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3.53 KB
- 2021-06-23 发布
12
盘古开天地
文章体裁
中国神话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传统神话,反映了早期华夏儿女淳朴的思想以及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我爱学字词
pī
zhuó
zhàng
lóng
劈开 浑浊 丈量 隆重
zhī
qū
yè
四肢 躯体 血液
词语解释
混沌
我
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
地
模
糊
一团
的状
态。
巍峨
高
大耸立的样子。
精疲力竭
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
想动的样子。
滋润
增
添水分,使不干枯。
帮你学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一想:
1.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
盘古是如何开天地的?
3.
盘古开天地的事迹向我们传达了什么精神?
默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部分(
1—2
):
写盘古开天地的原因。
第二部分(
3—4
):
写盘古开天地后所做的事情。
第三部分(
5—6
):
写盘古倒下后天地发生的变化。
朗读课文
问题提出
1.“清、浊,轻、重,上升、下降”这几组词语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答:
这几组词语是反义词,
用在这里可以鲜明
地
体现出天地的不同
变化
,
让我们对天地的特点
有
更清晰的认识。
2.
从
第
四自然段中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人
?
答:从
“
多少年
”“
精疲力竭
”
可以看出盘古不仅是一个勇于自我奉献的人,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即使形成天地需要十分漫长的岁月,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坚持到天地成形。
3.
第五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答:第五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描写方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盘古身体倒下后发生的变化,体现了盘古勇于奉献的精神。
4.这里为什么要用“巨人”形容盘古?
答:
用“巨人”形容盘古,
一方面
是因为其外表形象的
巍峨
,
一方面
是
形容
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
醒
来
→
宇宙混沌
盘古开天地
劈开
,顶天立地
→
天地形成
创造天
地
倒下→化为万物
牺牲奉献
拓展延伸
鸿蒙初开,天地混沌。
中有巨人,盘古是名。
神斧铿锵,劈开阴阳。
浊者为地,清者为天。
——
《盘古开天》
随堂演练
一
、巧写同
音
字。
pī
(
纰
)
漏
(
披
)
散
(
劈
)
砍
(
霹
)
雳
zhī
(
芝
)
麻
(
支
)
持
(
肢
)
体 编
(
织
)
yè
(
液
)
体 事
(
业
)
树
(
叶
)
(
页
)
码
二、形近字辨析。
翻
(翻滚)
浊(混浊)
滋(滋味)
潘
(姓潘)
烛(烛光)
磁(磁条)
课后习题解答
1.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我心目中的盘古是一个强壮,面容严肃,但心底善良,勇于牺牲,能够将事情坚持到
底的人。
2.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参考答
案:示例:有
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
睡了
一万八千年
。
天
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
过
程:盘
古苏醒
后,首
先用斧头将天地劈
开,然
后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支撑着天地避免它们合在一
起,直
至天地形成才倒
下,最
后倒下的身体化为世间的万
物,创
造了美丽的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江南》课2021-06-23 10:32:3115页
- 语文(心得)之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口语2021-06-23 10:31:514页
- 2020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21-06-23 10:28:2312页
- 教学工作总结-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021-06-23 10:23:197页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主题2021-06-23 10:21:3030页
-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021-06-23 10:21:0313页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 课2021-06-23 10:19:0442页
- 2020年一年级语文教师个人年度期末2021-06-23 10:18:582页
- 四川省南充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2021-06-23 10:18:5527页
- 一年级语文上册专项练习:填词语2021-06-23 10:18:4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