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婆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编制人:温喜灵
高二级理科班化学试题
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题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H4分子中含质子总数为10NA
C.1 mol Na2O2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2NA
D.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2.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
B.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C.在能使酚酞试剂变红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钢是用途最广的合金
B.光导纤维和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常温条件下可以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硫酸
D.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往铝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制备氢氧化铝沉淀:
Al3++3NH3·H2O = Al(OH)3↓+3NH4+
B.Cu和浓硝酸反应:3Cu+8HNO3(浓)=3Cu(NO3)2+2NO↑+4H2O
点燃
C.往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Fe + Fe3+ = 2Fe2+
D.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Fe + Cl2=== FeCl2
5.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6.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2Zn+2OH--2e-= 2ZnO + H2↑ ,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
A.负极,并被氧化 B.负极,并被还原 C.正极,并被氧化 D.正极,并被还原
7.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 + CuSO4(aq) = ZnSO4(aq) + Cu(s),ΔH =-216 kJ•mol-1,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若一定条件下,A = B,ΔH<0,说明A物质比B物质稳定
C.101 kPa时,2H2(g) + O2(g) = 2H2O (l),ΔH=-571.6 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
571.6 kJ•mol-1
D.H+(aq) + OH-(aq) = H2O(l),ΔH=-57.3 kJ·mol-1,含1 mol NaOH的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8.已知298 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 ⇌ 2NH3(g) ΔH=-92.0 kJ·mol-1,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假定测量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 )
A.一定等于92.0 kJ B.一定大于92.0 kJ C.一定小于92.0 kJ D.无法确定
9.在2A(g)+B(g) ⇌ 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1·s-1 B.vB=0.3mol·L-1·s-1
C.vC=0.8mol·L-1·s-1 D.vD=1.0mol·L-1·s-1
10.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 ⇌ H2(g)+I2(s) ΔH > 0,若0~15 s内c(HI)由0.1 mol•L-1降到0.07 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15 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1 mol•L-1·s-1
B.c(HI)由0.07 mol•L-1降到0.04 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为15 s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11.在1 L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各物质的浓度之比c(N2)∶c(H2)∶c(NH3)=1∶3∶2
B.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
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v正(N2)=2v逆(NH3)
12.t ℃时,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 ⇌ cC(g)+dD(g),平衡后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6 mol•L-1。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1倍,重新达到平衡后,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4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重新达到平衡时,D的体积分数减小 B.a+b < c+d
C.平衡向右移动 D.重新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增大
13.如图表示可逆反应mA(g)+nB(g) ⇌ pC(g)在不同温度(T)下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分数C%的变化情况和正、逆反应速率随压强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正反应热效应及方程式中A、B、C 的化学计量数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m+n
”“<”或“=”)。
(4)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 mol 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 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
19.(10分)
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有效地开发利用CO2,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 CH3OH(g)+H2O(g) ΔH=-49.0 kJ·mol-1。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
(2)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平衡时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3)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4)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
A.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升高温度 D.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20.(10分)
Ⅰ.已知汽车尾气排放时容易发生以下反应: 2NO(g)+O2(g) ⇌ 2NO2(g),下列情况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填编号)。
A.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n (NO):n (O2):n (NO2)=2:1:2
B.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E.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N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Ⅱ.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如下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温度/℃
500
700
800
①2H2(g)+CO(g) ⇌CH3OH(g)
K1
2.5
0.34
0.15
②H2(g)+CO2(g) ⇌H2O(g)+CO(g)
K2
1.0
1.70
2.52
③3H2(g)+CO2(g) ⇌CH3OH(g)+H2O(g)
K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 (填具体数值)。
(2) 500 ℃时测得反应③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 mol·L-1)分别为1.0、0.1、0.3、0.15,则此时v(正) v(逆)(填“>”“=”或“<”)。
(3) 反应①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 反应①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温度:T1>T2>T3
B.正反应速率: v(b)=v(d)
C.平衡常数:K(a)>K(c),K(b)=K(d)
河婆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理科班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A
B
A
D
D
A
C
B
D
B
A
C
C
二、非选择题(共6道题,共58分)
15.(11分)
Ⅰ.MnO2+4HClMnCl2+Cl2↑+2H2O (2分)
1:2(2分)
Ⅱ. (1)除去氯气中的HCl(2分)
(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2分)
将装置③放于冷水浴中进行实验 (1分)
(3)NaOH (2分)
16.(9分)
物质
检验试剂
除杂试剂
(Ⅰ)甲烷(乙烯)
B(1分)
d(1分)
(Ⅱ)酒精(水)
A(1分)
c(1分)
(1)
②CH2=CH2 + Br2 → CH2BrCH2Br(2分)
(2)饱和碳酸钠(2分) 分液(1分)
17.(8分)
(1)反应物总能量(2 mol SO2(g)和1mol O2(g)的总能量)(1分)
生成物总能量(2 mol SO3(g)的总能量)(1分)
无(1分)
(2)降低(1分) 不变(1分)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差,即不改变反应热(1分)
(3)-198 kJ·mol-1(2分)
18.(10分)
(1)=(2分)
(2)+248 kJ·mol-1(2分)
(3)<(2分)
(4)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290 kJ·mol-1(2分)
(5)98 kJ(2分)
19.(10分)
(1)0.075 mol·L-1·min-1 (2分) (2)75%(2分) (3)30%(2分)
(4)5.33(2分) (5)AD (2分)
20.(10分)
Ⅰ.(1)BDE(2分)
Ⅱ.(1) 2.5(2分) (2) >(2分) (3) 放热(2分) (4)C(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