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MB
- 2021-06-19 发布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竞培)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
时间 9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
方。
第Ⅰ卷 选择题
注意事项: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耕地天然状态下作物需水量和亏水量的平衡状态图。据此回答 1~2 题。
1.图中亏水量 7~8 月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积雪的融化 B.降水量的增大 C.冰川融水增多 D.
湖水补给河水2.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平原 B.河西走廊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某研究机构将我国范围内北京时间 21:00 至次日 3:00 之间发生的现场消费(不包
括网络消费)定义为“夜间消费”,并认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可以反映出各
地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下图示 意该研究机构绘制的 2016 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夜
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台湾缺资料)。读图回答 3~4 题。
3.我国“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总体是
A.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B.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
C.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 D.平原地区
高于山地地区4.该图未能真实反映出新疆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主
要原因是忽略了我国各地的
A.经度差异 B.纬度差异 C.人口密度差异 D.消费习惯差异
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沟渠纵横的水田,前方高
山耸立、左侧 椰林成排。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村主任带领他们
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 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据此回答 5~6 题。
5.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A.山东 B.台湾 C.四川 D.浙江
6.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A.地形 B.河流 C.土壤 D.植被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
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 a)。图 b 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 月至 9 月)某日与
冷季(11 月至次年 3 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据此回答 7~9 题。
7.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 5 ℃ 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D.棚内外气温差
8.此路段冷季异出现在夜晚9.该铁路线可能是
A.青藏铁路 B.滨绥铁路
C.北疆铁路 D.贵昆铁路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的流失及利用类型的转向。黄土台塬区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
基地,耕地面积占 绝对优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地矛盾加剧,土地流转
加快。据此完成第 10~12 题。
不同时期
土地流转净值10.1990—1995年,黄土台塬区土地
流转主要方向为
A.耕地转化为林地 B.林地转化为水域
C.草地转化为耕地 D.耕地转化为草地
11.1995—2000 年,黄土台塬区土地流转的整体特征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化速度加快 B.粮食总产量下降快
C.生态安全隐患大 D.洪涝灾害频率降低
12.1985—2010 年,黄土台塬区耕地资源补充的主要来源是
A.草地 B.林地 C.水域 D.建设用地
甘蔗是主要糖料作物。喜温、喜光、喜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超过台湾成为我国第
一产糖大省。1993年之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广西蔗区的甘
蔗生产以个体种植为主,收割靠手砍、肩扛。与世界第一产糖大国巴西相比,广西甘蔗的
生产成本要高出许多。2012 年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据此完成 13~15 题。
13.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糖业中心由广东转移到广西的原因是广西比广东
①水热条件更好 ②土地租金更低 ③平原面积更广 ④劳动力更廉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2012 年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①种植成本上升 ②收购价格提高 ③种植业结构调整 ④蔗糖
进口数量增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下列有关广西甘蔗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不合理的是
A.推进土地流转 B.扩大种植面积
C.培育高产品种 D.提高机械化水平
下图为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
20~30 年间, 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据
此完成 16~17 题。
16. 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不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N、T 两地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B.喜马拉雅山脉雪线上升
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缩小 D.我国 1 月 0
℃等温线南移17.导致 S 地和 T 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地形 纬度 B.距海远近 季风环流
C.地形 季风环流 D.纬度 地形
下图为某市中心大型商场某层示意图,图中商场东街、商场西街走向与子午线平行。读
图,完成第 18~ 19 题。
18. 该商场
A.示意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1∶1 000 000 B.麦当劳餐厅位于李宁店
的西北方向C.建在高速公路和环路交叉点的附近 D.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
场来吸引顾客
19. 该商场规模扩大、品牌增多
A.会增加同类店铺间竞争,缩小各自市场
B.可扩大商场整体的服务范围
C.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降低运输成本
D.是现代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果
下图(a)为某同学手机显示的在我国某地登山运动轨迹图,下图(b)为登山过程中爬坡
高度示意图。 读图,回答 20~21 题。
20. 该同学登山过程中
A.自起点至①地,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B.从①地至②地的坡度最陡
C.沿步道下山比乘缆车下山相对高度小 D.翻越了海拔
414米的山峰21.该地桃花盛开,由此推断
A.此山可能为北方地区的丘陵 B.当地传统民居普遍为平顶房
C.观赏瀑布尚未进入最佳季节 D.桃花节可吸引
大量海外游客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图”,甲至辛是经纬线坐标上的八个地点。
读图回答 22~23 题。
22. 图中各点之间若以最短距离来比较,下列两点间在经纬网上的实际
距离最近的是 A.己辛 B.丙庚 C.
乙己 D.甲戊
23. 亚特兰蒂斯是个传说中的古文明,后人曾透过柏拉图提出的地球六分说,也就是把地球
360度切成六等份,来推论亚特兰蒂斯的地点。其推论依据是沿着同一条纬线时,亚特兰
蒂斯往东 60 度为古埃及文明之处,往西 60 度则为玛雅文明北方的美国南部沿海地区。
依此推论,亚特兰蒂斯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庚 B.己 C.丙 D.乙
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 24~25 题。
24. 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 30 米,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A.200 米 B.220 米 C.250 米 D.310 米
25.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
A.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 D.可看到湖畔丁
处游人戏水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
读图完成 26~28 题。
26. 从图中可知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1 044 m B.乙地海拔可能为 1 035 m
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 10~20 m D.区域内最大
高差近 60 m 27.①③④⑤四地中,在②地可以看到的是
A.①③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28.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A.水库最深为 10~15 m B.水坝高度为 15~20 m
C.库区水面大于 1 km2 D.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
正屋正脊是指主屋屋顶最高处的一条屋脊。下图示意海南岛东北部山地地区的某乡村正
屋正脊线与等 高线的关系,图中乙地为该区域最高点,等高距为 20 米。读图回答
29~30 题。
29. 该区域的相对高差最大可能是
A.60 米 B.70 米
C.80 米 D.110 米
30. 该乡村建筑的排列是正屋沿等高线
平行或与等高线有一定角度排列,这样
排列的主要目的不包括是
A.方便整个村
落的通风散热
B.便于采光
C.地面较为平坦
D.缩小房屋间的相对高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 2 道题,40 分。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
黑色签字笔或钢笔答在答题卡规定位置。答错题号或答题超出答题区域均不得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
题。(20 分) 根据下列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长安(今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定位于“丝
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承接东部乃至
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区 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中心、融汇亚欧丰富多元文化
的重要平台。
材料二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2014 年陕西省产业结构统计图(图 2)、陕西省地形坡
度空间差异图(图 3)。
(1)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陕西省定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有利
区位条件。(8分)
(2) 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分析甲、乙两区域地形坡度小的原因。(6 分)
(3) 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有灌溉、航运和水能开发等。某班学生在对陕西境内秦
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的探讨中有下列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6 分)
观点 1:渭河平原经济较发达,交通运输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的航运,以缓
解运输压力。
观点 2:北部高原区地形坡度大,应大力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保护
高原区植被。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质剖面图。(20 分)
材料二 影响鱼类洄游的因素有水流、温度、盐度、水质、光线等,其中水流是对洄游
的定向起决定 性作用的因素,在具有一定流速的条件下,鱼类通常都逆流洄游。
(1) 指出图中的地质构造及判断依据。(4 分)
(2) 简析图中甲聚落相对于乙、丙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6 分)
(3)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甲聚落日益严重的用水不足问题,当地拟在
A、B 两处选一处建水库,坝顶海拔均为 500 米。你认为选建在何处更为合理?阐明理由。
(6 分)
(4) 图示 C 至 D 河段是某些鱼类洄游的必经之地。假设在 B 处建一堤坝,简析鱼类洄游
在该河段可能面临的问题。(4 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B C B A B D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C A D C B B A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C D C C A C B A D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第31题:(20分)
(1)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联系历史悠久;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间位置,区际联系较
便利;区内铁路、公路等交通条件较好;已有较好的产业结构和较强的经济实力;教育和科
技力量较强;历史文化之地,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等。(任答四点得8分)
(2)甲地降水量小,流水侵蚀作用弱,以风力作用为主。(3分)
乙地地势低,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地势比较平缓。(3分)
(3)观点1: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
积;结冰期长,通航条件差。(6分)
观点2: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
量大,修建的水库泥沙易淤积。(6分)
第32题:(20分)
(1)背斜。中间老,两翼新。(4分)
(2)①地势开阔平坦;②位于河流交汇处;③交通便利。(6分)
(3)A处。①工程量小;②淹地少;③库区人口迁移少;④水质好;⑤水可以自流到甲。(6
分)
(4)①建坝后鱼洄游造成阻碍;②库区静水环境易使鱼迷失方向。(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