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7.50 KB
- 2021-06-21 发布
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月考试卷
高二地理
2018.4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5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分)
1.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 )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秦岭—黄土高原
C.横断山—塔里木盆地 D.巫山—东北平原
2.著名学者邦奇( 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读下图“世界人类大陆图”,图中甲处被周围人口稀疏区包围而形成了孤岛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气候温暖 B.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C.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D.水源丰富,环境承载力高
3.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早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直接反映了( )
A.湿地水库群的调节作用 B.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
C.天山冰雪融水补给稳定 D.流域内气温年较差小
4.著名学者邦奇( 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读下图“世界人类大陆图”,下列有关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趋向于热带雨林地区 B.趋向于中高纬度
C.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 D.趋向于地势平坦的高原地区
2017年4月26日,海南省迎来成立29周年纪念日,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5.海南岛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发展借助的条件有( )
①地处南部边陲,区位优势明显 ②光热充足,夏长冬暖,有热带资源优势 ③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海洋资源丰富 ④国家政策优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近年来,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优越的气候条件 B. 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
C. 政府的优惠政策 D. 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7.下列关于海南岛开发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我国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管理和开发
B. 可在岛屿中部地区建设工业区
C. 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外贸型经济
D. 充分利用海岛风光和海洋资源,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8.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
A. 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 地广人稀;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C. 地势平坦;热量充足
D. 土壤肥沃;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图中河流,描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 B. 图中河段流速较慢
C. 图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D. 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10.此地种植业生产较周边地区发达,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
A. 地势较高,生长期长,作物品质优良 B. 光照丰富
C. 积温较高 D. 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读“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地形山谷相间,纵列分布
D. 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
12.有关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为云贵高原,属第二级阶梯
B. ②为柴达木盆地,属第二级阶梯
C. 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
D. ④为太行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关于图中农田水分盈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东南部以盈余为主
B. 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接近400 mm年等降水量线
C. 东北部以亏损为主
D. 西北部亏损量最大
14.图中甲处农田水分盈亏量数值最可能为
A. O B. 500 C. -500 D. -200
15.造成甲处农田水分盈亏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田农业②岩溶地貌③一年两熟④地形以高原为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6.图示地区河流( )
A. 含沙量大,结冰期长
B. 多为季节性河流,流程较长
C. 水量丰富,径流量变化大
D. 河水以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
17.关于河西走廊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沿河分布,呈组团式形式 B. 多分布于祁连山山麓地带的绿洲上
C. 城市多因宗教而兴起,如敦煌.酒泉等 D. 居民点分散,人口规模大
读四幅图,回答问题。
18.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 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 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 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 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19.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 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C. 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D. 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下图为我国珠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C.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21.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的影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我国东部雨带位于③地时,正常年份时间约在( )
A. 3-5月 B. 6-7月 C. 7-8月 D. 10-11月
23.图中,②地可能位于( )
A. 松嫩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珠江三角洲
24.在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
A. 南北皆涝 B. 北涝南旱 C. 南北皆旱 D. 北旱南涝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区域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河流不结冰,乙区域结冰
C.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D. 甲区域河流冬季有断流现象
26.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发挥你的想象回答下列各题。
27.“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分界线是( )
A. “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 “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界线包括巫山
C. “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秦岭
D. “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界线是贺兰山
28.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黄色中国”---- 一年四季常绿 B. “金色中国”--- 高寒
C. “绿色中国”---- 一年两到三熟 D. “银色中国”---- 伏旱
29.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B. “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C. “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 “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4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柴达木盆地原为古海洋的一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东缘低洼地带的茶卡盐湖,面积105km2,天然结晶的湖盐储量丰富,形成深厚且坚硬的盐壳,盐壳以上平均水深约0.2m。历史上湖区运输湖盐主要采用铁路运输(下图),1989年开掘运盐航道后,水运取代了铁路运输。近几十年来,茶卡盐湖的旅游业和周边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迅速。
(1)推断茶卡盐湖湖盐的形成过程。
(2)盐湖边缘的湖盐杂质含量较高,给湖盐加工带来一定困难。说明湖盐中杂质的主要来源。
(3)分析茶卡盐湖的盐壳对修建运盐铁路的影响。
(4)1989年后铁路不再运盐,当时有人提出拆除湖区铁路。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31.读下列空白示意图,根据要求填出相应内容
主要地形区:A ;B ;C ; D ;E ;F ;
河流:① ;② ;③ ;④ ;
山脉:⑤ ;⑥ ;⑦ ;⑧ ; ⑨ ;⑩ ;
省区简称:甲 ;乙 ;丙 ; 丁 ;戊 ;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右图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含香港、澳门)2016年GDP总量为1.24万亿美元,介于俄罗斯和西班牙之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和美国、德国处于同一水平线。
(1)左图中广州此时吹 风。甲箭头表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该工程对广州交通运输和环境的积极影响分别是 。
(2)珠江的流量季节变化较长江小,主要是因为受来自海洋的 控制时间长, 季节变化较小。
(3)左图中所示城市的共同区位特征是 。与武汉相比,宜昌的服务范围较 。
(4)说出珠江三角洲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并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深圳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环境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B2.D3.B4.C5.D6.D7.B8.D9.B10.C11.D12.C13.B14.D15.C16.D17.B18.B19.B20.B21.B22.B23.A24.D25.B26.B27.C28.C29.B
30.(1)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经地壳运动隆起抬升成高盐度的内陆湖;随后,气候变干,蒸发旺盛, 周边径流汇人少,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不断上升,盐类物质结晶析出。
(2)深居内陆,大陆性强,盐湖周边多风化碎屑物;过度放牧,草地退化,多裸露的沙土;周边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
(3)有利:盐壳表层积水浅,利于铺设铁轨;盐壳厚且坚硬,铁轨不易塌陷;
不利:湖盐对铁路设备腐蚀性强,技术要求高。
(4)赞同。铁路的运盐功能已经丧失,铁路运输及废弃的铁路设备破坏湖区自然景观,污染环境。
或不赞同。拆除铁路,恢复原有环境的成本较高;铁路可作为客运专线方便游客进入湖区观赏,发展 盐湖特色旅游。
31.主要地形区:A:塔里木盆地;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E:黄土高原;F:华北平原;
河流:①塔里木河;②珠江;③长江;④黑龙江;
山脉:⑤天山;⑥祁连山;⑦秦岭;⑧大兴安岭; ⑨南岭;⑩横断山脉;
省区简称:甲:冀;乙:鲁;丙:豫; 丁: 鄂 ;戊: 赣;
32.(1)偏南(东南),缓解对外交通(铁路)运输压力; 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
(2)夏季风(暖湿气流),降水
(3)沿河流分布,小
(4)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于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