污染性
气体的尾气吸收
)
。关于这些装置的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制备收集
Cl
2
:连接
a→f→c→e→d
B.
制备收集
H
2
:连接
b→c→ g
C.
制备收集
CO
2
:连接
b→d→e
D.
制备收集
NH
3
:连接
b→d→e→c
解析:
用排水法收集不到干燥的气体,
B
错误;
CO
2
不能
用碱石灰来干燥,
C
错误;由于氨气极易与浓硫酸反应,吸收
尾气时导管插入液面下易发生倒吸,
D
错误。
答案:
A
选项
装置
化学方程式
A
4HCl(
浓
)
+
MnO
2
MnCl
2
+
Cl
2
↑
+
2H
2
O
装置,不适用于相应化学反应的是
(
)
。
考点一
考向
1
常见气体的制备
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
[
典例
1
](2018
年河南郑州模拟
)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气体制取
. . .
选项
装置
化学方程式
B
2KMnO
4
K
2
MnO
4
+
MnO
2
+
O
2
↑
C
2HNO
3
+
CaCO
3
===Ca(NO
3
)
2
+
H
2
O
+
CO
2
↑
(
续表
)
选项
装置
化学方程式
D
2Na
2
O
2
+
2H
2
O===4NaOH
+
O
2
↑
(
续表
)
解析:
A
、
B
项分别为实
验室制取氯气和氧气的装置和反应,
正确;
C
项装置中用硝酸替换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中的盐酸,
同
样可以达到目的,正确;
D
项中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粉末,
不是块状固体,故不能在多孔塑料板上放置,
错误。
答案:
D
考向
2
气体制备收集装置的选择
[
典例
2
](2018
年广东惠州模拟
)
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
装置合理的是
(
)
。
B.
用铜片和稀硝酸制
NO
A.
用氯化铵和氢氧
化钙制
NH
3
C.
用锌粒和稀硫酸制
H
2
D.
用
H
2
O
2
溶液和
二氧化锰制
O
2
解析:
A
中由于该反应生成
水,被加热试管应略向下倾斜,
且收集气体的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B
中
NO
很容易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所以采用
B
装置得不到
NO
;
C
中氢气的密度比
空气小,所以集气瓶中应进气导管短,出气导管长。
答案:
D
[
方法技巧
]
关于气体收集的两点说明
(1)
下列气体可采用排饱和溶液的方法收集
CO
2
——
饱和
NaHCO
3
溶液
SO
2
——
饱和
NaHSO
3
溶液
H
2
S——
饱和
NaHS
溶液
Cl
2
——
饱和
NaCl
溶液
(2)
右图为
“万能”集气装
置。
①
当
A
管进气
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
(
密度比空
气大,且与空气密度相
差较大,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
。
②
当
B
管进气时,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
密度比空气
小,且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不
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
。
③
当瓶内充满液体且
B
管进气时,可用排液法收集气体
(
不
与所装液体反应且不溶于所装液体的气体
)
。
考向
3
气体的净化及尾气处理的实验设计
[
典例
3
]
实验室中
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
图所示
(
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
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
。
解析: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收集,
A
错误;浓硫酸与
Na
2
SO
3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SO
2
,因
SO
2
的密
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SO
2
是大气污染物,
要进行尾气处理,
SO
2
很容易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用
NaOH
溶液吸收尾气时,为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可以安装一个
倒扣
的漏斗,
B
正确;稀硝酸与
Cu
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NO
,不
是
NO
2
,且不能用水处理尾气,
C
错误;
MnO
2
与浓盐酸在加热
时才能发生反应制取
Cl
2
,该装置没有加热仪器,
D
错误。
答案:
B
选项
a
中的物质
b
的物质
c
中收集的气体
d
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
3
H
2
O
B
浓硫酸
Na
2
SO
3
SO
2
NaOH
溶液
C
稀硝酸
Cu
NO
2
H
2
O
D
浓盐酸
MnO
2
Cl
2
NaOH
溶液
[
方法技巧
]
有毒尾气的转化处理
对有毒、有害的气体必须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吸收或点燃变
为无毒、无害的气体,再排放到空气中。实验室中常见有毒气
体的处理方法如下表所示:
Cl
2
SO
2
NO
2
H
2
S
HCl
NH
3
CO
NO
通入
NaOH
溶液
通入
CuSO
4
溶液或
NaOH
溶液
通入
水
通入水或
H
2
SO
4
溶液
点燃
与
O
2
混合后通入
NaOH
溶液
【
拓展演练
】
1.(2016
年新课标
Ⅰ
卷
)
氮的氧化物
(NO
x
)
是大气污染物之
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
3
将
NO
x
还原生成
N
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
3
与
NO
2
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
列问题:
(1)
氨气的制备。
①
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
________
,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
序为:发生装置→
______________(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
示
)
。
(2)
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
NH
3
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
Y
中加
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NO
2
(
两端用夹子
K
1
、
K
2
夹好
)
。在一定温
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
K
1
,推动注射
器活塞,使
X
中的气体缓慢通入
Y
管中
①Y
管
中
_________________
②
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
原处并固定,待装置
恢复到室温
Y
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
K
2
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
制备氨气,可用
Ca(OH)
2
(s)
和
NH
4
Cl(s)
混合加
热,可选用装置
A
;也可采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此时可选用
装置
B
。②欲得到干燥的氨气,首先要干燥
(
干燥管要大口进,
小口出
)
,其次要收集
(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
)
,
最后为尾气处理
(
因氨气极易溶于水,要用防倒吸的
F
装置
)
。
(2)NH
3
和
NO
2
在催化剂、一定温度下可发生反应,故
Y
管中红
=====
棕色气体慢慢变浅;由化学方程式
8NH
3
+
6NO
2
7N
2
+
12H
2
O
可以得出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压强减小,故打开
K
2
后,
Z
中
NaOH
溶液会产生倒吸现象。
催化剂
考点二
考向
1
固态与液态物质的制备
无机物的制备
[
典例
4
]
高铁酸钠
(Na
2
FeO
4
)
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是一种新型
的
绿色净水消毒剂。工业上可以通过次氯酸钠氧化法制备高铁
酸钠,生产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经过步骤①后,加入
NaOH
固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从溶液
Ⅰ
中分离出
Na
2
FeO
4
后,还有副产品
Na
2
SO
4
、
NaCl
,则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将一定量的
Na
2
FeO
4
投入
pH
不同的污水中
(
污水中其余
成分均相同
)
,溶液中
Na
2
FeO
4
的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
Ⅰ
、
Ⅱ
所
示 , 则曲线
Ⅰ
比曲线
Ⅱ
对应的污 水
pH______(
填 “ 高 ” 或
“低”
)
。
(5)
通过计算得知
Na
2
FeO
4
的消毒效率
(
以单位质量得到的
电子数表示
)
比氯气的
____(
填“高”或“低”
)
,
用高铁酸钠代
替氯气作净水消毒剂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
。
答案:
(1)Na
2
FeO
4
只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加入
NaOH
固体可以调节溶液
pH
,使溶液显碱性
(2)2Fe
2
+
+
H
2
O
2
+
2H
+
===2Fe
3
+
+
2H
2
O
(4)
高
(5)
低
既能消毒杀菌又能净水
(
或无毒、方便保存等
)
考向
2
有机物的制备
[
典例
5
](2018
年河北石家庄模拟
)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
息素的成分之
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
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g
·
cm
-
3
)
沸点
/℃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2
118
溶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
A
中加入
4.4 g
异戊醇、
6.0 g
乙酸、数滴浓硫酸和
2
~
3
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
A
,回流
50min
。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
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
MgSO
4
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
去
MgSO
4
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
140
~
143 ℃
的馏分,得
乙酸异戊酯
3.9 g
。
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
B
的名称是
________
。
(2)
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
。
(3)
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后
________(
填标号
)
。
a.
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
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
口放出
d.
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
口倒出
(4)
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
(5)
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
MgSO
4
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
。
(6)
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
______(
填标
号
)
。
(7)
本实验的产率是
________(
填标号
)
。
a.30%
b.40%
c.60%
d.90%
(8)
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
130 ℃
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
验
的产率偏
________(
填“高”或“低”
)
,其原因
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1)
仪器
B
是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2)
第一
次水洗,主要洗去大部分硫酸和醋酸,第二次水洗除掉
NaHCO
3
杂质。
(3)
乙酸异戊酯的密度小于水,在水层上方。分液
时先将
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酸,能够提高异戊醇的转化
率。
(5)
加入无水
MgSO
4
固体的目的是除去混合物中的少量水
分。
(6)
蒸馏操作中,需要测定馏分的温度,所以温度
计的水银
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
和
c
中温度计位置均正确,
但
c
中的冷凝装置为球形冷凝管,它一般用作反应装置,主要
用于冷凝回流,使反应更彻底,故只有
b
正确。
(7)
据
可知,
4.4 g
异戊醇完全反应消耗
3.0 g
乙酸,故乙酸有剩余,
生成乙酸异戊酯的理论产量为
6.5 g
, 故 该 反 应 的 产 率 为
3.9 g
6.5 g
×100%
=
60%
。
(8)
异戊醇的沸点为
131 ℃
,蒸馏时,若从
130 ℃
开始收集馏分,将会有一部分未反应的异戊醇被蒸出,
使产率偏高。
答案:
(1)
球形冷
凝管
(2)
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
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5)
干燥
(6)b (7)c
(8)
高
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
方法技巧
]
有机物制备的几个关键点
1.
把握制备过程
2.
盘点常用仪器
3.
熟悉题目设问
(1)
有机物易挥发,因此在反应中通常要采用冷凝回流装
置,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率。
(2)
有机反应通常都是可逆反应,且易发生副反应,因此常
使廉价的反应物过量,以提高较昂贵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
产率,同时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3)
根据产品与杂质的性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离提纯方法,
如蒸馏、分液等。
4.
掌握答题流程
【
拓展演练
】
2.
醋酸亚铬
[(CH
3
COO)
2
Cr·2H
2
O]
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水,
易溶于酸,在气体
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
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铬,
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
。
(2)
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
c
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
K
1
、
K
2
,关闭
K
3
。
①c
中溶液由绿色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同时
c
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打开
K
3
,关闭
K
1
、
K
2
。
c
中亮蓝色溶液流入
d
中,其原
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中析出砖红
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
的操作是
________
、
________
、洗涤、干燥。
(4)
指出
d
装置可能存在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在盐酸溶液中锌把
Cr
3
+
还原为
Cr
2
+
,同时产生氢气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氧化。生成的氢气导致
c
中压强增大,
可以把生成的
CrCl
2
压入
d
装置发生反应。
(1)
由于醋酸亚铬易
被氧化,所以需要尽可能避免与氧气接触,因此实验中所用蒸
馏水均需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去除水中溶解氧,根据仪器
构造可知仪器
a
是分液
(
或滴液
)
漏斗。
(2)①c
中溶液由绿色逐渐
变为亮蓝色,说明
Cr
3
+
被锌还原为
Cr
2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Zn
+
2Cr
3
+
===Zn
2
+
+
2Cr
2
+
;②锌还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由
于装置中含有空气,能氧化
Cr
2
+
,所以氢气的作用是排除
c
中
空气。
(3)
打开
K
3
,关闭
K
1
和
K
2
,由于锌继续与盐酸反应生成
氢气,导致
c
中压强增大,所以
c
中亮蓝色溶液能流入
d
装置
中,与醋酸钠反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醋酸亚铬难溶于水
,所
以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要采取的操作是
(
冰水浴
)
冷却、
过滤、洗涤、干燥。
(4)
由于
d
装置是敞开体系,因此装置的缺
点是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被氧化而使产
品不纯。
答案:
(1)
去除水
中溶解氧
分液
(
或滴液
)
漏斗
(2)①Zn
+
2Cr
3
+
===Zn
2
+
+
2Cr
2
+
②
排除
c
中空气
(3)c
中产生
H
2
使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
冰水浴
)
冷却
过滤
(4)
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
3.(2018
年江苏卷
)3,4-
亚甲二氧基苯甲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
有机合成中间体,微溶于水,实验室可用
KMnO
4
氧化
3,4-
亚甲
二氧基苯甲醛制备,其反应方程式为
3
+
2KMnO
4
―→2
+
+
2MnO
2
+
H
2
O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
1
:向反应瓶中加入
3,4-
亚甲二氧基苯甲醛和水,快速
搅拌,于
70 ℃
~
80 ℃
滴加
KMnO
4
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入
KOH
溶液至碱性。
步骤
2
:趁热过滤,洗涤滤饼,合并滤液和洗涤液。
步骤
3
:对合并后的溶液进行处理。
步骤
4
:抽滤,洗涤,干燥,得
3,4-
亚甲二氧基苯甲酸固体。
(1)
步骤
1
中,反应结束后,若观察到反应液呈紫红色,需
向溶液中滴加
NaHSO
3
溶液,转化为
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
;
加入
KOH
溶液至碱性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步骤
2
中,趁热过滤除去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
填
化学式
)
。
(3)
步骤
3
中,处理合并后溶液的实验操作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4)
步骤
4
中,抽滤所用的装置包括
______________
、吸滤
瓶、安全瓶和抽气泵。
合并后的滤液中主要成分为
,为了制得
,需要
将合并后的溶液进行酸化。
(4)
抽滤所用的装置包括布氏漏
斗、
吸滤瓶、安全瓶和抽气泵。
2
-
答案:
(1)SO
4
将反应生成的酸转化为可溶性的盐
(2)MnO
2
(3)
向溶液
中滴加盐酸至水层不再产生沉淀
(4)
布氏漏斗
考点三
以
“
化
工流程
”为载体的物质
制备
[
典例
6
](2017
年北京卷
)
TiCl
4
是由钛精矿
(
主要成分为
TiO
2
)
制备钛
(Ti)
的重要中间产物,制备纯
TiCl
4
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
TiCl
4
及所含杂质氯化物的性质
化合物
SiCl
4
TiCl
4
AlCl
3
FeCl
3
MgCl
2
沸点
/℃
58
136
181(
升华
)
316
1412
熔点
/℃
-
69
-
25
193
304
714
在
TiCl
4
中的溶解性
互溶
—
微溶
难溶
(1)
氯化过程:
TiO
2
与
Cl
2
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
CO
和
CO
2
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已知:
TiO
2
(s)
+
2Cl
2
(g)===TiCl
4
(g)
+
O
2
(g)
Δ
H
1
=+
175.4
kJ·mol
-
1
2C(s)
+
O
2
(g)===2CO(g)
Δ
H
2
=-
220.9 kJ·mol
-
1
①
沸腾炉中加碳氯化生成
TiCl
4
(g)
和
CO(g)
的热化学方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氯化过程中
CO
和
CO
2
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
CO
2
生成
CO
反应的
Δ
H
________0(
填
“
>
”“
<
”
或
“
=
”
)
,
判断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氯化反应的尾气须处理后排放,尾气中的
HCl
和
Cl
2
经
吸收可得粗盐酸、
FeCl
3
溶液,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氯化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得到粗
TiCl
4
混合液,则滤
渣中含有
____________
。
(2)
精制过程:粗
TiCl
4
经两步蒸馏得纯
TiCl
4
。示意图如下:
物质
a
是
______________
,
T
2
应控制在
_______________
。
解析:
(1)
①
由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得到
TiO
2
(g)
+
2Cl
2
(g)
+
2C(s)===TiCl
4
(g)
+
2CO(g)
Δ
H
=
Δ
H
1
+
Δ
H
2
=
(
+
175.4 kJ·mol
-
1
)
+
(
-
220.9 kJ·mol
-
1
)
=-
45.5 kJ·mol
-
1
。
②
根据图象,随着温度的升高,
CO
的物质的量增加,
CO
2
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
CO
的方向移动
,
即
Δ
H
>0
。
③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
HCl
,一般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结合操作目的可知,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然后再通入
FeCl
2
溶液中。
④
因为生成
CO
,说明
C
是过量的,因此滤渣中有
C
,固体中还可能含有部分未反应的
TiO
2
。
(2)
根据资料,
SiCl
4
的沸点最低,先蒸馏出来,因此物质
a
为
SiCl
4
,根据流程目的,为了得到纯净的
TiCl
4
,温度需控制在大于
136
℃
,但小于
181
℃
。
答案:
(1)
①
TiO
2
(g)
+
2Cl
2
(g)
+
2C(s)===TiCl
4
(g)
+
2CO(g)
Δ
H
=-
45.5 kJ·mol
-
1
②
>
温度越高,
CO
的物质的量越多而
CO
2
的物质的量越少,说明
CO
2
生成
C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
Δ
H
>0
③
饱和食盐水、氯化亚铁溶液
④
TiO
2
和
C
(2)SiCl
4
136
℃
~
181
℃
【
拓展演练
】
4.
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其
中含有
SiO
2
、
Fe
2
O
3
、
CeO
2
以及其他少量不溶于稀酸的物质。
二氧化铈
(CeO
2
)
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某课题组以此粉末
为原料回
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
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检 验 滤 渣
A
是 否 洗 净 的 方 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解析:
(1)CeO
2
、
SiO
2
、
Fe
2
O
3
中加入稀盐酸,
Fe
2
O
3
转化
FeCl
3
,化学方程式是
Fe
2
O
3
+
6HCl===2FeCl
3
+
3H
2
O
;检验滤渣
是否洗净即检验有无
Fe
3
+
,常用
KSCN
溶液。
(2)
稀硫酸、
H
2
O
2
、
CeO
2
三者反应转化为
Ce
2
(SO
4
)
3
、
O
2
和
H
2
O
,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
6H
+
+
H
2
O
2
+
2CeO
2
===2Ce
3
+
+
O
2
↑
+
4H
2
O
。
(3)Ce(OH)
4
~
FeSO
4
0.002 mol
0.1000 mol·L
-
1
×
0.02 L
所以
m
[Ce(OH)
4
]
=
0.002 mol
×
208 g·mol
-
1
=
0.416 g
,产品
答案:
(1)Fe
2
O
3
+
6HCl===2FeCl
3
+
3H
2
O
取最后一次洗涤
液,加入
KSCN
溶液,若不出现红色,则已洗净,
反之,未洗
净
(3)83.2%
(2)6H
+
+
H
2
O
2
+
2CeO
2
===2Ce
3
+
+
O
2
↑
+
4H
2
O
相关文档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建筑结构试2021-06-25 18:10:106页
- 伍佑中学07年高二地理必修上学期第2021-06-25 18:09:199页
- 广东省清远三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2021-06-25 18:08:0021页
- (203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市场2021-06-25 18:03:216页
- 2016-2020学年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2021-06-25 18:01:4524页
-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2021-06-25 18:01:318页
-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2021-06-25 18:00:116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2021-06-25 17:58:589页
- 福建省泉港一中2020届高二物理实验2021-06-25 17:57:2610页
- 初二英语上期末试卷2021-06-25 17:55:3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