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20 KB
- 2021-06-23 发布
课题《平均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 学习借鉴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教师:如果要知道四年级每个班的成绩好要怎么办呢?
预设:算出平均分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平均分有关的《平均数》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课示
师:怎样使两层一样多?
预设:对了,我们把上层多的2个移到下层少的来,这时它们就都是6个,
“6”就是它们的平均数。
2、 教学例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分别收集了14、12、11、15个饮料瓶,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
A、 移多补少法:(课示过程)学生拿出学具动手操作
预设:13个,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你们是怎样想到的?
教师:同学们想多了用多的补给少的这个方法,使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法(板书)
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饮料瓶,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吗?
(引导学生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而是代表4个人的总体水平)
板书:代表
师:在这一组数据中,有的比13高,有的比13 少。
B、 先总后分法: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列式计算,可以把所有瓶子数量合并起来,再分)
学生单独思考后,汇报
(14+12+11+15)÷4=13(个)
师:能说一说算式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吗?
像这样先把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数合起来,再除以4,也能算出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我们叫做先总后分法(板书)
师:谁再来说说,这个13表示什么意思?
(代表我们四个人的总体水平,不是真正哪个人收集到的矿泉水瓶数)
课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移多补少法 先总后分法
猜测:如果小明不是15个,而是20个,平均数会?(变多)
只收集了7个呢?(变少)
小结:这样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1、 对比异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后汇报)
(引导学生都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课示:
教师:我们知道了“13”是环保小组同学手机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那平均数代表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的?(小组讨论后汇报)
引导学生对平均数 的理解,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手机到的矿泉水瓶总署平均分成4分得到的数。可能有的比这个数量多,有的比这个数量少,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一) 巩固练习
(1) 李强所在的快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所以李强的身高一定是160cm,这种说法对吗?
(2) 一条小河的平均水深0.8m,小明身高1.3m,下去游泳会有危险吗?
学生重点说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3)
师:不用计算,直接能算出答案吗?为什么?
(4)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四)回顾与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数学书p93练习二十二 (3)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数量小
代表
先总后分 一般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统计(平均数)▏2021-06-21 14:48:003页
- 高中数学第6章(第4课时)算术平均数与2021-06-19 13:35:377页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2021-06-19 12:39:531页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统计(平均数)▏2021-06-17 23:49:3314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平均数丨苏教2021-06-17 19:19:334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 平均数丨苏2021-06-17 17:34:5116页
- 四年级数学上册授课课件-第8单元 12021-06-08 01:03:4021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8 平均数 |冀教2021-06-07 18:26:5212页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2021-06-04 02:07:135页
- 人教课标三年下平均数2教案2021-06-02 17:31: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