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1-05-28 发布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赢粮而景从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暮去朝来颜色故
C.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D.吾从而师之
3.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
A.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夜缒而出 D.吾尝终日而思矣
4.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金就砺则利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①青,取之于蓝 ②而青于蓝
C.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筋骨之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C.则耻师焉, 惑矣 惑:疑惑
D.小学而大遗 遗:丢弃
6.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爱珍器重宝肥绕之地 爱:喜欢、喜爱
B.追亡逐北 北:逃亡
C.金就砺则利 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制定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树之以桑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8.下列句式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铸以为金人十二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B.“谨庠序之教”,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黎民”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布衣、庶民、纨绔、苍生等。
D.“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又称作“六经”。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用诗笔写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的见闻和感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段时期的社会现实,其作品被称之为“诗史”。
B.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他与元稹并称“元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D.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被后人称为“亚圣”,主张“性恶论”;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主张“性善论”。
12.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
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清明
C.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D.元宵节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13.小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小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小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小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小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一、 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每句1分,共16分)
14.根据提供的情景,写出对应的句子。
(1)《荀子•劝学》阐述君子广泛地学习并每天省察自己,在行为上就会没有错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落叶飘零、大江奔流,抒发了人生有尽、天地无穷的感慨。
(4)杜甫在《登高》中写国仇家难使得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悲愁无法排遣的悲凉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师说》中“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了士大夫以“从师为耻”的风气。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阙中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姓,但距离周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样”,文字与书写并重。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禄字楷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诰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一笔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清朝叫“馆阁体”。
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把字写“活”,就是这个道理,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
的所指。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日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日复一日的临摹、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格训练。所谓“字如其人”,虽然后来多从道德层面解读,但其本意仍是强调一种认真的精神,写字如是,做人亦如是。(有删改)
15.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2分)
A.方块字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关,因为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B.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春秋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
C.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
D.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要求书写连贯,下笔不悔,一气呵成。这是书法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2分)
A.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B.虽然草书是“龙飞凤舞”的形态,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是工整的,即使是最早的金文,都写得规规矩矩。
C.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
D.干禄字楷书在明朝时被称为“台阁体”,在清朝时被称为“馆阁体”,虽端庄秀丽,但写法程式化,千字雷同,破坏了书法对“势”的追求。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2分)
A.《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是用来说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的,我们可以从这种方式中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部分原因。
B.唐朝时选拔人才重视书法,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样”,文字与书写并重。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几经发展,成为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必遵的书写正体。
C.古人写字,不仅讲求通篇的气势,而且讲求每一笔的手势动作,即把字写“活”,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
D.
在书写上,要达成气韵生动的功力,就必须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训练也成为一种人格训练,体现了一种认真的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街剃家
刘建超
老街把一些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为家。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你头剃得好,剃家……被称为家的就是最高赞誉了,你手艺好,还德行高。在老街东关开理发店的老陆就是个剃家。
小说故事里写剃头匠的传奇多了,老陆却是个没有传奇故事的人。论长相,普通得没有任何特点,扔在人堆里就找不着了。论身世,从小在老街流浪,十几岁跟着个剃头师傅打杂,师傅过世,他就接了理发店,平平淡淡。非要说出点绝活,那就是老陆左右手都会用剃刀,使推子,能给自己理发,那得有多么好的手感啊。
有一年夏天,老街许多人得了角膜炎,老陆也染上了。生意不能停,不能传染给客户,客户找上门来也不能怠慢。老陆就用毛巾捂着双眼,凭着经验和感觉给客户做活,发茬齐整,与平时手艺没有什么两样,惊得客户啧啧称奇。剃家的名声由此传开。
老陆几十年在老街开着理发铺,童叟无欺,随叫随到。有的客户半夜要外出进货,需要打理,会去敲老陆的门。老陆屋里的灯就会亮起,他一丝不苟给客户理发刮脸梳洗干净,不多收一分钱。有时客户过意不去,多放下几块钱,老陆也会记在心里,下次你来理发就不会收钱。
老街的买卖更新换代快,就是理发剃头的行当,没出几年也都换了门面,大大的霓虹灯映衬着美发厅、发型设计中心、美发会所,门口站立着的都是年轻的孩子,发型古里古怪的还染着各种颜色。
老陆的招牌没换。老街人,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人还是喜欢来老陆店里理发剃头刮脸。老街人还是愿意听理发推子咔吃咔吃的质感声音,还是享受剃刀在脸颊上游龙走蛇的舒坦感觉。
老街人理发爱扎堆,越是人多越来凑热闹,在等候当中抽烟喝茶,便把老街近几天发生的奇人怪事数落一遍,评论一番。
有人说,老陆啊,你也招个小姑娘来给撑撑门面啊,洗个头什么的,你没有见几个老主顾都被有妹子的发廊给拉走了。那双嫩白的小手在头上抓搓着,比你这老爪子可舒坦多了。
老陆只会憨憨地笑,说,我可雇不起。要享受,你们也去。
临近过年,老街热闹起来,大商场小店铺生意也多了。
西大街一家大商场忽然失火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几十号人逃生不及,在火烟中丧生。老街一下子就冷清了,被巨大的伤痛所笼罩。
西街上处理事故的人找了几家理发店,请去给过世的几十个人修面整容,打理干净了好让死者家里人来认领。给死人理发梳头,没有一家发廊愿意干,这种晦气的事情会影响生意的。
西街人找到了老陆。
老陆闷头吧嗒吧嗒地抽烟,烟雾弥漫着老陆没有表情的脸。
西街人很着急,说:“价钱好商量,价钱好商量啊。”
几个老客户说:“老陆啊,你这招牌立起来几十年,能做成剃家可是不容易啊。想好了,接了这趟活,你的店就开到头喽。老街人都讲究个运气,谁还来你这店里找晦气啊?”
老陆看看门店的招牌,说:“死者为大啊。咱不能让这些不幸的人,走了也憋憋屈屈的吧。”
老陆烟抽足,收拾好工具,说:“走吧,做活。”
老街人后来说:“当时夕阳西下,老陆离去的背影很是悲壮呢。”
老陆跟随西街的人,走进了一个大仓库,火灾遇难的人并排躺了一地。
老陆就从眼前的第一个人做起,烧热水,洗脸,洗头,修面,理发,一丝也不马虎。老陆把一个一个的逝者抱在怀中,禁不住泪流满面,实在不忍观之,他索性闭着眼睛,用盲剃的技艺给逝去的生命细细打理。一个女孩,头发烧焦了,纠结在一起,如果梳理就会掉光了。老陆第一次给女孩做起了发型,那发型做得和女孩的仪态非常熨帖,西街的人都禁不住打出敬佩的手势。所有的活计做停当了,老街已经迎来了第一缕曙光。老陆收拾好工具,推辞了西街人递给的报酬,踉跄着走出仓库。
老陆的事在老街流传着,人们敬佩老陆,可是却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了。
老陆索性关掉了店铺,摘掉了招牌,去丽景门下看看别人下棋,到茶馆里泡壶茶,听听戏。
老陆每次路过发廊,总是禁不住停下脚步,伸长脖子往店里瞅瞅,看着年轻孩子们在店里忙活,他的手就不由自主地活动着,仿佛手中还拿着理发推子。
春节过后,老陆不见了,老街的巷头街尾再也没人见到过老陆。
后来有人说,在新疆某个牧场见到过老陆,老陆正兴高采烈地剪羊毛呢。
老街再无剃家。
1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一项是 ______ (2分)
A.文章开头写老陆长相普通,生活平平淡淡,写出了老陆的平凡。作者欲扬先抑,突出了后文老陆选择给几十个去世的人理发梳头的高大形象。
B.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作者娓娓道来,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方式,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老街剃家的形象。
C.老街流传着老陆的事,人们都敬佩老陆,可是却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了,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人们对老陆的敬佩是虚伪的。
D.老陆虽然不再理发,但他找了一份“剪羊毛”工作,而且他也很享受这份工作。小说的结尾揭示了只要手艺在,肯努力,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个主题。
19. “剃家”老陆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20. 文章画线部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2分)
A.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B.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C.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D.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2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2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欣赏,被推荐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律令更定等国家大政方针,都是贾谊的建议。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2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2分)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情深沉丰富。
C.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D.“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E.“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2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5分)
六、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经历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之后,近年来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_______,迎来了“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在科技人员_______的不懈努力下,( )从系统设备、芯片、终端到仪表,整条产业链逐步趋于完善。更重要的是,我国运营商和厂商大多是国有控股公司,响应国家行动战略是其_______
的义务。这些运营商和厂商在全球业界所扮演的角色已变得至关重要,这为我国5G技术研发领跑全球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再强大的新技术,如果不能走出象牙塔,进入寻常百姓家,也难逃被_______的命运。我国5G技术研发的重点就在于应用,我们要力争以5G商用启动为契机,快速识别价值区域,提升建网效率,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网络体验。
2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2分)
A.立竿见影通宵达旦当仁不让束之高阁
B.卓有成效夙兴夜寐责无旁贷束之高阁
C.立竿见影夙兴夜寐当仁不让置之度外
D.卓有成效通宵达旦责无旁贷置之度外
2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2分)
A.我国信息通信业创新能力以及整体实力都有了大幅提升
B.实现了我国信息通信业创新能力以及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
C.我国信息通信业整体实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
D.实现了我国信息通信业整体实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29.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几处在表达上不得体,请找出三处并改正。 (3分)
尊敬的陈校长:
您好!
我是贵校星星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青春足迹》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 88 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抽出时间拜读,并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希望您能同意,在此先表谢意!
祝您工作顺利!
星星文学社
2019年7月23日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
有人说:我心中的英雄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格局宏大,能力卓绝。
有人说:我心中的英雄是每一个为中国梦而努力奔跑的普通人。他们无惧风雨,砥砺前行。
有人说:我心中的英雄是一个团队或集体。他们精诚合作,无往不利。
……
你心中的英雄是谁?有怎样的动人之处?请选择你心中的英雄人物,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D
14.(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7)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①技艺精湛,一丝不苟。老陆左右手都会用剃刀,使推子,能给自己理发。老陆能用毛巾捂着双眼,凭着经验和感觉给客户做活,与平时手艺没有什么两样。②热心助人,不图私利。老陆童叟无欺,随叫随到。半夜也肯给客户理发刮脸梳洗干净,不多收一分钱。③
牺牲自我,勇于担当。在明知给过世人修面整容会影响生意和没有一家发廊愿意干的情况下,毅然牺牲个人利益,勇于担当。④热爱自己的职业。理发店倒闭后,“……仿佛手中还拿着理发推子”,可见他对理发这一行当难以割舍的热爱。
20.【答案】①从情节内容上。暗示了给亡者理发会给老陆生意造成的不良影响。②从塑造人物形象上。后文老陆还是毅然做出选择,突出了老陆乐于助人、牺牲自我、勇于担当的美好人格。③从结构上。为下文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老陆关掉店铺,摘掉招牌,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21.【答案】B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1)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2)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25.【答案】D
26.【答案】①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的悲愁。②年老体病之愁。“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③无人赏识之悲。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④渴望报效之情。“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得重用之情。
27.【答案】B
28.【答案】A
29.【答案】“贵校”改为“咱们学校” “大作”改为“作品” “拜读”改为“阅读”
30.【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