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50 KB
- 2021-06-20 发布
1 / 20
【2019 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卷Ⅰ 客观题
一、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洞穴(xuè) 国殇(shāng) 车毂(ɡǔ) 追溯(shuò)
B.酒馔(zhuàn) 恣肆(zì) 剽窃(piāo) 桎梏(gù)
C.女娲(wā) 踯躅(chú) 谲诈(jué) 溽暑(rù)
D.渔樵(qiáo) 佝偻(lóu) 神妪(yù) 风尘仆仆(p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浦口 揖私 焕然冰释 唉声叹气
B.坐镇 录相 出奇不意 振聋发聩
C.文身 舟楫 指手画脚 平心而论
D.熟稔 蕃盛 世外桃园 万籁有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学毕业二十年,终于又相聚在当年同窗共读的母校,这风流
云散、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大家都格外珍惜。
B.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们装备精良,动辄劫持商船,扣押人质,索
要巨额赎金。相形之下,世界其他地方海盗活动的猖獗程度,均无出
其右。
C.我们接触的很多经销商有很好的品牌背景,但是却因为不会做
区域市场计划,使得品牌得不到认可,真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感觉非常可惜。
D.某领导在一娱乐场所玩乐时意外死亡,当地报纸在次日报道中
2 / 20
却把他说成因公殉职。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报道,有关部
门竟装聋作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福建南靖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
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
美誉。
B.从汉代开始,陆上丝路就沿着天山南北逐渐形成了东西交往的
北、中、南三条基本干线;同时又由于南北边塞各民族的频繁活动,
为唐代丝路向南北扩展奠定了基础。
C.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
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D.电子机票的普及改变了以往必须面对面的购票方式,没有了时
间、空间、地域的限制,这必将给代理人市场乃至航空销售市场格局
带来巨大变化。
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韩美日三方对朝鲜在声明中宣布无限期中止参加朝核问题六方
会谈表示严重担忧,三方__________朝鲜立即重返六方会谈。
②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书记说,请允许我大胆地
_________一下鲁迅先生那副对联,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
③我和老丁共事多年,工作上我们配合默契,生活中我们是莫逆之
交,但退休后他回广东老家,________再无消息。
A.敦促 窜改 尔后 B.敦促 篡改
而后
C.督促 篡改 尔后 D.督促 窜
3 / 20
改 而后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脊轩志》的作者是归有光,明代人,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
人们赞誉他“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与清桐城派
之间的桥梁,人称“唐宋派”。
B 《苏幕遮》的作者是周邦彦,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他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其词富艳精工,自成
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但在内容上有明显不足,
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
C. “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
偏重于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
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为慷慨激昂。“建安风骨”
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爽朗刚健的风格。
D.李煜是南北朝南唐后主,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
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
7.下列有关诗词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平仄没有严格规定,用韵比较自由,
篇幅一般较长。《诗经》《楚辞》及乐府民歌都属于古体诗范畴。
B.古体诗、近体诗的划分一般是从产生的时间方面考虑,所以唐代
以后的诗歌都被称为近体诗。
C.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它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方
面有严格规定。篇幅虽小,却同样可以显示诗人的独特风格,如李白
的清俊飘逸,杜甫的沉郁雄浑等。
D.词,又称曲、杂曲、曲子词、诗余或长短句。唐、五代已经出现,
盛行于宋。起初它是一种可配乐歌唱的诗体,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
4 / 20
中调、长调。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陈子昂、骆宾王、卢照邻是初唐诗人。
B、汉乐府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句式多样,以七言为主,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泛。
C、阮籍、嵇康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植是建安七子之一。
D、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崧为清初三大家。
9、下面对现代汉语特点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汉语是以普通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
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B.词义演变的主要方式是引申。汉语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词义扩
大(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的“河”)、词义缩小(如“同心之
言,其臭如兰”的“臭”)、词义转移(如“哭泣无涕,中心不戚”的
“涕”)等情况。
C.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在构造形式上基本是合成词,
以复合构词为最多,兼有重叠构词、派生构词。下列词语分别属于这
三类构词形式:兄弟、速成、射门、心虚、促进;姥姥、恰恰、轻轻;
老人、狮子、馒头。
D.反切是古人在“直音”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反切的基本规
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另一个汉字注音,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
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例如:田,陶闲切;塑,
桑古切。
10、下面汉字中是指事字的一项是( )
A.木 B.月 C.亦 D.采
11、将下面五句诗删去一句,再把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
5 / 20
一项是:
①绿阴不减来时路 ②梅子黄时日日晴。 ③秋水芦花一片明
④添得黄鹂四五声 ⑤小溪泛尽却山行
A ①③②⑤ B ②④①⑤ C ②⑤①④ D ③②①④
1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日光) B.燎沉香,消溽暑(湿润、潮湿)
C.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弄)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故都
金陵)
1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去,以手阖门(及,等到)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然
后)
C.一日,大母过余曰(经过)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1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
A.勖尔植(催促)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
B.遂而鸡豚(成,养大) 故病且怠(穷困)
C.吾妻来归(回娘家) 其本欲舒(根)
D.病偻(脊背弯曲) 字而幼孩(登记)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
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其培欲平,其上欲故
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传其事以为官戒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庭有枇杷树,吾妻死
6 / 20
之年所手植也
C.如会同,端章甫 D.妪,先大母婢也,乳
二世
17.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名我固当 ②旦视而暮抚 ③早实以蕃 ④风乎舞雩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
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1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连词,虽然) 虽鸡狗不得宁焉 (连
词,即使)
B.因舍其名(连词,表示承接,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 (连词,
趁机)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连词,而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
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
D.既然已,勿动勿虑 (表推论,既然) 既来之,则安之(表
时间,已经)
1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B、前辟四窗 C 唯求则非邦也与 D
字而幼孩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7 / 20
A 其实害之 B 既然已 C 若不过焉则不及 D 如其礼乐
21、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
①句读之不知 ②不吾知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强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⑤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
争迎取养 ⑥浴乎沂,风乎舞雩 ⑦唯兄嫂是依 ⑧又何
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C.①②⑦⑧/③⑤/④⑥ D.①②⑦⑧/③④⑤
⑥
22、下列不符合《将进酒》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来圣贤皆寂寞”,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评”,所以说古
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的寂寞。
B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酒至酣畅之处,不由得
“忘形到尔汝”,反客为主了,豪放至此,令人叹服。
C “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
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孤
独与李白同。
D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大济苍生”的理
想得不到实现,于是由积极进取变成消极颓废。
23、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贺通过诗歌来赞美李凭的精湛技艺。
B. 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C. 诗歌形象鲜明,对音乐的描写,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D. 作者直接描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8 / 20
优美动听。
24.下列对《苏幕遮》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梦归,清新
淡雅,别具一格。
B.这首词即景抒情,“荷”是全词关键,“荷”贯穿上下阕,情由
“荷”生,“荷”是情所依。
C.这首词上阕语言形象,层次分明。例如:消溽暑—呼晴—干宿
雨—风荷举。
D.这首词想像神奇,手法巧妙,最后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抒
发思乡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
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
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
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
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
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
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
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
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
9 / 20
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
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
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
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
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
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
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
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
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
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
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
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
找到例证。
25.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恰当的一项
是( )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
以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
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
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10 / 20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秋冬
之际,雁阵往往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26.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
的一项是( )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
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
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7.下列各项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鸿雁”意象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典诗词“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
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的原则。
B.鸿雁虽是随阳之鸟,但它带有浓厚的秋意,所以往往表达哀伤
凄冷之情。
C.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都是以动态出现,看不到静态的
鸿雁。
D.原文最后一段中的“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①景中情②
情中景③情景互生。”
三、阅读《项脊轩志》片断,完成试题。(每题 2 分,共 8 分)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
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
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11 / 20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
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
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
爱。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
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 )为墙,
凡再变( )。家有老妪,尝居( )此。妪,先大母婢( ),乳二
世,先妣抚( )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
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
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
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
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
28.可填入上面文字空白处括号中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A.已 矣 于 也 之 B.已 矣 于 矣 其
C.且 矣 乎 也 之 D.且 也 于 也 彼
29.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西举巴蜀 B.东犬西吠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北救赵而西却秦
3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杂:错杂
B.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胜:美好的景象
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每:每次
12 / 20
D.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取得成效
31.下列各句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首先是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东家的狗(因为院子
相隔)在西院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C.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母亲用手指敲着
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
D.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我们家读书长久没
有取得效果,这孩子在成长,那么(取得成效)就指日可待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
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
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
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
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陵卒从汉王定天下
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
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
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及绛侯周勃
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
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
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
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
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
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13 / 20
32.下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微时兄事陵 微:卑微 B 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
居:占领
C 罢朝,陵让平、勃 让:责备 D 乃阳迁陵为帝太傅 阳:
通“佯”,假装。
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愿为老妾语陵 ②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 ①及汉王之还击项籍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 ①遂伏剑而死 ②惑而不从师
D ①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 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
姬
34.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
意以/故后封陵
B.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
/以故后封陵
C.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
以/故后封陵
D. 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
意/以故后封陵
卷Ⅱ 主观题
五.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0 分)
(1)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4
分)
14 / 20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 (3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3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默写 (共 8 分)
1、 ,千金散尽还复来。
2、岁暮阴阳催短景, 。
3、 ,李凭中国弹箜篌。
4、 ,大块假我以文章。
5、会桃花之芳园, 。
6、开琼筵以坐花, 。
7、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8、梦入神山教神妪, 。
七、灯谜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着汉语的魅力,我国许多
地方至今还流行着猜灯谜、闹元宵的习俗。请猜出所给灯谜的谜底,
并把它填写在横线上。(每题 2 分,共 4 分)
(1)悬崖勒马(打一国家)谜底:______________
(2)桃花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谜底:_ ___________
15 / 20
八、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乡下农夫有头老驴子。一天,老驴子不小心跌进了一个深坑。
农夫听到驴子的哀鸣,目睹它的困境,想了很久之后,断定救不了它,
但又不忍心看着它痛苦而死。于是,农夫决定往坑里填土,把老驴闷
死,以便使它早些脱离苦海。
当农夫开始往坑里填土时,驴子被吓疯了,但几乎是同时,老驴
又镇静了下来,每次土打到背上,它就用力抖掉,然后踏着土块,往
上走一步。老驴不停地抖一下,爬上来一步。不管土块打在背上有多
疼痛,那只老驴子就是不让自己放弃。不知过了多久,那头筋疲力尽、
伤痕累累的老驴子,终于安全地回到地上。
农夫和困驴的故事意蕴丰富,能给你带来怎样的人生启示?试结
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文章。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 解析: A.洞穴(xué),追溯(sù);C. 踯躅(zhú);D.,风尘
仆仆(pú)。
2. C 解析: A.缉私,涣然冰释;B.录像,出其不意;D.世外桃
源。
3. C[解析]A 项“风流云散”指原本常在一起的人各自飘零,难以聚
集,不适合用于形容“难得机遇”;B 项“无出其右”是褒义成语,
指人和事物中的最佳者,句中用于形容海盗活动,属褒贬失当;C“捧
着金饭碗要饭吃”比喻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却不能解决生产、生活问
题; D.“挂羊头卖狗肉”比喻用好的东西作幌子来推销劣等货色。
16 / 20
4. B.(A.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词。C;“最
伟大的”应该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后面。 D.并列不当 空间、
地域不能并列。)
5. A.解析:“敦促”是恳切的催促“敦”有诚恳的意思督促是监督催
促“窜改”是动词,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动词,用
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尔后”指从此以后,
强调一个点;“而后”就是然后,强调前提或前后顺序
6. D.李煜是五代时期南唐后主
7. B.唐代以后的格律诗被称为近体诗。
8.D 解析:A、陈子昂错,应是杨炯。B、汉乐府以五言为主。C、曹
植不是建安七子之一。
9 答案:B(A.狭义的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C.“老人”
属于复合构词,非派生构词;D.“桑古切”的“古”声调不一,可换
为“故”)
10. 答案: C
11.C
12 解析:选 C。C 项,“逗”是“引”的意思。
13.C 过:看望,探望。
14.B 解析: A.勖:鼓励,勉励。C.吾妻来归(出嫁)D. 字而幼
孩(养育)
15.D.解析 A.以致其性焉尔(本性) 凡植木之性(方法) B.故
吾不害其长而已(生长)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治理) C.故吾不
17 / 20
害其长而已(因果连词,所以) 其培欲平,其上欲故(形容词,
旧,这里指旧的土) 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作为) 传
其事以为官戒(作为)
16. B.
17.A.名词用如动词 / 名词作状语 / 使动用法
18.D. 既来之,则安之(表时间,已经)
19、B 20、D 21、C 22、D
23、D(没有直接描述,是侧面烘托)
24.解析:选 D。此项错误有二:其一,“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
一语不符合词意,应是借向渔郎发问引出梦境。其二,评价为“手法
巧妙”无误,说“想像神奇”则言过其实。以写梦境来抒发思乡之情,
以及用“渔郎相忆否”发问,固然显示了词人丰富的想像力,却也未
达神奇程度。
25. C 解析:C 项“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
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
点与它们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
26.D 解析: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阳而引
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
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
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
作用。A、C、侧重写景;B 侧重言志。
27.D.注意两点:第一,陈述对象是“审美移情层次”,弄清“这”
18 / 20
的指代内容;第二,“情不虚情,景非滞景”与“情景互生”是一
个层次而非两个层次。
28.A
29.C(ABD 均是名作状)
30.C(每,常常,经常)
31.C(A.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 B.东家的狗(听
到了动静)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D.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功效,这孩子取得成就是指日可待的呀!)
32.B(居:在)
33.B(A 介词,替/动词,成为;B 助词,主谓之间;C 表修饰/表转
折 D 介词,在/引出动作的对象)
34.D
五.(1)项羽捉到了王陵的母亲拘留在军营里。王陵的使者到了,项
羽让王陵的母亲面向东坐在席间,想用这种办法招王陵归楚。
(2)汉王是有德行的人,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我用死来为使
者送行。
(3)现在太后您执政,想立您的吕氏弟兄为王,没什么不可以的
六(略)
七、(1)危地马拉 (2)无与伦比
译文:
19 / 20
王陵,××县人,起初是县里的豪强,汉高祖刘邦身份低微时曾
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到高祖从沛地起兵攻入咸阳时,王陵也聚集
了朋党几千人,驻扎在南阳,不肯顺从刘邦。到刘邦称王反过来消灭
项羽的时候,王陵才带领自己的下属归汉。项羽捉到了王陵的母亲拘
留在军营里,王陵派去的使者到了,项羽让王陵的母亲面向东坐在席
间,想用这种办法招王陵归楚。王陵的母亲会见后暗中送使者,哭着
说:“主您替我对王陵说,好好地为汉王效力。汉王是忠厚长者,不
要因为老妾我的缘故,对汉王不专心。我就用一死来送别你吧。”于
是伏剑自刎而死。项羽很生气,烹煮了王陵母亲的尸体。王陵最终跟
随汉王平定了天下。因为王陵与雍齿交好,而雍齿是高祖的仇人,王
陵原本又没有追随刘邦的心意,所以高祖开国封赏时,最后才策封王
陵为安国侯。
王陵为人缺少文雅含蓄之气,办事很执着。当了两年右丞相,惠
帝死了。吕后想立吕氏家族的兄弟们为王,问王陵如何。王陵说:“高
祖刘邦曾杀白马盟誓说:‘如不是刘氏家族的人要称王,天下要共起
攻击他’,现在要封吕姓者为王,这不符合高祖的盟约。”吕后很不
高兴。吕后又问左丞相王平及绛侯周勃等人,都说:“高帝平定了天
下,立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您执政,要立您的吕氏弟兄为王,没
什么不可以的。”吕后很高兴。散朝后,王陵责备王平、周勃等说:“当
初与高帝歃血为盟,你们不在场吗?现在高帝驾崩了,太后女人主政,
你们各位纵容阿顺吕后的意志,违背高帝盟约,有何面目死后在地下
再见高帝!”王平说:“在朝堂上当面反驳争谏这一方面,我们不如您;
20 / 20
在保全汉室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方面您也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话可
应。因为这件事,吕后想废掉王陵,于是表面上升迁王陵做皇帝的老
师,实质上是夺去了他右丞相的权力。王陵很气愤,称病不受太傅之
职,闭门不出,就连上朝也不去,十年后死去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21:第2021-06-20 03:00:458页
- 2020学年高中物理(课堂同步系列一)每2021-06-20 02:59:115页
- 2020高中数学 第一章第2课时 分类2021-06-20 02:56:168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4-1学业分层测2021-06-20 02:50:248页
- 高中班级安全管理工作计划3篇2021-06-20 02:50:118页
- 高中数学 1_3_2奇偶性同步练习 新2021-06-20 02:48:245页
-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高中物理 4电磁感2021-06-20 02:46:216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3单元第10课时 2021-06-20 02:45:382页
- 高中数学必修2同步练习:模块综合检2021-06-20 02:43:209页
- 2020高中化学 电解规律(提高)知识讲2021-06-20 02:42: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