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6-21 发布
2019-2020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命题人:
时间:5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2. 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是 ( )
A.助理皇帝政事 B.管理军事 C.主管教育 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3.《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中央集权制度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5.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个,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7.“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 )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朱元璋
8.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9.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度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度 D.血缘关系
10.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
A、互为表里 B、完全割裂的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
11、宋太祖在各州所设立的通判的主要职责是( )
A、征收地方赋税 B、处理地方案件
C、征发国家徭役 D、负责监督地方长官
12、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始于(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康熙帝 D、清雍正帝
13、我国当前实行的省制开端于( )
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的州郡县制 C、唐朝的军镇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4、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监察百官
C、掌管国家军事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15、汉武帝为削弱相权采取的最为重要的措施是( )
A、频繁任免宰相以防大权旁落 B、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C、废除秦朝的中央官制 D、开始探索三省体制
16.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17.山东一带自古以来被称为齐鲁之地,这一称谓源自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王位世袭制 D.郡县制
18.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19、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的是 (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亚历山大改革
20.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200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点是( )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B.法制健全,等级森严
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
21.日本学者在谈到唐朝中央官制时,评价某机构为“天子的秘书官”,该机构应该是( )
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吏部
22.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是( )
A、国王 B、首相 C、议长 D、主教
23.下列有关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B、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之前
C、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D、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举产生
24.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是指( )
A.发动“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形成责任内阁制 D.进行议会改革
25.“英格兰民族的聪明智慧最大程度地表现为英国的宪政。……它既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下列体现“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的是( )
①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②议会对政府不信任时政府就要下台 ③英王是国家元首,可以任免内阁成员 ④议会居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可以弹劾政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 )
A.习惯法的使用 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万民法的实施 D.《民法大全》的通行
27.《十二铜表法》的编纂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
A.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与公正 B.给平民带来了好处
C.按律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D.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28.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款”;“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29.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
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②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人才
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龙生龙,凤生凤 D.立嫡以长不以贤
二、材料题(40分)
31.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1)依据材料回答李斯建议秦始皇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进步性。(10分)
材料二 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2)宋朝为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7分)
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3)根据材料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1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依据材料指出,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军机处的职能及影响是什么?(6分)
高一历史月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道 共计60分)
ADBAB BABAA DADDB CABBC CBBBD CCAAB
材料题(40分)
31.(1)依据材料回答李斯建议秦始皇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进步性。
答案:郡县制 (4分)
进步性: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于稳定。(6分)
(2)宋朝为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7分)
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到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 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经济上: 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管
(3)根据材料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11分)
职能: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5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元朝对边疆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6分)
32.(1)依据材料一指出,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军机处的职能及影响是什么?(6分)
答案:职能:跪授笔录,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承旨、下达)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