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50 KB
- 2021-05-29 发布
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 纯粹“自然”的东西
C.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答案】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相关概念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故C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文化的内涵
【名师点睛】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本书所讲的文化,既不是指广义文化,也不是指狭义文化。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准确把握此概念,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2)文化在本质上是精神的范畴;
(3)文化的外延包括意识形态两部分和非意识形态两部分,前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后者没有。
2.2.康德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19
C.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 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答案】C
【解析】
把人的文化艺术作品的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强调的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项符合题意;材料观点强调的不是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问题,而是艺术作品与自然作品的区分问题,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观点强调的是文化的特征而不是文化的作用,B项与题意不符;D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
3.3.1920年,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童,立即把她们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她们怕水、火和光,白天躲藏,夜间活动,每晚都像狼一样长嚎,吃肉时不用手而是用牙齿撕开吃,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狼孩”现象佐证了
①人的情感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
②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
③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
④冬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狼孩”现象佐证了脱离社会就无法具备正常人所拥有的意识,说明人的社会性对人发展非常重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②④项符合题意;人的情感交流方式取决于社会实践的方式而不是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①项错误;人的先天条件很难改变,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社会的产物.这是因为劳动不但是人类产生的决定性环节,而且也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而劳动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4.4.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19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分别强调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故入选。②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文化的产生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涉及文化的本质,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5.5.鸦片战争后,中华文化走向衰微。振兴中华需要有先进文化,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而不懈努力,如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成为近代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先行者。这说明魏源等人认识到了( )
A.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振兴中华需要有先进文化,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主动发起文化自救,学习国外先进文化,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些人看到了文化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6.6.如右图所示,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可以由内而外,从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做起,直至表层的物质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这是因为( )
19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④文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表明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④项符合题意;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与题意不符,②项错误;文化的作用是双重的,可以推动企业发展,也可能阻碍企业发展,主要看是什么性质的文化,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 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7.7.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
A. 应排斥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 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答案】B
【解析】
19
西方发达国家将文化渗透于经济、科技之中,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错误,我们不能盲目地排斥西方文化,排除;C说法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排除;D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而非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名师点睛】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8.8.“软实力”是同由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文化“软实力”是看到了( )
A. 国家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中已不再重要
B.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 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D. 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以经济明确指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因此这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和突出,故选项B正确。选项A说错误,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故排除;选项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名师点睛】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文化挑战 的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 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9.9.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都说明了
①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19
②必须弘扬国家的民族精神
③必须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②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题肢③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都说明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性,民族精神和科学技术都属于文化,因此二者都说明了文化的重要作用,故题肢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作用
10.10.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吸收各方面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的概括,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把握文化建设的规律
②坚持民主执政,代表人民利益和要求
③坚持依法执政,推进文化建设法制化
④坚持与时俱进,履行文化建设的职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科学执政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把握规律,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执政即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决策民主化。依法执政即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进国家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的概括,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坚持科学执政的体现,有利于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④错误,党不是政府机关,不能代替履行政府的文化职能。
19
考点:党的执政方式
11. 党的十八大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所占比例超过32%, 20万大学生村官首次有了党代表,农民工党员代表和新经济组织的党员代表人数大幅增加。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其组成人员是民主选举产生的
B. 主要由大学生村官、农民工和新经济组织人员组成
C. 坚持民主执政,代表的产生充分与各民主党派进行磋商
D.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其组成人员也不是民主选举产生的,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中国共产党并不是主要由大学生村官、农民工和新经济组织人员组成,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但其代表的产生并不与民主党派进行磋商,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故入选。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2.12.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
A. 科学执政 B.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 民主执政 D. 依法行政
【答案】B
【解析】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B项符合题意;ACD项属于执政方式,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13.13.60多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②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自主制定自治法,享有高度自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19
④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三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选C。②错误,我国民主区域自治地方不享有高度自治权;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④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14.14..《内蒙古自治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实施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干涉我国宗教内部事务的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损赠,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宗教活动场所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境外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索取财物。”这一规定说明 ( )
①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②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③我国宗教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④我国政治不能干预宗教动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干涉我国宗教内部事务的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说明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宗教活动场所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境外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索取财物,体现了我国宗教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我国的宗教政策。
19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理解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和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国家有必要对宗教事务依法进行管理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说我国的宗教采取自治、自传、自养的方针,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我国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我国宗教界的对外交往,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部分。
15.1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 )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传统
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各民族之间已经没有差别
④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我国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传统,这是历史原因,同时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还包括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故入选。③选项观点错误,在我国,各民族之间仍然存在差别,而不是各民族之间不存在差别,故排除。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
16.16.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需要
①完善政协与共产党共同决定国家事务的方式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③发挥政协优势,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④保证各民主党派参与执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说法不对,政协参与国家事务,不是决定国家事务。题干中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需要发挥政协优势,加强民主政治建设,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不对,我国执政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必要性。
19
17.17.阅读给领导的一封信,回答相关问题
尊敬的xx领导
您好!近来在我校附近发生多起师生被抢事件。希望此事能引起您的重视,责令相关部门履行好职能,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xx中学学生
2016年1月18日
你认为该信最有可能写给下列的哪位领导
①县委书记,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②县长,要求相关部门履行好职能
③居委会主任,要求履行加强对社会治安管理的职能
④市公安局局长,要求相关部门依法履职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履行好社会治安职能”看,该信最有可能写给县长或公安局长,②④项符合题意;县委属于党的机关,不履行政府职能;居委会属于自治组织,也不会履行政府职能。故①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A。
【点睛】这类题关键是弄清主体及其性质、职能,把党的机构,国家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军事机关,人民政协以及社会团体等区分开来。
18.18.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它是中国的独创。人民政协的优势在于
①代表性强,能广泛反映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
②联系面广,是我国各个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③监督有力,有权对政府工作进行质询和问责
④人才荟萃,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19
试题分析: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它的优势在于代表性强,能广泛反映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人才荟萃,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它不是我国各个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③说法不对,有权对政府工作进行质询和问责的是人大代表,不是人民政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人民政协的优势。
19.19.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在这一制度下,国家机关、人民政协、党派团体等可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健全这一制度
①有利于拓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渠道
②为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③有助于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④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保证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拓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渠道,有助于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①③符合题意。②中提供了法律依据,说法不对。④中提供了根本保证,说法不对。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
20.20.2015年,我市再次选派5名优秀教师赴西藏山南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襄阳市委、市政府表示,除了人才支持外,襄阳市还将对西藏山南地区对口进行适当的资金支持。这一举措
①能够确保各民族经济地位的平等
②是巩固新型民族关系的根本保证
③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④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民族平等团结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19
试题分析:①中能够确保,说法不对。②中是根本保证,说法不对。题干中襄阳市对西藏山南地区除了实施人才支持外,还对口进行适当的资金支持,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民族平等团结,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
21.21.2016年4月10日,中国海监巡逻船“海监75号”、“海监84号”驶达南海黄岩岛海域执行巡航任务。这是我国在行使( )
A. 平等权 B. 独立权 C. 管辖权 D. 自卫权
【答案】C
【解析】
驶达南海黄岩岛海域执行巡航任务,是我国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这是我国在行使管辖权。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独立权,即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处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平等权,即一切国家在国际法上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自卫权,即国家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
22.22.海外媒体普遍认为,尽管中国不是八国集团成员,但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正在改变世界秩序,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讨论世界经济将没有多大意义。可见中国 ( )
①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②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
③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④和八国集团利益一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讨论世界经济将没有多大意义。说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②③项符合题意;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不是世界强国,①项说法错误;中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的国家利益即广大人民的利益,这与八国集团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但中国力求寻找与八国集团的共同利益以加强交流合作。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应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19
①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②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③增强综合国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④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走和平发展道路。
23.23.白皮书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目前为止共派兵11063人次,有8名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中牺牲。这说明 ( )
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②中国支持联合国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③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世界人民还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表明了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正因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中国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按照宪章精神所从事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但是可以看到,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世界人民还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①③④项符合题意;中国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按照宪章精神所从事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错误为C。
【点睛】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4.24.2013年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如果就此撰写一篇新闻稿,你认为最恰当的标题是( )
A.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B. 维护主权,加强管理,维护国家利益
C. 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和平解决争端
D. 勇于担当,展示形象,参与国际事务
19
【答案】A
【解析】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强调了各国都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建设和谐世界,A项正确。
25.25.中国崛起的方式是和平的,中国崛起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这说明 (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目标之一 ③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④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资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目标之一。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这决定了中国崛起的方式是和平的,中国崛起的目的是为了和平。①②项正确;③④项与和平发展的主题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
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
遵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和原则,行使主权国家权利,履行主权国家义务,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利益。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构建国际新秩序,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26.26.2013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会晤法国总统奥朗德时共同承诺,要推动世界多极关系,共同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这样做( )
①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②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③说明中法双方在处理国际问题上根本利益一致
④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国家具有阶级性,不同国家根本利益不同,③观点错误,含③的选项均应排除。
19
27.27..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这是因为
A. 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参与了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B. 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联合国的活动负有重大责任
C. 在恢复我国合法席位问题上,联合国曾给予支持
D.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具有一致性
【答案】D
【解析】
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这是因为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具有一致性。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正确选项为D。
【点睛】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8.28.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因为 ( )
①科技创新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③国际关系是变化发展的
④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最终将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因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一个国家只有推进科技创新,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才能最终将决定在国际上的地位。②④项符合原因;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项说法错误;③项不是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原因;正确选项为B。
19
【点睛】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9.29.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说,和平利用核能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主权,伊朗已经做好应对“任何威胁的准备”,维护国家主权。这是因为,主权是 ( )
A. 国家的根本属性
B. 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C. 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D. 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
【答案】C
【解析】
为什么要维护国家主权?是因为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C项符合题意;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A项错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B项说法错误;D项不是为什么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因;正确选项为C。
【点睛】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30.30.“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国的这一外交理念表明( )
A. 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 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C. 我国积极地同世界各国结盟
D. 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答案】D
【解析】
19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表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我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非选择题(31—33题,共40分)
31.31.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省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0%。没有文化就谈不上城镇化。近年来,广东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素质。目前,广东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广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广东城镇化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塑造人生。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要求,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广东综合国力。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文化作用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找出关键性语句,在从文化对社会、文化对经济、文化对人等几个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该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素质”,启示学生可从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方面去分析说明;另外,学生还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32.32.材料一、
19
在我国,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材料二、 目前,我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表明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这两个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优越性: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上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上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上义和访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表明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这两个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材料一说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材料二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上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上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上义和访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点睛】该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当对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有一个全面完整的理解,掌握各自的性质、特点、优越性。
33.33.
19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该规划也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张的合理性。
【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我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目标是物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符合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共同利益。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该主张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有利于该地区的政治互信、经济发展,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主张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目标和基本准则。
④该构想的提出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问题指向说明习近平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张为什么能获得中亚各国的积极回应,属于原因类题目。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从国家利益、时代主题两方分析。中国与中亚在地理上相邻,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找到了各方的共同利益,说明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增进互信、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体现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考点: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