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50 KB
- 2021-05-29 发布
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20hPa B.22.5hPa C.27hPa D.28hPa
2.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A.哈尔滨盛行偏西风 B.北京风力强劲
C.重庆炎热少雨 D.广州阴雨连绵
3.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最弱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状悬浮物,其浓度会对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产生影响。下图为2015年1月10日~20日北京市PM2.5浓度逐日和逐时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时段,北京市有强冷锋过境的日期可能是
A.11日 B.14日 C.16日 D.19日
5.受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11日较10日
A.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B.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
C.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 D.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增强
6.与冬季相比,夏季时北京市的PM2.5浓度较低,主要原因是
A.空气对流旺盛,降水多 B.植被覆盖率上升
C.风力微弱,沙尘天气少 D.交通尾气排放少
2018年第26次台风“玉兔”于北京时间10月22日8时生成,11月3日2时减弱为热带低压。下图示意“玉兔”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玉兔”生成时
A.位于赤道太平洋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我国南海北部风大浪高 D.适逢农历节气霜降前后
8.“玉兔”自生成至减弱为热带低压期间
A.整体向西北方向移动 B.对我国台湾造成的破坏最大
C.强度先增强而后减弱 D.南北方向位移超过2000千米
读下图“冬季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9.此时甲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0.此时与甲地相比,北京
A.风力更大 B.降水更多 C.气压更高 D.气温更高
11.7月以后雨带仍未移到甲地区,易导致我国东部地区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答案】
1.C
3.A
3.A
【解析】
本题组以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气压差计算、天气系统与天气、大气的保温和削弱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1.根据图中气压值推算,甲地气压值为1022.5hPa~1025hPa;乙地气压值为997.5hPa~1000hPa。因此气压差范围是22.5hPa~27.5hPa,不能等于22.5hPa和27.5hPa。由此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2.哈尔滨的东北部有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南指向东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或偏西风。A符合题意。北京所处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排除B。重庆位于低压槽,多阴雨天气,排除C。广州地区等压线凸向低值区,处于高压脊区域,天气晴朗,排除D。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晴天时,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最弱,云层越厚,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越强。图中显示,甲处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且深居内陆,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最弱,选项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乙处和丙处位于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强,排除B、C。丁处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但根据相对位置判断,丁位于海洋,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较弱,但不是最弱,排除D。
【答案】
4.C
5.C
6.A
【解析】
本题组以可入肺颗粒物(PM2.5)为背景,考查气候知识,考查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和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
.主要考查锋面过境前和过境时天气特征。冷锋过境前,外地的大气悬浮颗粒物在大风作用下带到北京,使北京PM2.5浓度增加;冷锋过境时伴有大风、可能带有雨雪天气。大风把北京市的大气悬浮颗粒物吹散(或雨雪沉降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北京市的PM2.5浓度降低,环境质量改善。从图中可知,PM2.5浓度逐时变化最能体现与冷锋关系,16日PM2.5浓度先达到最大,后骤降至较低范围,说明此时为冷锋过境,故选C。
5.主要考查学生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读图可知,与10日相比,11日的PM2.5浓度明显较低。依据大气受热过程相关原理,大气中尘埃(悬浮颗粒物)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B选项错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C选项正确;地面温度增加,导致地面辐射增强,因大气中尘埃减少,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少,D选项错误;大气温度降低,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减弱,A选项错误。故选C。
6.主要考查影响PM2.5浓度的因素。降水、植被覆盖率、风力和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均要影响PM2.5浓度。题干中“与冬季相比,夏季……”说明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比较冬季和夏季差异,而交通尾气排放基本无季节差异,故D选项错误;夏季北京受东南季风影响,确实风力较弱,沙尘天气少,但不是PM2.5浓度低的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是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相对于冬季而言,植被覆盖率会增加,但不是主要因素(冬季植被率低,但地面冰雪覆盖,与植被覆盖率效果类似,不利于扬尘),故B选项错误。而北京夏季对流旺盛,降水丰富,能降低PM2.5浓度。故选A。
【答案】
7.D
8.A
【解析】
7.台风形成需要地转偏向力,赤道附近没有地转偏向力,因此不利于台风的形成,A错误;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旋转,B错误;到达我国南海北部已减弱为热带低压,风力减小,风浪小,C错误;霜降是公历10月23日-24日之间,正是“玉兔”生成时,D正确。故选D。
8.据图可以看出“玉兔”自生成至减弱为热带低压期间整体向西北方向移动,A正确;不经过台湾,B错误;“玉兔”强度先增强而后减弱、再增强、再减弱,C错误;南北方向位移约13°,距离约为1443km,小于2000km,D错误。故选A。
【答案】
9.A
10.D
11.C
【解析】
此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和风的形成。
9.风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读等压线可知,甲地西北方为高压中心,东南方为低压槽。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通过海陆轮廓判断此地为东亚地区,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甲地风向应为西北风。故选A。
10.通过等压线数值和走向判断,甲地东北方为锋面气旋中心,气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流动,低压槽形成冷锋;所以甲在冷锋锋后,出现气压高,气温低,刮风、降雨天气。北京在冷锋锋前,气压低,气温高,晴朗天气。此时与甲地相比,北京气温更高。故选D。
11.甲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7、8月时雨带应北移到我国北方地区。而7月以后雨带仍未移到甲地区,说明夏季风势力减弱,雨带滞留在我国南方地区,导致我国北旱南涝。故选C。
相关文档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2021-05-28 02:17:178页
- 嘉峪关市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5-26 16:14:2014页
- 华安一中 2014—201 5 学年下学期2021-05-20 14:27:3910页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2021-05-19 13:36:4215页
- 庄河高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2021-05-11 23:02:2512页
- 南郑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2021-05-11 22:16:2010页
-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调2021-04-25 15:38:2511页
- 箬横中学2018年10月月考高二地理试2021-04-16 14:08:1010页
- 长安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2021-04-13 20:36:4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