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9.52 KB
- 2021-06-18 发布
海南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Br:80
第 I 卷(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柴油、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油脂水解产物之一是甘油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D.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引起中毒
2.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3.下列醇类能发生消去反应且能生成两种烯烃的是
A.CH3CH2OH B.CH3CH(OH)CH2CH3
C.(CH3)3C(OH) D.CH2(OH)CH2CH3
4. 新型合成弹性材料的结构简式如下:
,合成此种弹性材料的单体有
A.1 B.2种 C.3种 D.4种
5. 由 合成,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为
A. 消去→加成→消去 B. 氧化→还原→氧化
C.加成→消去→加成 D.取代→加成→消去
6.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类型为消去反应
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
C.用Br2/CCl4不能鉴别乙苯和苯乙烯
D.乙苯和苯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最多为7
7.科学家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此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是一种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液态烃
B.X和乙烷类似,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C. 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较多
D. X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8. 某中性有机物C8H16O2在稀硫酸作用下加热得到M和N两种物质,N经氧化最终可得到M,则该中性有机物的结构可能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二、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 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 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 4 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 0 分。
9.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10.实验室回收废水中苯酚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操作Ⅰ中苯作萃取剂
B. 苯酚钠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C. 操作Ⅱ中的反应为:
D. Ⅰ、Ⅱ步操作均需要分液漏斗
11.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食醋浸泡水垢
产生无色气体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B
乙醇与橙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
橙色溶液变为绿色
乙醇具有还原性
C
碘酒滴到土豆片上
土豆片变蓝
淀粉遇碘元素变蓝
D
新制Cu(OH)2与葡萄糖溶液混合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具有氧化性
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右图,下列对该有机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1H11O3Cl
B.一定条件下能和5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核磁共振氢谱上有7组峰
D.可在NaOH的水溶液和NaOH的醇溶液中发生
不同类型的反应
13.烃的含氧衍生物A(只有一种官能团),还原A时形成B;氧化A时形成C,由B、C反应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属于醛类
B.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C.1molA完全燃烧需要2.5molO2
D.1 mol A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能还原出2 mol Ag
14.由饱和一元醇的两种相邻的同系物组成的3.83g混合物,投入足量的金属钠后,生成0.84L H2(标准状况),该混合物的组成是
A. 甲醇和乙醇 B.乙醇和丙醇
C. 丙醇和丁醇 D.甲醇和丙醇
第 II 卷(60 分)
15.(10分)某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防止环境污染。按下列方式进行综合利用。
已知H是具有香味的液体,试填空:
(1) 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B的用途_____________(写一种)。
(2) 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 混有G和D的H可用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除杂。
(4)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8分)(1)对不纯的固体有机物进行提纯,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2)提纯液态有机物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该法要求被提纯的液态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约相差 。
(3)称取9.0g某有机物A在足量的纯氧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13.2gCO2和5.4gH2O,且质谱法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另取9.0g的A跟足量的NaHCO3粉末反应,生成2.24LCO2(标准状况),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则生成2.24LH2(标准状况),且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的比为3:1:1:1,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 利用从冬青中提取出的有机物A合成抗结肠炎药物Y及其他化学品,合成路线如下图: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 D不与NaHCO3溶液反应,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2) B→C的反应类型是 。
(3)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生成B和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的同分异构体I和J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在浓硫酸的作用下I和J分别生成,鉴别I和J的实验方法是
。
18.(10分)菠萝酯F是一种具有菠萝香味的赋香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 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2) B物质核磁共振氢谱共有 组峰,C中所含官能团是_________ 。
(3)G的某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相同化学环境的氢,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题给信息,以乙烯为原料制备1-丁醇,设计合成路线(其他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
19.(10分)溴乙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约为水密度的1.5倍、沸点为38.4℃的无色液体。如图为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示意图(夹持仪器已略去)。G中盛蒸馏水,实验时选用的药品有:溴化钠、95%乙醇、浓硫酸。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NaBr+H2SO4(浓)NaHSO4+HBr, CH3CH2OH+HBrCH3CH2Br+H2O
已知:
I.药品的用量:①NaBr(s)0.3mol,②浓硫酸(98%、密度1.84g·cm-3)36mL,③乙醇0.25mol 。
II.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
试问:
(1)为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向圆底烧瓶内加入药品时,还需加入适量的 。
(2)装置B的作用是①使溴乙烷馏出,②_____________。
(3)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粗产品用水洗涤后有机层仍呈红棕色,欲除去该杂质,最好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填编号)。
a.碘化钾溶液 b.亚硫酸氢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5)本实验的产率为60%,则可制取溴乙烷________g。
20.(12分)聚戊二酸1,3-丙二醇酯(PPG)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PP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②化合物B为单氯代烃;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C5H8;
③G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和钠反应放出氢气;
④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3)G的化学名称为 。
(4)由D和H生成PPG的化学方程式为 。
(5)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 种(不含立体异构);
①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3组峰,且峰面积比为6∶1∶1的是 (写结构简式)。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B
C
B
C
A
A
D
B
9
10
11
12
13
14
AD
B
CD
BC
AB
B
15.(10分)(每空2分)
(1)纤维素 制镜子等 (2)CH3COOC2H5 (3)饱和碳酸钠
(4)
16.(8分)[(2)每空1分,其它每空2分]
(1)重结晶 (2)蒸馏 30℃ (每空2分)
(3)C3H6O3
17.(10分)(每空2分)
(1)醛基; (2)取代反应;
(3)
(4)
(5)分别取适量I、J于试管中,加入过量饱和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I,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J。
18.(10分)[(1)(2)每空1分,(3)(4)每空2分,(5)3分]
(1) (2) 6 溴原子
(3)CH3CH3
(4)(略)
(5)(略)
19.(10分)(每空2分)
(1)水 (2)使沸点高于溴乙烷的物质回流
(3)密度比水大且难溶于水 (4)b (5)16.4
20.(12分)(每空2分)
(1) (2)
(3) 3-羟基丙醛(或β-羟基丙醛)
(4)++(2n-1)H2O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