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50 KB
- 2021-06-21 发布
上饶中学2019-20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零班、奥赛班)
命题人:秦朝玲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其中第2、5、6、8题为多选题,共40分)
1.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2.关于位移和路程及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B. 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
C. 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
D. 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3.我校朱柯宇同学在2019年全国田径精英赛中获得男子大众组100米金牌。邵阳教练为提高他百米赛跑的成绩,分析了朱柯宇同学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 朱柯宇同学在前7s跑了49m,7s末到8s末跑了9.2m,共用10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朱柯宇同学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7m/s
B. 朱柯宇同学在前7s的平均速度是10m/s
C. 朱柯宇同学在7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m/s
D.根据本题已知条件,可以判断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5m/s2,那么(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5m/s B.第3s初的速度比第2s末的速度大5m/s
C.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大5m/s D.第3s末的速度比第2s初的速度大5m/s
5.如图所示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运动的v-t图线,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 )
A. A、B两物体在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 3s内物体A的平均速度比物体B的大
C. A、B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
D. t=1 s时,两物体第一次相遇
6.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D.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7.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书的形变,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弹力
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木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
C.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宏观物体之间,而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部
D.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
9.三个重均为10N的相同木块、、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的相同轻弹簧、用细线连接如图,其中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弹簧的左端,直到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该过程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轻弹簧和细线的重量都忽略不计)
A. B.
C. D.
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大小。设木块的质量为m,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且木板与水平桌面之间的摩擦不能忽略,不考虑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板静止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Mg
B.木板做匀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Mg
C.木板做匀加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读数
D.只有木板做匀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才等于弹簧秤读数
二、实验题(11题每空2分,共8分;12题2+3+3分,共8分)
11.(1)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7个计数点A、B、C、D、E、F、G,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①小车在B点的速度vB=________m/s;(该问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该问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一辆小车沿一条直线运动,车上放着盛水的漏滴,每隔2.0s滴一滴水,水在车行驶的路面上留下水滴的痕迹如下图所示,图中还放着一把刻度尺,其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若从小车通过O点开始计时,则当滴下水滴G时,小车运动时间是________s,AH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本小题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2.某学习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经过止下方的光电门时,毫秒计时器能记录下小球的遮光时间。
(1)为了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小球应选择______。
A.木球 B.钢球 C.铝球
(2)在某次测量中,测得小球的直径为d,小球下落高度为h时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t,则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率为______,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______用d、h、t等物理量表示。
三、解答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2分,第16题12分)
13.在抗震救灾中,一名训练有素的武警战士(可视为质点)从直升机上通过一根竖直的长绳由静止开始缓慢滑下(此时速度很小可认为等于零)。在离地面18 m高处,武警战士感到时间紧迫,想以最短的时间滑到地面,开始以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该武警战士落地的速度不能大于6 m/s,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长绳的下端恰好着地。求:
(1)武警战士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距离;
(2)武警战士下滑的最短时间。
14、蓝牙( Bluetooth)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现有两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车甲、乙进行实验:甲、乙两车开始处于同一直线上相距为d=4.0m的O1、O2两点,甲车从O1点以初速度v0=4m/s、加速度a1=1m/s2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乙车从O2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2m/s2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当两车间的距离超过s0=10m时,两车无法实现通信,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已知.
(1)求甲、乙两车在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2)求甲、乙两车在相遇前能通信的时间
15.如图所示,质量=1kg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取,乙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轻绳OA受到的拉力大小;
(2)求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若物体乙的质量,缓慢增大物体甲的质量,当物体甲的质量时物体乙刚好开始滑动,求物体乙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6.如图所示,为车辆行驶过程中变道超车的情景。图中A、B两车相距L=7m时,B车正以vB=4m/s速度匀速行驶,A车正以vA=8m/s的速度借道超越同向行驶的B车,此时A车司机发前方不远处有一辆汽车C正好迎面驶来,A车司机不得不放弃超车,而立即驶回到与B
车相同的正常行驶车道。不考虑变道过程中车速的变化和位移的侧向变化,则
(1)A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刹车匀减速,才能避免与B车相撞。
(2)若A车驶回原车道时,司机估计会与B车相碰的危险,立即以大小为aA=1m/s2的加速度刹车,同时鸣笛发出信号提醒B车司机加速,B车司机经过t0=1s的反应时间后,立即以aB=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不计A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则:
①B车加速后经过多长时间A、B两车速度相等;
②A会不会追尾B车(请通过计算分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D
BD
D
C
AD
CD
C
CD
C
C
二、实验题(11题每空2分,共8分;12题2+3+3分,共8分)
11.【答案】0.25 1.0 14.0 2.14
12.【答案】B
三、解答题(第13题10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2分,第16题12分)
13. 【答案】(1)7.2m (2)2.4s
【解析】
(1)设最大速度为,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距离为:
(2)战士下滑的最短时间为:
14. 【答案】(1) (2)4.8s
【解析】
(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大。即:v0+a1t1=a2t1
解得t1=4s
所以两车相距最大距离为:
(2)当两车的间距大于s0时,两车无法保持通信。由题可知,两车的间距先增大后减小。所以当时有:
解得t2=2s;t3=6s。
即中间有t3-t2=4s的时间无法通信。
又当乙车追上甲车时有:即:
解得t4=8.8s
所以能保持通信的时间为t=t4-(t3-t2)=4.8s。
15. 【答案】(1)(2)(3)0.3
【解析】
(1)(2) 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竖直方向,有:
FOAcosθ-m1g=0,
解得轻绳OA的拉力大小FOA=12.5N;
水平方向,有:FOB-m1gtanθ=0,
解得轻绳OB受到的拉力大小FOB=7.5N,
物体乙受到OB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作用,且
由平衡条件得:;
(3) 当物体乙刚开始滑动时,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有
由平衡条件得
解得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
16. 【答案】(1)m/s2;(2)2s, 不会追尾
【解析】
(1)A车减速到与B车同速时,若恰未与B车相碰,则A车将不会与B车相碰,
设经历的时间为t,则
A车位移: ①
B车位移: ②
③
由①②③式代值解得:t=3.5s
则A车与B车不相碰,刹车时的最小加速度大小:
(2)①设B车加速后经过t1秒两车同速,则:
代值解得:
②A、B车同速时,若A车未追尾B车,则A车不会追尾B车,设两车同速时速度为v,则:
此过程中,A车位移:
B车位移:
两车位移差:
故A车不会追尾B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