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5.59 KB
- 2021-06-23 发布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 B.铅蓄电池 C.燃气灶 D.电烤箱
2.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物质是
A. B. C. D.
3.化学用语表示的是
A.置换反应 B.电离过程 C.中和反应 D.水解反应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B.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C.凡是吸热反应都不是自发反应 D.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反应热有关
5.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作负极 B.锌电极的反应式:
C.电流从锌片流向铜片 D.盐桥的作用是传递电子
6.下列溶液肯定显酸性的是
A.的溶液 B.含的溶液
C.的溶液 D.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7.在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内的物质的量由减小到,则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1.2 B.1 C.0.6 D.0.4
8.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9.如图所示,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a是阳极 B.通电使发生电离
C.、向b极移动 D.a极产生黄绿色气体
10.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情况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同时生成
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C.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的质量不再变化
11.已知:,则
的反应热是
A. B. C. D.
12.为测定一定时间内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下列测量依据不可行的是
A.的变化 B.的变化 C.的变化 D.的变化
13.与在催化剂表面生成,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示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吸收能量
B.②→③形成了键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该催化剂可提高的平衡产率
14.下列操作可以使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的是
A.通入少量氨气 B.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 C.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 D.加热
15.镉镍可充电电池的充、放电反应如下:,则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是
A. B. C. D.
16.如图是溶液与溶液反应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存在平衡:⇌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溶液中减小
D.若加入少量溶液,则会产生红褐色沉淀
17.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进行电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镀时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
B.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
C.将待镀铁件改为粗铜板,即可进行铜的精炼
D.电镀废水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
18.25°C时,下列关于醋酸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与盐酸的相同
C.加入不变 D.滴入浓溶液,溶液导电性增强
19.对于可逆反应⇌,以下相关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20.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产生,其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21.某温度下, 的平衡常数。该温度下,在①、②两个恒容容器中投入和,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容器编号
起始浓度
①
0.1
0.1
②
0.2
0.1
A.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②>①
B.的平衡转化率:②>①
C.平衡时,①中
D.①中的平衡转化率为40%
2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研究阳离子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C、研究沉淀的转化
D、研究酸碱性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A.A B.B C.C D.D
23.工业上可通过如下流程回收铅蓄电池中的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B.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C.滤液中不存在
D.滤液<饱和溶液
24.电渗析法淡化海水的原理如图所示。已知海水中含等离子,电极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阳离子交换膜
B.海水中阴离子移向b电极
C.a的电极反应为
D.b极产生无色气体,出现白色沉淀
25.测定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数据如下表。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9.66
9.52
9.37
9.25
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④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C.①→③的过程中,在降低
D.①→③的过程中,温度与相比,前者对水解平衡的影响更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26.常温下,有的四种溶液:① ② ③ ④
(1)任选上述一种酸性溶液,用化学用语解释其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
(2)溶液②的_____________。
(3)溶液②、③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________(填“>”、“<”或“=”)。
(4)溶液④加热后碱性增强,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
27.25°C向中滴加过程中,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溶液,用化学用语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B点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溶质为:
b. 微粒浓度满足:
c. 微粒浓度满足:
(3)两点水的电离程度:______(填“”、“ ”或“”)。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8.可逆反应 在平衡移动时的颜色变化可以用来指示放热过程和吸热过程。下面是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报告。
1.向甲烧杯中加入晶体,此烧杯中球的红棕色变浅。
2.向乙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固体,此烧杯中球的红棕色变深。
(1)甲烧杯中球的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向_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晶体溶于水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根据乙烧杯中的现象,补全与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_____。
29.电化学原理在防止金属腐蚀、能量转换等方面应用广泛。
(1)①钢铁在海水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②图1中,为减缓钢闸门的腐蚀,材料可以选择____________(填“
”或“”)。
(2)图2为钢铁防护模拟实验装置,则铁做_________极,检测钢铁保护效果的方法是:取少量铁电极附近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则说明保护效果好。
(3)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其构造如图3所示:为多孔石墨电极,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
①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电池共产生水,则电路中通过了___________的电子。
30.二氧化锰是化学工业中常用的氧化剂和催化剂。我国主要以贫菱锰矿(有效成分为)为原料,通过热解法进行生产。
(1)碳酸锰热解制二氧化锰分两步进行:
i.
ii.
①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
②焙烧制取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焙烧(装置如图1)时持续通入空气,并不断抽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科研团队对影响转化率的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图3所示。
①图2是在常压()下的研究结果,请在图2中用虚线画出下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图______。
②常压下,要提高的转化率,应选择的生产条件是____________焙烧。
③图3中,焙烧时,的转化率:干空气<湿空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1.某小组研究了铜片与反应的速率,实现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
时间段
现象
铜片表面出现极少气泡
铜片表面产生较多气泡,溶液呈很浅的蓝色
铜片表面均匀冒出大量气泡
铜片表面产生较少气泡,溶液蓝色明显变深,液面上方呈浅棕色
为探究影响该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监测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所得曲线如下图。
实验II:②-④试管中加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铜片和相同体积、 。结果显示:对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均不明显,能明显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III:在试管中加入铜片和,当产生气泡较快时,取少量反应液于试管中,检验后发现其中含有。
(1)根据表格中的现象,描述该反应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____________。
(2)实验的结论:温度升高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
(3)实验II的目的是:__________。
(4)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测:该反应由于生成某中间产物而加快了反应速率。请结合实验II、III,在下图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微粒符号①____②_____,以补全催化机理。
(5)为验证(4)中猜想,还需补充一个实验:__________(请写出操作和现象)。
评卷人
得分
四、推断题
32.下图是闪锌矿(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制备的一种工艺流程:
资料:相关金属离子浓度为时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1.5
6.3
6.2
沉淀完全的
2.8
8.3
8.2
(1)闪锌矿在溶浸之前会将其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溶浸过程使用过量的溶液和浸取矿粉,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浸出液中含有等阳离子
b.加入硫酸,可以抑制水解
c.若改用溶液进行浸取,将发生反应:
(3)工业除铁过程需要控制沉淀速率,因此分为还原和氧化两步先后进行,如下图。还原过程将部分转化为,得到小于1.5的溶液。氧化过程向溶液中先加入氧化物a,再通入。
①a可以是______________,加入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②除铁过程中可以控制溶液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综合题
33.某工厂的氨氮废水中主要含有,可用电化学氧化法加以处理。
(1)图1是电化学氧化法的原理示意图。a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
(2)研究显示,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下氨氮的去除量如图2所示。已知:与相比,在电极表面的吸附效果更好。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和图中数据,解释从5到9时氨氮去除量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在电解废水的过程中,会经历“”的过程。其他条件相同、的浓度不同时,废水中氨氮脱除效率的实验结果如下:
的浓度/()
400
100
电解时间/h
0.5
0.5
氨氮脱除效率/()
2.40.8
①其它条件相同、适当提高的浓度,可以显著增大废水中的脱除效率。
用化学用语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②图2中,时,废水中去除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B
6.A
7.C
8.C
9.B
10.B
11.A
12.C
13.D
14.D
15.C
16.B
17.C
18.D
19.A
20.C
21.D
22.C
23.C
24.D
25.D
26.(或) 13 = 溶液中存在:,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增大
27. ab
28.正反应 吸热
29. 阴 滴加铁氰化钾(或)溶液,若无蓝色沉淀产生 40
30. 保持的浓度,降低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碳酸锰的转化率 湿空气中,左右 干空气中没有催化剂,反应速率比湿空气中慢,时未达到平衡。
31.反应速率先变快后变慢 不是 检验能否加快铜和硝酸反应的速率 在试管中均加入相同的铜片和等体积的硝酸,向中加入固体,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快。
3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ab 调节溶液的,以除铁
控制加入的量、通入的速率
33. 废水中存在:,增大,降低,平衡正向移动,增大,有利于含氮微粒在电极表面吸附 较大,优先放电(或与结合生成,逸出;或与会生成,碱性条件下氧化性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