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3.50 KB
- 2021-06-21 发布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
………………○……○……○……○……○……○……○……○……装……○……○……○……订……○……○……○……线……○……○……○……○……○…………
…………
…………6………………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
…………6………………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高二 科目: 生物 座位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共45分,第II卷为分析简答题,共55分。
第 I 卷(每题1.5分,共45分)
1. 接种过甲型H1NI流感疫苗的人,当甲流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是( )
A.接种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以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甲型HINl流感病毒
B.记忆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C.巨噬细胞吞噬甲型H1NI流感病毒
D.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甲型H1NI流感病毒结合
2.下列有关右图中“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叙述是( )
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
C.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
3. 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4.下列物质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是( )
A.糖蛋白 B.抗体 C.质粒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5.
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要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6.下图是人体内糖代谢等过程的简图,以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则图中A所示的物质最可能是肝糖元
B.如果图示的组织细胞是肌细胞,则该细胞不具备细胞周期
C.图示中的③、④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上升
D.如果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则图中②的过程将加快
7. 某健康人—段时期进食糖类食物较多,其胰岛B细胞中一定不会上升的是( )
A.线粒体的数量 B.染色体数目 C.RNA的含量 D.核糖体的数量
8. 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节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节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9.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组织胺、淋巴因子、淋巴细胞
B.H 2 O 2 酶、抗体、激素、H 2 O
C.葡萄糖、Ca 2+ 、载体
D.Na + 、HPO 4 2- 、乙酰胆碱、氨基酸
10. 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生产流程是:甲生物的蛋白质→mRNA目的基因与质粒DNA重组
导入乙细胞的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A、U、G、C
B.②要用限制酶切断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
C.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可以选用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等
D.④过程中用的原料不含有A、U、G、C
11. 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
12. 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是( )
A.营养组织 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 D.机械组织
13.在同一植株上,能正确反映出各部位生长素产生情况的是( )
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14. 燕麦胚芽鞘经图一所示的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①、②上,①经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则①、②的弯曲及生长程度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确定
15. 为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生根,采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如下图所示。从实验结果分析,最佳的浓度是( )
A.3 mg/mL B.4.5 mg/mL C.6 mg/mL D.9 mg/mL
16. 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
C.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果实的衰老及脱落
D.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乙烯利能加快番茄的成熟
18. 有人测定了苹果、柑橘等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幼果生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减少
B.脱落酸的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最高;而乙烯含量在果实衰老时期达到最高峰
C.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与乙烯5类植物激素都是有规律地参与代谢的调节
D.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和发育
19.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为( )
A. a=b+c B. a>b+c C. a<b2c D. c=a+b
20. 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
B. 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 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 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2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沙漠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B.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 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D.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22.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C.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D.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23.
.图示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志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24.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25. 下列关于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单位
B.在一定时间,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形成群落
C.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
D.群落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主要研究丰富度、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问题
26.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27.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28. 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固定量
C.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
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
29.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虫除草可以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意义的部分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根据草场能量流动的特点,可以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
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使能量循环利用
30. 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C. 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第 Ⅱ 卷(共55分)
31. (7分)右图为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
请据图完成问题。
(1)图中激素A是__ 、
B是 。
(2)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使产热增加,
其中,Y产热的原因是 。
(3)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F和TSH的分泌量将
,其调节机制是 。
(4)当人陡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会出现X产热增加,这时机体出现的现象是 。
32.(12分) 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芽、茎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乙图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办法是 。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_______________生长。
(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点浓度,因此根将________生长。
(4)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1,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mol·L-1。
33.(8分)据调查云南某镇有总量5000余吨的重毒化工废料铬渣由于非法丢放,铬渣中的废水被直接排放到南盘江中,水中的铬会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到人类健康,使人中毒身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体中的铬使人中毒身亡,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2)南盘江附近的某池塘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水草、鲫鱼、草鱼、乌鱼(肉食性鱼类)等水生动植物,雨季来临时,南盘江中的水会流到该池塘中,经检测池塘中的铬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__。在池塘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后可作为肥料。该池塘中,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
(3)下表为某科学家对南盘江附近某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绘制的相关图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
群
同化
量
呼吸
消耗
传递给
分解者
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
的能量
草
65.5
3.0
15.0
41.5
羊
14.0
0.5
2
2.5
人
2
1.4
微量(不计)
无
①调查农田中鼠的种群数量,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法。
②表1是某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草→羊→人”进行调查后绘制了食物链中三个营养级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数量关系。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大部分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固定,根据表中数据计算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
34. (12分)南海某岛上迁入某种动物,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生存环境优越。若干年后,岛上该动物种群数量增长如图曲线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m年内,该岛上的该动物增长接近______型曲线,当该动物数量接近n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是该岛环境条件的________。
(2)当该动物数量强行增长到H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该动物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因素使________遭到破坏,并且该动物为了争夺生活资源会发生________。
(3)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0分)生理学家将人体的肝脏形容为一个
巨大的生化工厂,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都在这里完成。图A为肝脏组织示意图,图B表示内环境各成分及其与细胞间的关系,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回答:
(1)肝脏是形成尿素的主要场所,所以相对于a端,b端的尿素含量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氧气的浓度______(填“较高或较低”)。
(2)胰岛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调节血糖浓度,如果图A所示为胰岛组织,当a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较高时(如饭后一段时间),b端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会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a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较低时(如饥饿时),b端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从图B所示组织液与血浆的关系来看,导致组织水肿的因素很多,但直接的生理因素是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相对渗透压的变化。当组织由于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后,会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在这种状况下,组织液的相对渗透压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血浆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的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组织液的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在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减慢时,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减少,血浆的相对渗透压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组织液的渗透压,引织起组水肿。
(4)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pH将略有降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6分)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
(3)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时间内大鱼数目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__。
生物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5 DCDCB 6---10 CBCDB 11---15 DCDCB
16—20 BBDBC 21—25 ADDCC 26---30 DCBD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7分)
(1)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2)上升 新陈代谢加强,物质氧化分解加快,产热量增加 (3)减少 反馈调节(4)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32. (12)(1)b或d f ①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处(侧芽),抑制②生长 去除顶芽 (2)g或k c 向右(向光)弯曲 (3)e a 向重力弯曲 g或k c ⑤ 向上(背重力)弯曲 (4)10-10~10-2 10-10~10-8
33. (8分)
(1) 自我调节 (2)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生物群落 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分解者 乌鱼 (3)①标志重捕 ②11.2%
34.(12分)
(1)“J” 允许最大值(K值)
(2)生态环境 种内斗争 (3) n/2 n/2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35(10分)
(1)较高 较低
(2)增加 增加
(3)大于 小于 小于
(4)缓冲物质 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O 2 排出不畅
36. (6分)
(1)3 (2)水鸟、小鱼、淡水虾 竞争 捕食
(3)增多 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