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7.81 KB
- 2021-06-21 发布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过程与
方法
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
商鞅变法
难点
商鞅变法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师生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
师:投放诗句,提出问题,设疑导入新课。
生:了解诗句含义,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自主
探究
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题目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战国七雄
【问题1】
观察《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
思考: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
【问题2】
阅读课本第32页“相关史事”,结合课本正文概括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观察《战国铜壶》图中水陆攻战场面,列举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问题3】
阅读材料:“……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乃挟诈而尽坑杀之……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这段文字是《史记》对长平之战的一段记载,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如何?你怎样评价战国兼并战争带来的影响?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想法?
二、商鞅变法
【问题1】徒木立信
你知道“徒木立信”的故事吗?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阅读课本33页“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问题2】变法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都厉行变法,阅读课本33页第一段,分析:为什么战国时期
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对比,明确韩赵魏是由春秋大国晋国分裂而成,齐国也发生了“田氏代齐”的重大变化。卿大夫篡权立国也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在政治上夺权。
生:对比观察两图,了解战国时期大国形势的变化,掌握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明确战国兼并战争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秦国在战争中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逐渐在战争中处于优势。
生:概括战国兼并战争特点,了解战国时期主要战役情况。
师:出示史料,指导学生辩证分析兼并战争的负面影响和客观作用。渗透珍惜和平的思想教育,为学生理解秦统一中国的背景奠定基础。
生:阅读史料,感受战争的残酷性,辩证分析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体会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
师:出示图片和材料,让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措施,渗透价值观教育。
生:观察图片,阅读材料,感受商鞅不畏强权、严格执法的优秀品质。
师:指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分析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商鞅变法符合当时历史发
会出现各国纷纷变法这一现象?
【问题3】变法内容
观察图片《商鞅变法的内容》,表格中列举的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尝试分析这些措施中每一条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
课堂活动:不同角色看变法
活动说明:学生分别扮演新兴地主阶级、奴隶主贵族、平民等角色,以所扮演角色的立场来评说商鞅变法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4】变法影响
阅读材料:“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结合课文总结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问题5】成or败?
分组讨论:阅读课本第33页“人物扫描”,了解商鞅的个人悲惨结局。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课堂活动:导游都江堰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请结合课文内容,为前来都江堰参观的游人设计一份导游词,展现都江堰建造过程、结构特点及功能影响。
展潮流。
生:结合课文分析原因。
师:出示图片,指导归纳并分析变法措施的影响。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多种立场看待变法内容,明确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生:观察图片,总结分析商鞅变法内容。分角色扮演,掌握商鞅变法内容。
生:阅读分析史料,总结变法影响。
师:出示史料,指导学生总结,明确变法使秦国行政高效国富兵强,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生:阅读“人物扫描”,讨论分析。
师:指导学生讨论变法的成败,明确判断一次变法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之人的生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通过课堂活动全面了解都江堰,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明确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为秦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
生:小组活动,设计都江堰导游词,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拓展延伸
以史为鉴
“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商鞅变法使秦国行政高效、国富兵强,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从而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国力基础。试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和启示?
师:指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商鞅变法成功原因。引导学生以史为鉴,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潮流。
生:分析商鞅变法成功原因:
客观上:变法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主观上:秦孝公的支持,商鞅的个人才能和得力措施等。结合所学谈启示。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2021-06-21 15:18:369页
- 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2021-06-21 15:18:3611页
- 【历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1-06-21 15:14:4416页
- 历史卷·2019届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2021-06-21 15:12:258页
- 历史卷·2019届吉林省辽源五中高二2021-06-21 15:10:238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2021-06-21 15:09:3215页
- 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2019-20202021-06-21 15:09:0718页
- 国旗下讲话稿之高中国旗下讲话稿—2021-06-21 15:08:532页
- 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考模2021-06-21 15:07:147页
- 2018-2019学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1-06-21 15:06:49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