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 MB
- 2021-06-23 发布
2017-2018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科试卷
命题学校:长乐一中 审题者: 高二地理备课组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
图1、图2为世界某两地区区域图。读图完成1、2两题
1.城市乙位于城市甲的 (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2.两图比较,图2所示 (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达的地理事物更加简略
D.比例尺较大,表达的地理事物更加精确
图3为经纬网图,M点周围都是北方,读图完成第3、4两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丁四点位于东半球的有3点
B.图中丁点位于丙点的东北方
C.图中两块阴影区域实际面积一样大
D.球面距离甲乙=乙丁
4.飞机从甲地沿最短航线飞往乙地,其飞行方向正确的是( )
A.先东北后东南
B.正东
C.先西南后向西北
D.正西
图4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6两题。
5. 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55米,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6.急流处河流流向 ( )
A. 西北往东南流
B. 西南往东北流
C. 东南往西北流
D. 东北往西南流
图5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箭头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若甲处气温为18℃,则乙点的气温约为 ( )
A.17.3℃ B. 17.5℃
C. 18.6℃ D. 18.8℃
图6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 ① ② ③ 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 ③ D. ④
10. 若救护直升机位于山顶M处,救护人员可以直接观测到被困游客的是 ( )
A.甲 B.乙 C. 丙 D. 丁
图7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7
11. 该城市可能位于 (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 38°N附近大陆东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38°N附近大陆西岸
12.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图8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3-14两题。
吸收
吸收
13. 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多,①弱,地面增温慢
B.天空云量少,②强,地面降温快
C.天空云量多,③强,地表降温慢
D.天空云量少,④弱,地表降温快
14.在夏季,南方的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小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 )
A.削弱①,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B.增强②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
C.减少③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D.增加④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图9为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题。
15.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对流运动明显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上而下增大
图10为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①
B. 气流运动方向是①→③→④→②
C. 若该地在北半球,则近地面的风向是东北风
D. 若一天中③地由最高温降至最低温期间,④地气温也是一直下降
图11为某区域等压线形势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7-18题。
17.②③之间的气压差最可能是 ( )
A.10 B.12 C.14 D.16
18.此时,①地吹 (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图12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13为图12乙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大陆等温线往北弯曲 B.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
C.亚洲高压把副极地低压切割 D.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20.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受乙气压带和甲风带交替控制
B.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寒冷少雨
C.受丁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D.乙地因为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
图14为四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21-22两题。
21.四地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②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C.③ 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 D.④ 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22. 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③只分布在北半球
D.④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
图15是美国本土西部年降水量分布图。图16是图15中某地气温变化图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读图完成23-24两题。
23.影响西部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海陆分布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24.与图16所示气候类型相符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判断理由是 。(3分)
(2)图中陡崖A的相对高度是 米( 1分)
(3)若站在B点能否观察的到甲、乙两村,并说明理由。(4分)
(4)说明聚落选择在甲处的原因。(4分)
26. 图18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该地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18
(1)甲、乙两河段中,流速快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 ___。(4分)
(2)该地区拟在图示M、N两地中选建取水口为沿海城市供水,哪个地点合适?简述其理由。(5分)
(3)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在L1、L2、L3、L4四条引水线路方案中,兴趣小组认为最适宜的线路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3分)
27.图19是我国西北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沙漠的热容量比绿洲小。甲地有大片的绿洲,且位于风口处,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读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夏季甲乙之间盛行西北风的原因。(6分)
(2)描述甲所在地的地形特点,并分析其对甲地多大风天气的影响(5分)
(3)分析乙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3分)
28.图20为南欧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读图,说出该岛地势特征并说明理由。 (3分)
(2)描述该岛的地理位置 。(3分)
(3)描述甲、乙两地降水的共同特征是 (3分)
(4)分析甲、乙两地降水差异及成因。 (5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 二 年 地理 科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D
B
A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A
D
C
C
B
A
C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A
D
B
B
二、综合题
25. (共12分)
(1)丘陵(1分)。海拔在500米以下,200米以上(1分);相对高差小,起伏和缓(1分,相对高差小或起伏和缓)。
(2)100≤H<200(1分)
(3)可看得到乙村,(1分)没有山脊山峰等地形阻挡(1分),可通视。甲村看不到(1分),N地地势虽比甲村高,但中间有山脊挡住视线(1分)。
(4)甲处地势较高(1分),不易受山洪影响(1分;)且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面积较大(1分)易于建筑(1分)。
26.(共12分)(1)乙河段(1分)。理由是:甲乙两河段水平距离差不多(1分),但乙河段跨越的等高线更多(1分),相对高差更大(1分),坡度更陡,流速更快。
(2)M地(1分)。理由是:M地地处山间盆地(1分),集水面积大,水源充足(1分);上游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1分),供水稳定(1分)。
(3)L3(1分)。L3引水线路地势从高到低,水能自流,(1分)距离较短,建设成本低(1分)
27.(共14分)
(1)甲地位于乙地西北侧;(1分)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1分),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1分),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1分),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1分),风从甲地吹向乙地,即西北风。(1分)(方位1分,绿洲沙漠2分,气温1分,气压1分,风向1分)
(2)甲地位于山谷(或峡谷)(1分),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1分)。甲地盛行西北风(1分),与甲地的山谷走向一致(1分)加上甲地地处风口,狭管效应明显(1分),加大风速。
(3)乙地身居内陆,远离海洋(1分);且盆地地形,气流下沉,不易成云制雨(1分),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1分)
28. (共14分)
(1)地势东高西低(1分);东部以山地为主(1分),西部以平原为主(1分)。(只写等高线数值分布特点不给分)
(2)地处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中纬度的亚热带地区,是欧洲南部的一个岛屿。(3分)(5点任三点)
(3)降水集中在冬季(1分),夏季降水少(1分),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1分)
(4)该岛屿冬季时处于中纬西风带控制范围(1分),甲地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1分),而乙地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气流下沉(1分),所以甲地冬季降水多于乙地(1分),且年降水量也比乙地多(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