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 MB
- 2021-06-23 发布
1.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做出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某次实验中获得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该物体在
A.t=2s时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B.t=2s时加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C.0~4s内做曲线运动
D.0~4s内的位移约为2.8m
【答案】A
考点:速度与时间图像。
2.如图所示,置于地面的矩形框架中用两细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绳B水平。设绳A、B对球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F2,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现将框架在竖直平面内绕左下端缓慢旋转90°,在此过程中 ( )
A.F1先增大后减小 B.F2先增大后减小
C.F先增大后减小 D.F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两绳的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F不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将框架在竖直平面内绕左下端缓慢旋转的过程中,逐渐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当绳A处于水平方向时,最大,故B正确。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3.如图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传感器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压力,横坐标为时间。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时间(s)
0
200
400
600
800
1000
2
4
5
力
(N)
3
1
A.1s时人处在下蹲的最低点
B.2s时人处于下蹲静止状态
C.该同学做了2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D.下蹲过程中人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B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失重与超重。
4.一颗在赤道上空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上对应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四分之一,则某一时刻该卫星观测到地面赤道最大弧长为(已知地球半径为R)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而地球表面,因为,解得r=2R;则某一时刻该卫星观测到地面赤道的弧度数为,则观测到地面赤道最大弧长为,故选A.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知道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然后根据几何关系求解某一时刻该卫星观测到地面赤道最大弧长。
5.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而“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是393公里,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宫一号”的动能比“天宫二号”的动能大
B.“天宫一号”的周期比“天宫二号”的周期小
C.“神舟十一号”飞船的环绕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神舟十一号”飞船必须在“天宫二号”的轨道上,再加速实现对接
【答案】B
考点: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在万有引力这一块,涉及的公式和物理量非常多,掌握公式在做题的时候,首先明确过程中的向心力,然后弄清楚各个物理量表示的含义,最后选择合适的公式分析解题,另外这一块的计算量一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细心计算
6.为了验证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以及地球、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定律,牛顿进行了著名的“月地检验”。已知月地之间的距离为60R(R为地球半径),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月球轨道上受到的地球引力是其在地面附近受到的地球引力的1/60
B.由题中信息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密度为
C.物体在月球轨道上绕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是其在地面附近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的1/3600
D.由题中信息可以计算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线速度为
【答案】C
考点:万有引力与航天。
7.如图物体A和物体B(沙和沙桶)通过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斜面体固定,A、B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B中加入一些沙子的过程中,A、B仍然处于静止,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斜面体的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B.物体A受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剪断绳子瞬时沙和沙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零
D.若剪断绳子后A和斜面体仍然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AC
考点:物体的平衡;牛顿定律的应用
8.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距地面的高度为h,以恒定速率v0顺时针运行。甲、乙两相同滑块(视为质点)之间夹着一个压缩轻弹簧(长度不计),在AB的正中间位置轻放它们时,弹簧瞬间恢复原长,两滑块以相同的速率分别向左、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
h
v0
甲
乙
A.甲、乙滑块不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
B.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相等
C.甲、乙滑块可能落在传送带的同一侧,但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一定不相等
D.若甲、乙滑块能落在同一点,则摩擦力对甲乙做的功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设v大于v0.弹簧立即弹开后,甲物体向左做初速度为v,加速度为a的匀减速运动.乙物体向向右做初速度为v,(若v大于v0),则乙也做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运动.若甲乙都一直做匀减速运动,两个物体落地后,距释放点的水平距离相等,若甲做匀减速运动,乙先做匀减速后做运动,则水平距离不等,故A、B错误;若v小于v0.弹簧立即弹开后,甲物体向左做初速度为v,加速度为a的匀减速运动.速度为零后可以再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整个过程是做初速度为v,加速度和皮带运动方向相同的减速运动.乙物体做初速度为v,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运动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都和皮带轮的运动方向相同.甲乙到达B点时的速度相同.落地的位置在同一点,此过程摩擦力对甲乙做的功一定相等,故C错误,D正确。
9.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小球a、b分别从斜面顶端A和斜面中点B沿水平方向抛出,恰好都落在斜面底端,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B
A.小球a、b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之比为2∶1
B.小球a、b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小球a、b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之比为4∶1
D.小球a、b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夹角之比为1∶1
【答案】D
考点:平抛运动
10.水平面上质量为m=10 kg的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随位移s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物体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当s=7.5 m时拉力减为零,物体也恰好停下.取g=10 m/s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2
B.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约为-40 J
C.物体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2 m/s
D.物体运动的时间为0.4 s
【答案】AB
考点: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
11.2016年10月19日凌晨3点31分,天宫二号在离地球393公里的近圆轨道上绕地球500多圈后与神舟十一号在太空牵手,完成了交会对接。由于组合体运行的轨道处有极稀薄的气体,若组合体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将组合体的轨道看作圆周。则组合体在之后的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高度将逐渐降低.
B.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卫星动能将逐渐减少.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
【答案】AD
【解析】由于组合体受到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卫星将做近心运动,即卫星的高度要降低,选项A正确;由于卫星高度降低,轨道半径减小,地球引力做正功,则动能变大,选项B错误;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选项C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卫星的动能增加,则引力做的正功大于阻力做的负功,即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选项D正确;故选AD.
考点:人造卫星
12.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汽车保持额定功率P行驶,所受的阻力大小恒为F。已知汽车的质量为m,最大速率为vm。若某时刻汽车的速度大小为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