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5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0届学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常见原子量 H:1 C :12 O :16 Cu:64 Zn:65 Br :8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空2分)
1、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CH4C+2H2 B.2HI+Cl2====2HCl+I2 C.CH4+2O2CO2+2H2O D.CH4+Cl2CH3Cl+HCl
2、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依据是 ( )
A.CH3Cl只代表一种物质 B.CH2Cl2只代表一种物质
C. CHCl3只代表一种物质 D.CCl4是高度对称的分子
3、下列分子中的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
A.CH2=CH2 B.CHCl3 C.CH3CH=CH2 D.CH3CH3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化学变化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 B.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C.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5、下列关于CH3COONa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 B.氧化物 C.有机物 D.钠盐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 B.石油裂解 C.古代植物变成煤 D.石油分馏
7、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与氢氧化钠反应 B.与稀硫酸反应
C.发生酯化反应 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8、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 min后,NH3减少了0.12 mol,则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A.NO:0.002 mol·L-1·s-1 B.H2O:0.002 mol·L-1·s-1
C.NH3:0.002 mol·L-1·s-1 D.O2:0.00125 mol·L-1·s-1
9、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 7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加入金属钠不产生氢气的是( )
A. 乙醇 B.乙酸 C.水 D.苯
11、区别乙醇、苯和溴苯,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振荡,静置 B.与乙酸在有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
C.加蒸馏水后振荡,静置 D.加硝酸银溶液后振荡,静置
12、关于反应速率、反应限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其他条件下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 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D. 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相等
13、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溴苯和水 B、乙酸乙酯和乙酸 C、溴乙烷和乙醇 D、乙醇和水
14、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苯 B.氯化铁 C.乙烷 D.乙烯
15、2016年3月11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t苯泄入路边300m长的水渠,选成严重危险,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
A.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一个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处理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
16、由A、B两种金属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A是正极,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A的金属性强于B B.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C.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 D.A在金属性活动顺序表中一定排在氢前面
17、下列有机物不能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制取的是 ( )
A.CH3CH2Cl B.CH2Cl—CH2Cl
C.CH3—CH2OH D.CH3—COOH
- 7 -
18、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3Cl+Cl2→CH2Cl2+HCl B.CH2=CH2+HClO→HOCH2—CH2Cl
C.SO2+2NaOH→Na2SO3+H2O D.
19、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下列的措施中,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 加热 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20、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2 mol Br2(g),发生如下反应:H2(g)+Br2(g) 2HBr(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B.容器内H2、Br2、HBr的浓度之比为1∶1∶2
C.容器内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H2,同时消耗2n mol HBr
21、下列各项表达式正确的是( )A. N2的电子式: B.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为 O-C-OC.NaCl的电子式: D.F- 的结构示意图: 22、某有机物的结构为如右图所示 ,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能跟NaOH溶液反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发生水解反应
23、对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①锌片溶解了32.5克 ②锌片增重了32.5克 ③铜片上析出1克氢气 ④铜片上析出1mol氢气 ( )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0.5mol CH4完全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四种氯代物,则需要Cl2的物质的量为( )
A. 4mol B. 1.25mol C. 2.5mol D. 0.5mol
25、将29. 5 g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后,溴水增重7 g,则混合气体中乙烯的体积分数是 ( )
A.80% B.25% C.75% D.20%
- 7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1)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X
Y
Z
W
Q
①写出元素X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
②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③能形成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④写出该两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X元素的单质是自然界最轻的气体,Y元素的氧化物Y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此外层电子数少1。回答下列问题:
①画出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②Y与Z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 (写化学式)
27、(10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原电池的正极名称 ;
(2)负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
(3)电流方向 电子移动方向 ((填Zn→Cu或Cu→Zn)
28、(8分)为了检验和除去下表中的各种所的杂质(括号里的物质),请从(I)中选出适当的检验试剂,从(II)中选出适当的除杂试剂,将所选的答案的括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请注意大小写字母)
物 质
检验试剂
除杂试剂
甲烷(乙烯)
酒 精(水)
(I)检验的试剂:A. 无水硫酸铜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
(II)除杂试剂:a.硫酸 b.乙酸 c.新制的生石灰 d.溴水
29、(14分)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 7 -
(1)乙醇、乙酸分子中的官能团分别是 、 ;(填名称)
(2)该反应属于哪类反应类型 ;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水解反应
饱和碳酸钠
D.酯化反应 E.可逆反应
(3)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饱和碳酸钠的作用 、 、 。
30、(6分) 在一体积为2L的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3C(g)。反应2 min后,A的物质的量从开始时的2.0 mol降到1.6 mol。已知反应开始时B的浓度是2.4 mol·L-1。求:(1)2 min末B、C的浓度。
(2)以单位时间内A的浓度的减小来表示2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 7 -
2020届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A
C
B
D
B
D
B
D
C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B
D
B
B
D
D
D
A
B
B
26、(12分)(1)
① ;
② 第二周期第VIA族 ;
③能形成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 Al (填元素符号)
④ Al2O3+2OH-=AlO2-+H2O ;
(2)①
② HClO4(写化学式)
27、(10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正极名称 铜 ;
(2) Zn-2e-=Zn2+ ; 氧化反应 ;
(3)电流方向Cu→Zn电子移动方向Zn→Cu((填Zn→Cu或Cu→Zn)
物 质
检验试剂
除杂试剂
甲烷(乙烯)
B
d
酒 精(水)
A
c
28、(8分)
29、(14分)
- 7 -
(1) 羟基 、羧基;(填名称) (2) BDE ;
(3)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3COOH+CH3CH2OH =(热)CH3COOC2H5+H2O;
(4)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30、
B浓度2mol·L-1, C浓度为0.6mol·L-1
0.1mol·L-1min-1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