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7.00 KB
- 2021-06-20 发布
专题七 国际社会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备考指津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的地位和构成要素
(2)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3)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4)联合国的宗旨、原则
a
b
a
b
以判断题、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权国家、国际关系、我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等知识点
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2)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3)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a
b
c
3.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
(2)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a
b
4.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当代国际竞争的表现及其实质
a
b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b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
(1)地位: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3)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4)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2.国际组织
(1)分类
①按主体: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
②按范围: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2)积极作用
①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③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 16 -
3.联合国
(1)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1.用“关键词”区分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自己的意志”“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自主决定”等。
平等权:“国家不分大小平等地享有投票权”“在外交文件上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各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平等”等。
自卫权:“国防建设”“军队建设”“还击入侵”“捍卫主权”等。
管辖权:“管理本国公民”“保护本国公民”“维护侨民权益”“管理驻外使馆”等。
2.正确认识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事关和平与发展的重大事务上拥有否决权,是联合国成员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2)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但中国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工作是有原则的,并非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一切活动。
(3)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是建设性的,不是决定性或主导性的。
(4)我国对联合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从联合国得到了有益的支援。
考向一 主权国家
1.(2017·11月浙江选考)当今世界,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T )
2.领土是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 F )
3.管辖权是指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下列事件中属于我国行使管辖权的是( )
①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②中国政府派海监船和渔政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 ③中国辽宁舰组建舰载机部队 ④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提醒在乌公民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管辖权的理解,应选②④。①③属于国防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属于行使自卫权,而不是行使管辖权。
- 16 -
4.“中国护照关键时刻能带我们回家!”利比亚战乱、也门危机、尼泊尔地震,我国政府反应快速,在第一时间派出飞机、舰艇迅速撤离滞留公民和侨胞,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力量和温暖。这表明( )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③自卫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④在国际法上国家地位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本题的题眼是“中国护照关键时刻能带我们回家”“我国政府反应快速”。材料反映了我国政府维护在海外的中国居民的利益,这是我国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也是我国行使管辖权的体现,①②当选;材料不涉及自卫权,③不符合题意;在国际法上,主权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④错误。
5.(2019·绍兴一中期中检测)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多方面的基本权利,下表中基本权利与主权国家行为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基本权利
主权国家行为
A
管辖权
中国对也门人道主义形势深表关切,呼吁各方通过政治对话化解分歧
B
独立权
外交部表示中国有权在南海划设防空识别区,他国无权干涉
C
自卫权
中国在南沙群岛填海造陆,修建民用设施
D
平等权
中国对在广东贩毒的日本籍毒贩依法判处死刑
答案:B考向二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6.联合国把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 F )
7.联合国的权力是主权国家让渡的。( F )
8.(2019·杭州七校联考)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反对恐怖主义是一场长期的艰巨的斗争,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恐怖主义联盟,在这方面,联合国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
A.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政府间最大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能够统一世界各国的意志和行动
C.联合国代表世界各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反对恐怖主义与联合国的宗旨相一致
解析:选D。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是联合国的宗旨,因此反恐应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故选D项。A项不是原因;B、C两项说法有误。
9.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一如既往地为推动和平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和地区冲突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这表明( )
①
- 16 -
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中国支持联合国的各种决议与活动 ③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④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中国为推动和平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和地区冲突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体现了①③④;②表述错误,中国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各项决议和活动,而不是“各种决议与活动”,故D项正确。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
(1)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2)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3)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必要性: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2)内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3)要求: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国家性质、对外政策之间的关系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国家力量(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3)对外政策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各主权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国际关系的变化。
(4)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但也受国家力量的制约。国家性质决定对外政策的类型,国家利益决定对外政策的内容,国家力量影响对外政策的内容和实施。
(5)利益是基础,力量是保证,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是利益与力量的统一。当然,
- 16 -
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要求也不同,力量的使用方向也不同。所以,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对外政策本质上是一致的。
考向 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
1.在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F )
2.维护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各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F )
3.(2019·1月浙江学考)“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将众多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表明( )
①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我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④世界格局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C。材料表明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①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内容,排除④。
4.(2017·4月浙江选考)国际关系虽然形式复杂多样,但实质是一种( )
A.合作关系 B.利益关系
C.竞争关系 D.经济关系
解析:选B。由所学可知,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B正确。
5.(2016·10月浙江选考)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向美国总统奥巴马阐述了中国坚决遏制“台独”和“藏独”的原则立场,并要求美方恪守承诺,以实际行动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支持“藏独”势力的反华分裂活动。这表明( )
A.中国坚决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B.中国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C.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是开展合作
D.中美关系应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
解析:选A。习近平向奥巴马阐述的原则立场表明中国坚决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A入选;B、C、D材料体现不出。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16 -
2.解决途径: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全面理解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战后和平是主流、发展是主线,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2)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3)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隐患和国际公害,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4)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考向 当今时代的主题
1.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F )
2.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T )
3.习近平在第7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的演讲中提出:“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这一论断指明( )
A.求安全,就必须谋合作
B.谋发展,就必须求和平
C.求稳定,就必须谋发展
D.谋合作,就必须求平等
解析:选A。“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强调合作促进安全,即求安全,就必须谋合作。故选A。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提出的重要
理念和重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表明( )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
②中国为世界各国对外交往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据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A.①② B.①③
- 16 -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不符合实际,②说法错误。
5.习近平在G20杭州工商峰会开幕式上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这需要各国( )
①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②顺应全球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③提高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④维护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各国联动发展,就需要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因此需要各国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①正确;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因此各国应顺应全球谋发展、促合作的潮流,②正确。题干强调各国的合作,而不是竞争,不强调综合国力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各国合作,而不是维护权利,④不符合题意。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1.表现: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2.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与实质
(1)形势:世界在向多极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2)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它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物质力量和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其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
2.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国际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
国家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作用和影响力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能否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最终决定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 16 -
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考向 世界多极化
1.世界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F )
2.(2019·嘉兴检测)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T )
3.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历史运动的一种基本趋势,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已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力量。下列对多极化趋势认识正确的是( )
①多极化的趋势深入发展 ②世界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③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在多极化进程中国际竞争将趋向缓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及其意义,①③表述正确。②错误,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多极格局尚未形成;④错误,在多极化进程中国际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4.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频频受挫,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英国、中国等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国之间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所有这些表明( )
A.世界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B.霸权主义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C.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
D.政治多极化影响着经济全球化
解析:选A。美国单边主义战略频频受挫,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英国、中国等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说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表述错误,霸权主义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多极世界还没有形成。D项不符合题意。
5.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逆转移”趋势显现端倪。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工业4.0,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各国竞相实施制造业提升战略是因为( )
A.制造业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B.高端制造业回归能够进一步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C.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D.当前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激烈
解析:选D。各国竞相实施制造业提升战略都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反映了当前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激烈,D入选。A表述错误,综合国力决定一国的国际地位。B、C表述不是各国竞相实施制造业提升战略的原因。
- 16 -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基本点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向 我国的外交政策
1.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F )
2.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F )
3.(2019·4月浙江选考)近年来,我国政府倾力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加强国际反恐和执法安全合作;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架桥铺路,紧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这些外交工作有利于( )
①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②建立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维护各国的国家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我国政府倾力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表明我国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①入选。加强国际反恐和执法安全合作,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架桥铺路,表明我国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③
- 16 -
入选。我国主导国际秩序的说法错误,②排除。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错误,排除。
4.(2018·4月浙江选考)五年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惠及沿线国家,并获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数次载入联合国有关决议。这表明( )
①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②中国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③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①说法过于绝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③错误。
5.(2017·11月浙江选考)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终极目标的“一带一路”,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最受欢迎、最有前途的国际公共产品。这表明( )
①我国对外活动的落脚点已超越自身的国家利益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③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④我国是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我国对外活动的落脚点仍是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未超越自身国家利益,①错误;“一带一路”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并不意味着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②不选;③④符合题意。
专题强化训练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唯一成员。( F )
2.中国尊重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 F )
3.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T )
4.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 F )
5.平等互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F)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下列关于国家主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
- 16 -
①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②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③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主权和人权是辩证统一的,人权至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7.2019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智利召开。按国际组织分类,亚太经合组织是__________国际组织。( )
A.政府间、区域性 B.非政府、区域性
C.政府间、世界性 D.非政府、世界性
解析:选A。从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性质和地理范围看,属于政府间、区域性国际组织,故选A项。
8.中俄战略协作内涵不断丰富,务实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日益扩大。2019年迎来中俄建交70周年,这是中俄双边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
①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②体现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表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中俄的根本利益
④表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一方面顺应了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①②正确;不同国家不存在共同的根本利益,③错误,排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④错误,排除。
9.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期间,中欧双方发表了《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强调在全球层面加强合作。中欧加强全球层面合作( )
A.说明中欧之间的利益分歧已经消失
B.顺应了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C.对于进一步巩固中欧战略同盟关系意义重大
D.意味着中欧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权进一步增强
解析:选B。中欧加强全球层面合作,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
- 16 -
应选B项。A项中的“分歧已经消失”、C项中的“战略同盟”、D项中的“主导权”均说法错误。
10.欧盟与美国战略同盟关系的基本现状是政治上合作、军事上依赖、经济上竞争。“大欧洲”计划与美国继续加强对欧洲控制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必然导致欧美关系的重新定位。这表明( )
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力量
②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③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④国际关系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欧美关系及其变化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是多样的,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错误,排除。
11.2018年11月30日,在G20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的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坚持开放合作、伙伴精神、创新引领、普惠共赢,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习近平主席的发言( )
①顺应了各国维护和平、实现发展的共同心声 ②表明了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③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④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当今时代的主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上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坚持开放合作、伙伴精神、创新引领、普惠共赢,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可见,习近平主席的发言符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③④符合题意;维护和平、实现发展是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心声,①错误;题目没有涉及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②排除。
12.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这就需要各国( )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在平等互信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
③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④在维护共同利益基础上消除利益差别
A.①② B.①③
- 16 -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①是我国的外交政策,材料的主体是各国,两者不吻合;②强调共同利益,符合题意;③正确,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④错误,忽视了各国具体利益。
1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任以来,密集出访周边国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传递出中国加强同邻国合作的强烈愿望。同邻国加强合作,体现了( )
①合作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唯一形式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独立自主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④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我国提出建设陆海“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符合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说法错误。
14.中国曾创建了旨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六方会谈机制,促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最终达成,现在又积极推动叙利亚、乌克兰、中东等热点问题的政治对话进程,通过APEC、G20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这表明( )
①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
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④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制定了六方会谈机制,促成一系列国际问题的解决,通过APEC、G20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以及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①②入选;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
15.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外长会议上讲话强调,要坚持和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凝聚共识,促进对话,加强协作,推动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共创亚洲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未来。这表明( )
①中国协调发展中国家关系的能力显著增强
②我国发展对外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我国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④维护世界和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 16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中国坚持和践行的亚洲安全观以及倡导构建的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体现了我国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我国的协调能力,也没有涉及和平与发展的关系,①④不符合题意。
16.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表示,中国坚决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这有利于( )
①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③维护和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
④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我国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意义,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应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
17.在外交界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国家强大时,力量就是外交,国家弱小时,外交就是力量。“国家强大时,力量就是外交”,这句话的合理之处在于( )
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②提高综合国力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
③国家力量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
④国际关系实质上不存在民主化可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国家力量即综合国力,一个国家的国家力量强大时,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本国的外交目标,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故①②符合题意。一国的外交政策由其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而不是由国家力量决定,③错误。世界的多极化将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④说法错误。
18.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表示,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这表明( )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③中国将本国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紧密结合 ④中国扩大开放的最终目的是顺应国际社会时代主题的变化
A.①④ B.③④
- 16 -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题干强调我国坚持开放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明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中国将本国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紧密结合,②③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①错误;当今时代主题没有变化,中国扩大开放的最终目的也不是顺应国际社会时代主题,④错误,排除。
19.针对一些人担心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有朝一日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警察,习近平访英时指出,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努力,不是想成为所谓的“世界警察”,更不是要取代谁。中国不会成为“世界警察”,这是因为( )
①中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③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爱好和平的文化传统
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中国不会成为“世界警察”,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外交政策和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决定的,①③正确;②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④说法错误。
20.中华民族从来是热爱和平的民族。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也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
①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②反映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表明国家力量决定国家外交政策
④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中国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反映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②④正确。③说法错误,应排除。
三、综合题
21.中国政府发表的《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指出,加强与发展中欧关系是中国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中国政府重视欧盟的地位与作用,致力于同欧盟及其成员国一道,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欧洲经济复苏的进程中,全面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中欧关系的全球影响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政府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原因。
- 16 -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外交政策、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等。可依据设问主体——国家,问题指向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国际关系,从为什么角度进行深入阐述。
答案:(1)加强与欧盟的合作,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体现了我国坚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同时,这也符合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更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同时在多极化趋势下各国合作也不断加强,同欧盟合作将为推进世界多极化发挥积极作用。
(3)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来看,我国与欧盟各成员国存在着共同利益,欧盟是我国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伙伴,是中国实现“新四化”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合作对象。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