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00 KB
- 2021-06-19 发布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物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B.只要生物进化了,新物种一定形成
C.狼捕食鹿的过程中只有利于狼的进化,而对鹿的进化不利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
A. 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B. 黄色 黄色、绿色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
3.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
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4.下列图解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是( )
5.内环境的下列变化中,能引起浮肿的是( )
A.尿素浓度降低 B.血糖浓度降低 C.钙离子浓度降低 D.血浆蛋白浓度降低
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机体就能达到稳态
B.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C.内环境的稳态主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7.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原因是 ( )
①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物质
②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提供适宜的温度
③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提供适宜的pH
④稳态可以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
A.只有①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D.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9.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10.左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1.右上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
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12.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13. 激素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下列生理活动与相关激素之间的关系不相符合的是()
A.摄入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人体内的激素与靶细胞能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
C.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为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生长发育
D.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
14. 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在人体内,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15. 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Cl中的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16.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17. 某人因外伤导致下丘脑受损,那么会导致 ( )
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②体温发生变化
③血糖浓度发生变化 ④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8.如右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19.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B.图中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
20.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 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21.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引入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细胞外液
外界环境
细胞内液
②
①
③
22. 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③分别代表淋巴和组织液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的渗透压会降低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②中蛋白质含量低于①
23.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
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 )
24.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
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 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 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 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 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 ③ B.② ③ C.① ④ D.② ④
25. 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一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26. 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27.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列激素与靶细胞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下丘脑细胞 B.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精巢细胞
C. 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 D. 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
28.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29. 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
30. 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摄食后1 h内,分泌物甲增多主要是促进糖原分解为血糖
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
C.2~2.5 h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
31.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3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粟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一定是外负内正
C.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33.免疫失调病有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等,例如⑴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⑵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⑶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 ( )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
34.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一肌内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 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 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 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 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35.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与于靶细胞
第Ⅱ卷 ( 非选择题 共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B
A
36. (12分)观察下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HIV正在侵入B,则B最可能是____________细胞。
(2)若B细胞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A细胞与B细胞密切接触,使B细胞裂解死亡,则A是____________细胞。
(3)若A是B分泌出来的某种免疫球蛋白,则B的最初来源是____________细胞。
(4)若A、B表示内环境组成的两部分,且A可渗入某结构形成B,但B不能形成A,,则A表示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细胞,它存在于 (A、B)中。
37.(22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 ,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38.(16分,每空2分)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____________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调节机制。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36.(1) (2) (3)
(4)
37.(1) 、 、
(2) 、 ______
(3) 、
(4) 、 、 (5)
38.(1)
(2) 、
(3) ______ _
(4)______ ______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B
D
C
D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C
A
B
C
D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A
C
C
D
A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D
A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36. (12分,每空2分)
(1)T细胞 (2)效应T细胞 (3)骨髓造血干细胞 (4)组织液 淋巴 B
37.(22分,每空2分)
(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 3
(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胞吐
(5)兴奋或抑制
38.(16分,每空2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碘 主动运输
(3)增加 增加 神经和体液(激素)
(4)下降(减少) (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