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MB
- 2021-05-29 发布
- 1 -
考前仿真模拟(九)
时间:50 分钟 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Fe:56 Ni:59
第Ⅰ卷(选择题,共 42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7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
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苦泉”中泉水属于胶体 B.“熬”表示加热蒸馏
C.“胆矾”化学式为 CuSO4 D.“化”表示置换转化
答案 D
解析 “苦泉”中的泉水中含有各种金属离子,属于溶液,故 A 错误;“熬胆矾铁釜”
在铁锅中加热硫酸铜溶液,不是蒸馏,故 B 错误;“胆矾”化学式为 CuSO4·5H2O,故 C 错误;
“久之亦化为铜”中的“化”表示置换转化,故 D 正确。
8.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甲苯含有 6NA 个 C—H 键
B.18 g H2O 含有 10NA 个质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 氨水含有 NA 个 NH3 分子
D.56 g 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 NA 个 SO2 分子
答案 B
解析 在烃中含有多少个 H 原子就形成多少个 C—H 键,甲苯的分子式为 C7H8,所以含有 8
个 C—H 键,A 错误;1 个水分子含有 10 个质子,18 g H2O 对应的物质的量为 1 mol,含 10NA
个质子,B 正确;C 选项注意是氨水不是氨气,错误;常温下,铁片在浓硫酸中钝化,D 错误。
9.(2019·湖南永州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有机物
C.食品工业以植物油和氢气为原料生产氢化植物油,利用了加成反应
D.CH3CH(C2H5)CH2CH(CH3)CH3 的名称为 2甲基4乙基戊烷
答案 C
解析 甲苯含有 1 个甲基,具有类似甲烷的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故 A
错误;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10000 以上,单糖、二糖以及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
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 B 错误;植物油高级脂肪酸烃基中含有不饱和键,经过氢化(加
氢),可以变成脂肪,故 C 正确;选取的主链不是最长碳链,该有机物正确命名应该为 2,4二
甲基己烷,故 D 错误。
10.(2019·山西晋中高三模拟)氢化锂(LiH)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剧烈
反应,能够引起燃烧。某化学科研小组准备使用下列装置制备 LiH 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2 -
A.上述仪器装置按气流从左到右连接顺序为 e 接 d,c 接 f,g 接 a
B.实验中所用的金属锂保存在煤油中
C.在加热④处的石英管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D.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可以用无水 CaCl2 代替
答案 C
解析 氢气和锂发生反应生成 LiH,制备 LiH 固体需要先制备氢气,LiH 在干燥的空气中
能稳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够引起燃烧,所以制备得到的氢气必须干燥纯净,利用③装置制备
氢气,用装置①中的碱石灰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通入装置④中加热,和锂反应生
成氢化锂,最后连接装置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④和生成的氢化锂发
生反应,装置连接顺序为 e 接 a,b 接 f,g 接 d,故 A 错误;实验中所用的金属锂保存在石蜡
中,故 B 错误;在加热④处的石英管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
止加热时氢气不纯发生爆炸危险,故 C 正确;用装置①中的碱石灰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
蒸气,无水 CaCl2 无法除去 HCl,故不可以用其代替,故 D 错误。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 Cl2
B.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洗涤除去氯化钠固体表面少量氯化钾杂质
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2-4
D.向浓度均为 0.01 mol·L-1 的 K2SO4 和 KI 混合溶液中滴加 Pb(NO3)2 溶液,先生成 PbI2
黄色沉淀[已知:Ksp(PbSO4)=1.8×10-8,Ksp(PbI2)=7.1×10-9]
答案 B
解析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A 错误;饱和氯化钠溶液不会再溶解氯化
钠,但可以溶解氯化钾,B 正确;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
能是 BaSO4,也可能是 AgCl,C 错误;生成 PbSO4 沉淀所需 Pb2+的浓度为
1.8 × 10-8
0.01 mol·L
-1=1.8×10-6 mol·L-1,生成 PbI2 沉淀所需 Pb2+的浓度为
7.1 × 10-9
0.012 mol·L-1=7.1×10
-5 mol·L-1,所以先生成 PbSO4 沉淀,D 错误。
12.W、X、Y、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 M,Y 的焰色反应呈黄色,X 与 Z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简单离子半径:r(Y)>r(Z)>r(X)>r(W)
- 3 -
B.X 与 Z 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且它们均能与水发生反应
C.M 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溶液呈酸性是因为阴离子水解
D.X 的气态氢化物比 Z 的稳定是因为 X 的氢化物形成的氢键牢固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得出 W 为 N,X 为 O 或 F,Y 为 Na,Z 为 S 或 Cl。钠离子半径是四
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A 错误;由 X、Z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SO2、SO3,
也可能是卤素互化物,它们均能与水发生反应,B 正确;NH4NO3 溶液呈酸性是因为阳离子 NH +4
水解,C 错误;物质的稳定性由化学键的键能决定,与氢键无关,D 错误。
13.某镍冶炼车间排放的漂洗废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 Ni2+和 Cl-,图甲是双膜三室电沉
积法回收废水中 Ni2+的示意图,图乙描述的是实验中阴极液 pH 与镍回收率之间的关系。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交换膜 b 为阴离子交换膜
B.阳极反应式为 2H2O-4e-===O2↑+4H+
C.阴极液 pH=1 时,镍的回收率低主要是有较多 H2 生成
D.浓缩室得到 1 L 0.5 mol/L 盐酸时,阴极回收得到 11.8 g 镍
答案 D
解析 从电解的示意图可知,最后要得到 0.5 mol/L 的盐酸,因此阴极室内,Ni2++2e-
===Ni,溶液中氯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 b 进入浓缩室内,因此交换膜 b 为阴离子交换膜,A 正
确;电解质为硫酸,阳极室内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阳极反应式为 2H2O-4e-===O2↑+
4H+,产生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浓缩室内,B 正确;根据图乙,可知一定范围内阴
极液 pH 越大镍的回收率越高,说明阴极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产生氢气越多,Ni2+被还原的
量减少,因此镍的回收率低,C 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浓缩室得到 1 L 0.5 mol/L 盐酸时,新
生成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5-0.1) mol=0.4 mol,即阴极有 0.4 mol 氯离子进入浓缩室,
阴极共得电子 0.4 mol,若全部为镍离子得电子,根据电极反应 Ni2++2e-===Ni 可知,转移
电子 0.4 mol 生成 11.8 g 镍,但是溶液中还会有少量的氢离子得电子,所以生成的镍的质量
- 4 -
少于 11.8 g,D 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8 分)
二、必考题(本题包括 3 个小题,共 43 分)
26.(15 分)硝酸银是中学实验室常见试剂。某小组拟设计实验探究硝酸银的氧化性和热
稳定性。
Ⅰ.探究 Fe3+和 Ag+的氧化性相对强弱。
实验 1:取 1.0 g 纯铁粉装于试管中,加入 10 mL 4 mol·L-1 硝酸银溶液,振荡。片刻后,
取上层清液分装在甲、乙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经检验该硝酸银溶液中 NO -3 不能氧化 Fe2
+)。
(1)实验ⅰ的现象是________;实验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化性:Ag+______(填“>”“<”或“=”)Fe3+。
Ⅱ.探究 AgNO3 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
[提出假设]
假设 1:2AgNO3 =====
△
2Ag+2NO2↑+O2↑
假设 2:4AgNO3 =====
△
2Ag2O+4NO2↑+O2↑
假设 3:2AgNO3===2AgNO2+O2↑
- 5 -
[设计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当 A 装置中硝酸银完全分解,不再产生气体时,B 中烧瓶中收集了一定量气体(不考
虑空气的影响)。
(3)烧瓶中最终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烧瓶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证明假设 2 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证明
假设 1 和假设 3,取少量烧瓶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则假设 1 成立。
(5) 请 你 利 用 A 中 反 应 后 残 留 固 体 另 设 计 实 验 方 案 证 明 假 设 1 成 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
论)(供选试剂:1 mol·L-1 硝酸银溶液、2 mol·L-1 盐酸、2 mol·L-1 氨水、2 mol·L-1 硝
酸、氯化钡溶液、KSCN 溶液)
答案 (1)溶液变红色 5Fe2++MnO-4 +8H+===5Fe3++Mn2++4H2O (2)>
(3)O2 4NO2+O2+2H2O===4HNO3
(4)NO2 和 O2 恰好以体积比 4∶1 溶于水,无剩余气体 紫色石蕊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溶液变红色(或其他合理答案)
(5)取 A 中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2 mol·L-1 氨水,振荡,固体不溶解,则残
留固体是银,假设 1 成立
解析 (1)由实验ⅱ的现象知,乙试管中含有亚铁离子,其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 5Fe2++MnO-4 +8H+===5Fe3++Mn2++4H2O。
(2)依题意得实验 1 中依次发生反应 Fe+2Ag+===2Ag+Fe2+、Fe2++Ag+===Ag+Fe3+,说
明 Ag+的氧化性比 Fe3+强。
(4)最终烧瓶中收集了一定量气体,如果假设 2 成立,由 4NO2+O2+2H2O===4HNO3 知,气
体完全溶于水,故假设 2 不成立。可以通过检验烧瓶中溶液是否有 HNO3 来判断假设 1 和假设 3
哪一个成立。
(5)根据题给信息知,银不溶于氨水,而氧化银、亚硝酸银溶于氨水,可通过 A 中反应后
残留固体不溶于氨水来证明假设 1 成立。
27.(2019·山东济宁高三期末)(14 分)研究和深度开发 CO、CO 2 的应用对构建生态文明
- 6 -
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2 可以被 NaOH 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 c(HCO-3 )∶c(CO2-3 )=2∶1,溶液中由水电离出
的 c(OH-)=________。(室温下,H2CO3 的 K1=4×10-7;K2=5×10-11)
(2)CO2 和 H2 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和在两种温度下 CH3OH 的物质的量随
时间的变化如图 1 所示。
①如图 1 所示反应每消耗 1 mol H2,热量变化是 16.3 kJ,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 K1________K2(填
“>”“<”或“=”)。
②一定温度下,若此反应在恒压容器中进行,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H2 的体积分数不变
c.c(H2)=3c(CH3OH) d.容器中密度不变
e.2 个 C===O 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H—H 断裂
③一定比例的合成气在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反应 12 小时,体系中甲醇的产率和催化剂
的催化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当温度为 470 K 时,图中 P 点________(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490 K 之后,
甲醇产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二氧化碳可合成低密度聚乙烯(LDPE)。常温常压下以纳米二氧化钛膜为工作电极,
电解 CO2,可制得 LDPE,可能的机理如图 3 所示。
- 7 -
则过程Ⅰ中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生产 1.4×104
g 的 LDPE,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答案 (1)10 - 4mol·L - 1 (2)①CO2(g)+3H 2(g)===CH3OH(g)+H 2O(g) ΔH=-48.9
kJ/mol >
②bd ③不是 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且催化剂活性降低
(3)CO2+e-===CO-2 6×103 mol
解析 (1)CO2 可以被 NaOH 溶液捕获。反应为:CO2+2OH-===CO2-3 +H2O,继续通入 CO2,
则发生的反应为 CO2+H2O+CO2-3 ===2HCO-3 。若所得溶液 c(HCO-3 )∶c(CO2-3 )=2∶1,则所得溶
液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均可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由 H2CO3 的 K2=
c(CO2-3 )·c(H+)
c(HCO-3 ) =
1
2c(H+)=5×10-11,则 c(H+)=1×10-10,故室温下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OH-)=1×10-4 mol·L-1。
(2)①读图可知曲线Ⅱ先达到平衡,则曲线Ⅱ对应的温度更高,而温度越高平衡时 n(CH3OH)
却越小,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小,所以对应的平衡常数大
小关系为 K1>K2。每消耗 1 mol H2,热量变化是 16.3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
3H2(g)===CH3OH(g)+H2O(g) ΔH=-48.9 kJ/mol。
②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因为此反应是在恒压容器
中进行,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压强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 a 错误;
因为压强恒定,化学反应两边计量数是不等的,所以 H2 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
衡状态,故 b 正确;c(H2)===3c(CH3OH)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化学反
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 c 错误;容器中密度 ρ=
m
V,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因为反应是
在恒压容器中进行且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所以密度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故 d 正确;CO2 和 H2 都是反应物,只要 2 个 C===O 断裂的同时就有 3 个 H—H 断裂,不能说明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故 e 错误。
③温度为 470 K 时,图中 P 点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在 490 K 之前,甲醇产率随着温度升高
而增大的原因是:反应尚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490 K 之后,甲醇产率下
降的原因是:到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反应逆向移动,且催化剂活性降低。
(3)根据图中过程Ⅰ的变化可知 CO2 发生的反应为 CO2+e-===CO-2 ,即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O2+e-===CO-2 。工业上生产 1.4×104 g 的 LDPE,LDPE 的结构简式为H2C—CH2,根据
2nCO2~H2C—CH2~12ne-。因为 CO2 的物质的量为 1.4×104 g÷28n g/mol×2n=1000
mol,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000 mol×
12
2 =6×103 mol。
- 8 -
28.(14 分)TiO2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Ⅰ.工业上用钛铁矿石(FeTiO3,含 FeO、Al2O3、SiO2 等杂质)经过下述流程制备 TiO2:
其中,步骤③发生的反应为:
2H2SO4+FeTiO3===TiOSO4+FeSO4+2H2O。
(1)净化钛铁矿石时,是否需要除去杂质 FeO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2)净化钛铁矿石时,需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写出该过程中两性氧化物发生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中加入的 X 可能是________。
A.H2O2 B.KMnO4 C.KOH D.SO2
(4)④⑤两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TiO2 可通过下述两种方法制备金属钛。
方法一:电解 TiO2 来获得 Ti(同时产生 O2),将处理过的 TiO2 作阴极,石墨为阳极,熔融
CaCl2 为电解液,用炭块作电解槽池。
(6)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电解过程中需定期向电解槽池中加入炭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先将 TiO2 与 Cl2、C 反应得到 TiCl4,再用镁还原得到 Ti。
(8)TiO2(s)+2Cl2(g)TiCl4(l)+O2(g)'ΔH=+151 kJ·mol-1,该反应难以发生,所
以不能直接由 TiO2 和 Cl2 反应(即氯化反应)来制取 TiCl4。请从反应原理角度说明该反应难以
进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需要
(2)Al2O3+2OH-===2AlO-2 +H2O
(3)A
(4)除去亚铁离子
(5)TiOSO4+3H2O =====
△
TiO2·2H2O↓+H2SO4
(6)TiO2+4e-===Ti+2O2-(或 Ti4++4e-===Ti)
(7)炭块会与阳极产生的氧气反应而不断减少
(8)该反应的 ΔH>0,ΔS<0,反应难以自发进行
解析 (1)FeO 与 H2SO4 反应生成 FeSO4,FeTiO3 与 H2SO4 反应也会生成 FeSO4,故不需要除
- 9 -
去 FeO。
(2)Al2O3 是两性氧化物,它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
-2 +H2O。
(3)加入 X 的作用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同时不引入新的杂质,故 X 可能为 H2O2,A
项正确。
(4)④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⑤是通过调节 pH 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而除
去。
(8)该反应的 ΔH>0,ΔS<0,则 ΔG=ΔH-TΔS>0,故该反应难以自发进行。
三、选考题(两个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 15 分)
35.[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
在电解冶炼铝的过程中加入冰晶石,可起到降低 Al2O3 熔融温度的作用。冰晶石的生产原
理为 2Al(OH)3+12HF+3Na2CO3===2Na3AlF6+3CO2↑+9H2O。根据题意填空:
(1)冰晶石的晶体不导电,但熔融时能导电,则在冰晶石晶体中存在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配位键 d.范德华力
(2)CO2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和 CO2 互为等电
子体的氧化物是________。
(3)反应物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写出其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
式________。
(4)冰晶石由两种微粒构成,冰晶石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 位于大立方体的顶点和面
心, 位于大立方体的 12 条棱的中点和 8 个小立方体的体心,那么大立方体的体心处所代表
的微粒是________(填具体的微粒符号)。
(5)Al 单质的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乙所示,其晶胞结构如图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
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丁所示。若已知 Al 的原子半径为 d cm,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l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r,则一个晶胞中 Al 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个;Al 晶体的密度为
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答案 (1)abc (2)直线形 sp N2O (3)F 2s22p5
(4)Na+ (5)4
Mr
4 2d3NA g·cm-3
解析 (1)由冰晶石晶体熔融时能导电可知该晶体中含有离子键,F 和 Al 之间形成极性共
价键和配位键;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范德华力。
(4)冰晶石的化学式为 Na3AlF6,由题图甲知,冰晶石晶胞中黑球的个数为 8×
1
8+6×
1
2=
- 10 -
4,白球的个数为 12×
1
4+8=11,所以黑球代表 AlF3-6 ,白球代表 Na+,大立方体的体心处所
代表的微粒为 Na+。
(5)由题图丙可知一个晶胞中含有的铝原子的个数为 8×
1
8+6×
1
2=4,设该晶胞的边长为 x
cm,则 x=2 2d,故铝晶体的密度为
4Mr g
NA × (2 2d)3 cm3=
Mr
4 2d3NA g·cm-3。
36.(2019·江西南康中学高三模拟)[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
芳香族化合物 A(C9H12O)常用于药物及香料的合成,A 有如下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B 生成 D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由 D 生成 E 的反应所需的试剂及反应条件为
________________。
(2)A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
(3)K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 F 生成 H 中的第ⅰ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F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能发生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
(6)糠叉丙酮( )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请参考上述合成路线,设计
- 11 -
一条由叔丁醇[(CH3)3COH]和糠醛( )为原料制备糠叉丙酮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
用,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答案 (1)加成反应 NaOH 水溶液、加热
(2)羟基
- 12 -
- 13 -
- 14 -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