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1.50 KB
- 2021-06-23 发布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选择题
1.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1953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各项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积累了重工业建设经验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2.1930年,武汉蔡明伟夫妇创办小吃店“蔡林记”,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武汉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蔡林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蔡明伟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有可能是( )
A.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答案】 C
3.下图所示的决议是在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的。这一决议( )
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 C
4.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让你写一篇反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小论文,需要一组关键词。请结合所学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长春一汽、西藏自治区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包产到户
4
C.三大改造、“大跃进”、日内瓦会议
D.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5.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偏重于( )
A.思想改造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造
C.发展生产
D.生产方式的改造
【答案】 B
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增强企业活力
【答案】 D
7.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答案】 B
8.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其中“春天”的含义是( )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答案】 A
9.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
A.对内坚持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答案】 C
10.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不同于内地之处在于( )
A.以扩大内需为目标
B.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D.国家投入大量资金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二步,将国家资本主义改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企业……但是公私合营企业今天仍然很少……因此,今后一方面要积极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引导。
——《关于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二 1979年1月,邓小平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说:“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商也可以回来办工厂……也可以搞合营。”
材料三
表一 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项目
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表二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混合经济中公有成分
非公有经济
40%
29%
7%
24%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私人工商业改造的方式。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什么基本政策?
(3)对比材料三中的表格,指出表一中现象的成因,说明表二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答案】 (1)方式:公私合营。 (2)基本政策:对外开放。 (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变化: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肯定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认为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占主导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1952年 1957年
材料二 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
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1)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 (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 (2)1958~1962年。 变化: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金都增加了。 原因:“大跃进”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 1963~1965年。 变化: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加强发展农业。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必修3同步练习:第一章算法2021-06-23 14:35:2110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4_1_2 圆的一般2021-06-23 14:34:185页
- 2020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2021-06-23 14:33:184页
-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7 核聚2021-06-23 14:31:299页
- 2020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2021-06-23 14:28:446页
- 高中生物(人教版)同步习题:2-4动物疫2021-06-23 14:28:384页
-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电与磁1.5 奥斯特2021-06-23 14:27:423页
- 高中教师辞职报告模板范文大全2021-06-23 14:23:514页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2021-06-23 14:23:2415页
-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2021-06-23 14:18:0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