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 MB
- 2021-06-25 发布
盐城市伍佑中学
2017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地理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命题人:王阿红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高温多雨且土壤贫瘠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图3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据图完成3~4题。
3.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植被
图3
A.①② B.②③
③④ D.②④
4.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热量较好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图7为英国和日本示略图。读图完成5题。
图7
5.关于英国和日本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都是岛国,因此都多火山、地震
B.两国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英国起步早,高新工业发达
C.英国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是季风气候
D.两国工业布局都以“临海型”为主
20世纪的年代未“大跃进”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人定胜天”、“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据此回答第6题。
6.以上做法与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相一致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 D.和谐发展论
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图,回答7~8题。
7.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 )
A.防风固沙 B.吸烟滞尘 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
8.造纸产业链条 ( )
A.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 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能推动沙柳的种植
图例
井
沙地
草地
甲
井
沙地
草地
井
乙
井
沙地
草地
水井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9~10题:
9.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0.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
12.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13.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2013年12月4日,美国著名汽车城——底特律市正式宣告破产。 底特律的位置如图2所示,读图完成14—15题。
14.底特律汽车产业曾经发展壮大的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图2
A.水源充足
B.科学技术发达
C.煤铁资源丰富
D.劳动力丰富
15.导致底特律走向破产的原因不包括
A.产业结构单一
B.生态环境破坏
C.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D.土地、劳动力价格上升
据美国《每日邮报》2009年9月1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结合下图回答16~17题。
16.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17.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右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8—19题。
18.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19.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22~23题。
22.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 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
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
2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 ( )
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
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 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
读下列材料,回答24~26题。
材料一 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中段的依连哈比尔尕山乌代肯尼河43号冰川。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4 637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2.21亿m3,分别占该河山区部分的90%和92%,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最大的一条河流。
材料二 2008年11月12日,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
24.下列关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流域面积广,植被覆盖率高
B.流域内地形雨丰富、蒸发量小
C.地处温带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D.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25.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建成后,对该河原有水电站的影响为 ( )
A.发电量减小 B.冬季发电量增大 C.利用率降低 D.夏季发电量增大
26.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有 ( )
①满足当地对电力的新需求 ②有效控制和调蓄山区洪水,降低洪灾的发生频率和对下游的危害程度 ③使下游灌区水资源配置量减小 ④改善玛纳斯河的航运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了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图6)。读图完成27—28题。
27.下列省区全部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的是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中部及近西部地带
远西部地带
图6
A.甘肃、青海、云南、新疆 B.湖南、湖北、重庆、广西
C.吉林、河南、重庆、江西 D.四川、贵州、山东、辽宁
28.关于“新三大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生态脆弱的远西部地带
B.将资源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C.将技术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稀少的远西部地带
D.将部分高能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部及近西部地带
29.下列关于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社会问题
B.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C.人地关系已经趋向缓和
D.区域原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30.下列说法或做法中符合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是
A.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D.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31.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的界线,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一定有明确的界线
32.比较法是研究区域差异最常见的方法
33.导致英国和日本气候类型差异最根本的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
34.区域既可以按自然和人文要素来划分,也可以按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来划分。
35.区域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36.日本的和英国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37.青藏高寒区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3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人地伙伴论。
39.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40.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
三、综合题(共30分)
41、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图二),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计7分)
图二
(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A ,C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于 区。(填字母)
(3)荒漠化最严重的是 区。(填字母)
(4)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5)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填2个方面,一个1分,计2分)
图15
42.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15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计8分)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生物措施有 ,工程措施有 。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下图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在复合系统中,A代表 系统,B代表 系统, D代表人的管理调控。
(2)在复合系统中, B持续发展是 _,它强调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 _ 生产和适度消费。
(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严格控制载畜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人类的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发展中国家现阶段致力于经济发展”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
图18
44.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能源生产量、消费量占全国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能源生产量比重最小的是________部地区,该地区能源资源储量及开发远景十分可观,其生产量小的原因是(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能源消费来看,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部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分)
(3)填表简述缓解东部能源供应紧缺的对策。(1+1+1分)
对策
开源方面
节流方面
区际协调
高二地理(必修)阶段一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二、判断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A
C
C
B
A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B
C
A
C
A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A
C
B
A
B
D
D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B
A
A
B
B
B
B
A
二、综合题
41.(共7分)(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东部季风区 (2)A (3) A (4)水源 (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区分界线、草原带与森林带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42. (8分)
(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43.(7分)
(1)社会 经济 (2)条件 清洁(3)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44. (8分)(1)西 开发能源所需的资金、技术等缺乏,交通不便。(2)东 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对能源需求量大(2分)
(3)
对策
开源方面
开发新能源
节流方面
降低能耗;调整产业结构
区际协调
实施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调配
相关文档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2021-05-28 02:17:178页
- 嘉峪关市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5-26 16:14:2014页
- 华安一中 2014—201 5 学年下学期2021-05-20 14:27:3910页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21-05-19 13:36:4215页
- 庄河高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2021-05-11 23:02:2512页
- 南郑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5-11 22:16:2010页
-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调2021-04-25 15:38:2511页
- 箬横中学2018年10月月考高二地理试2021-04-16 14:08:1010页
- 长安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2021-04-13 20:36:4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