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 MB
- 2021-06-20 发布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地理
(命题人:罗忠革 审题人:陈郁军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计50分)
一、选择题(共计25小题,50分 将每小题唯一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表格中)
下图为某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 河流、明确的 B. 山脉、明确的
C. 交通线、模糊的 D. 湖泊、模糊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 化学工业 B. 建材工业
C. 电子工业 D. 纺织工业
城市空间分布是动态的,其发展演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读城市空间分布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3~4题。
3.城市空间分布的发展阶段依次是( )
A. a、b、c、d B. c、d、b、a C. b、c、a、d D. c、a、b、d
4.图中各发展阶段表明( )
A. a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经济没有差异
B. b阶段对应自给自足的,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C. c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已经形成
D. d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
在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也不尽相同。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 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现阶段的描述
D. 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地位不断上升
6.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
A. 原始社会阶段 B. 农业社会阶段 C. 后工业化阶段 D. 工业社会阶段
7.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新兴技术使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大 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③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9.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0.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 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12. ②③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共同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14.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D.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草场载畜量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读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1950—1975年期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市场 D. 放牧
16.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 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少 B. 20世纪80年代—过度放牧
C. 20世纪90年代—牲畜太少 D. 21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
下图是位于干旱地区的民勤县东湖镇正新村治沙村民利用装入沙子的编织袋构成的沙障。据此,完成17~18题。
17.村民构筑沙障的主要目的有( )
①削弱风力 ②增加旅游景观 ③截留水分 ④压沙造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
沙产业是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风光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列适合在宁夏发展的沙产业有( ) ①沙生中药材产业 ②沙区生态经济林产业 ③沙区粮食产业 ④沙漠旅游休闲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区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丙地区—土地荒漠化
B. 乙地区—水土流失
C. 甲地区—土地石漠化
D. 丁地区—土壤盐碱化
20.目前治理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A.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体系
B. 调整农、林、牧用地比重
C.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D. 跨流域调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下图示意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回答21~22题。
2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 B. 热带雨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22.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
B. 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C. 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下降
D. 森林面积减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据此,完成23~25题。
23.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多分布在欧洲 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24.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A. 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 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 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5.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小题 50分)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3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3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4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27.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受极端气候的影响,该河流域连年干旱,径流和水库水量减少,加上严重的水污染和咸潮上溯,流域内一些大城市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
(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中河流甲、乙两处的河床横剖面特征及成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乙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出该河流域内的城市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经验,请你谈谈如何提高该流域水库的水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下面图甲是我国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布图,图乙是图甲中A区域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荒漠化较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写三点) (4分)
(2)图甲中箭头表示荒漠化区的扩展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华北地区出现______________(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扩展趋势?(写二点) (4分)
(3)在A地区的绿洲地带应采取怎样的具体治理措施?(2分)
29.(共计10分)下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四省区中,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2)下列关于图中D、C两省发展差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项选择)( )
A.D省第一产业的比重比C省高
B.D省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C省相对发达
C.C省工业化进程比D省快
D.C省城市化水平比D省低
(3)B省发展经济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其所在的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 基地。
(4)1999年我国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请说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至少说出四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省向C省产业转移的主要是 产业,这种转移对C省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7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 文科地理 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计25*2=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答案
二、 综合题
26题(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题(2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题(10分)
2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题(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分
高二 文科地理(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共计25*2=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C
B
B
D
C
D
B
B
B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答案
C
B
B
C
D
D
D
B
B
A
A
A
综合题
26、(1)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2)(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大风携带的沙受M东南侧山峰的阻挡在此沉积。
(3)观点A: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或观点B: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流域内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27(1)甲处河床横剖面呈深窄的V形河谷,是因为该河流流经山区,河流下切侵蚀强烈。乙处为槽形谷,是因为河流流经平原,流速减慢,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加上泥沙沉积,河道变宽。
(2)地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
(3)水资源短缺 河流径流和水库水量减少 水污染和咸潮上溯
(4)保护水源涵养林;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进行污染防治等。
28(1)西北(干旱、半干旱) (1’)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2’)
(2)向东、向南(1’) 沙尘暴(1’) 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西北风强劲。(2’) (3)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退耕还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禁止滥砍乱伐,保护植被(任意两点的两分)
29(1)A、B C (2分) (2) BD (2分)
(3)水资源不足 能源(2分)
(4)可以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可以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言之有理即可)(2分)
(5)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 环境污染加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