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3.50 KB
- 2021-05-28 发布
东阳中学2021届高三暑期第二次检测
历史
(时间:2020、8、9 范围:必修1世界史)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
1.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以下属于伯里克利时代鼓励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措施有
①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②公民大会上每个公民都可抽签担当轮值主席
③国家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④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充分的权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右图是古罗马时期颁布的一部法律。以下对该法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罗马公民法发展史的起点
B.它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C.它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3.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认为,“当雅典人进行公共事务的讨论时……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美德,否则城邦将不存在”。他强调雅典的存续得益于
A.规范的公共事务决策程序 B.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
C.良好的道德风尚 D.发达的城邦教育
4.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瘟疫后,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民众发泄怨气的对象,将军职务被罢免,并被判处巨额罚款。但是雅典人不久后又选举他为将军,并且把国家事务交托给他处理。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A.平民权力至上 B.民主制度达到高峰
C.实行轮番而治 D.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5.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后曾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某条文规定: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自己属意的人,但他不允许无限制的、任何方式的赠与。允许只限于那些不在疾病、药物或监禁的影响之下,不受迫于无奈之下,或不在妻子劝诱之下所作的赠与。该法律条文旨在
A.允许私有财产无条件的继承 B.保护雅典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C.强调人权至上利益其次原则 D.通过法律程序关注弱势群体
6.马克思、恩格斯谈及罗马法时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商业方面引起进一步的结果,因为他们的整个生产方式没有改变。……当工业和商业——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
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又立即得到恢复并取得威信。后来,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君主们开始照顾它的利益,以便借助资产阶级来摧毁封建贵族,这时候法便在所有国家中……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其所阐述的是
①罗马法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影响
②罗马法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规则不够完善
③生产方式的变化使罗马法私法精神得到激发
④罗马法积累了一整套灵活务实的治国经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西塞罗在谈及罗马法时指出:“我们出生是为了正义,法不是基于人们的意见,而是基于自然……人类不存在任何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单独一个定义便不可能界定所有的人。那独一无二的、使我们超越于其他动物的理性……毫无疑问是大家共同具有的。……自然这样创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共同分配和共同享受法。”由自然法体系出发,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①人生而平等 ②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③人人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④以法律科学和各种具体法为指导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注: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等权利14世纪已获得,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与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得到公认)该历史学家意在指出《权利法案》制定的政治目的是
A.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B.限制王权、保障议会的权利
C.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 D.完善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
9.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10.“有衡”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其包含了“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和“不同利益的相互均衡”两层含义。下列项中,不符合第二层含义的是
A.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
B.中央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些州权
C.参议院每州2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D.保留奴隶制度,把5个黑人折合成3个人计算南方各州人口总数
11.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
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
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
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12.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政府是权力执行机关,不是监督机关。而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政府在接受监督的同时,还应有自卫能力。这在宪法中的表现为
①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
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④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1875年1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字样,使议案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对这部“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宪法表述错误的是
A.赋予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B.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总统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
14.《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由材料内容可知
A. 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B. 帝国实行联邦制,立法权属于皇帝
C. 宪法强调保护各邦的合法权利 D. 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15.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A.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 B.解释世界,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C.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D.宣扬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16.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
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 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
17.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工人阶级在“机器轰鸣声”里进行了艰苦的抗争。这里的“抗争”主要有
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②英国宪章运动
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④俄国十月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
1917年初,俄国国内陷入混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只能大量地发行货币,甚至连印刷机都用坏掉了。大雪和低温让1000多列蒸汽火车车头因冻结而爆炸,导致食品和燃料没法运进大城市。由于供应缺乏,面粉的价格已经涨了8倍,但有面粉的面包房也没法烤出面包,因为烤炉没燃料,连首都彼得格勒的许多工厂都因为缺少燃料而停工了。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二月革命爆发后的紧张局势 B.气候恶劣且燃料极度匮乏
C.政府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 D.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矛盾的激化
19.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以煤钢联营作为发展欧洲一体化的小规模试验,建议将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四个国家所分割的莱茵河流域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煤钢联营的成立
①推动了法国与联邦德国的和解 ②标志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正式启动
③加强了成员国间经济政治联系 ④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关于冷战,有学者这样写道:“美国决策者感到必须采取谨慎的措施来挫败苏联及各国共产党力量的增长,亦即需要遏制苏联”。下列与“冷战”相关的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的出炉 ②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④“铁幕演说”的发表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21.这一新机构看上去只是为了收集情报,但实际上,它重新开始了1943年5月解散的共产国际的工作。它使各成员党在反对“英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互相配合。这一新机构是
A.华沙条约组织 B.经济互助委员会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2.二战后,美苏争锋,冷战局面出现。右图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示意图,结合所学,分析判断
①美苏核赌博造成的危机是冷战背景下第一次“特种战争”
②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华盛顿、纽约处在导弹射程之内
③美苏对抗与危机虽不时发生,但双方力图寻求途径达成妥协
④美国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意在表明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D.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24.在科索沃危机期问,欧盟坚持召开朗布伊埃和谈,希望在欧盟的主导下解决问题。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欧盟决定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表一职,充分表现了独立解决欧洲问题的决心。这表明
A.欧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欧盟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欧盟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25.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引领了“人”和“社会”的双重觉醒。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武器有①主张主权在民②限制公权力③要求人人平等④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26.某思想家洞察到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遂将儒家伦理道德建立在简易的哲学基础上,使人人可行,以此纠正宋明以来程朱理学烦琐、僵化的流弊。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黄梨洲 C.陆九渊 D.顾亭林
27.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项是
①作为一种技术,催生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②汇聚全人类的智慧,具有人类大脑的创造性功能
③作为一种媒介,对多元世界文化形成起促进作用
④中国经历高速发展历程,农村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有关二战结束后的格局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被美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取代
②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发展的趋势
③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一超多强”国际格局已形成
④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并推动了整个第三世界的发展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9.一位艺术家曾说:米开朗琪罗的出现,像飓风一般把意大利的那种沉静和优美的艺术风格吹走了,带来的则是豪壮的罗马风格艺术。下列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①拥护佛罗伦萨共和政体,对抗美第奇家族并出任城防总监
②设计并建造完成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圆顶,彰显公民精神
③《最后的审判》画面雄伟壮烈,充满了严肃和恐怖的气氛
④在《创世纪》中创作了一系列体魄强健、筋肉突起的英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0.
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右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二.材料解析题(31题15分,32题10分,共2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有个地方叫做克里特(希腊最大岛屿),在酒绿色的海中央……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个城市(邦)林立在岛上。”
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迎来了它的“古典时代”,其中尤以雅典为著。雅典成为修昔底德口中“希腊的学校”。所有重要人士都曾在此生活。
——摘引自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等
材料二 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年),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他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进一步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为古罗马国家奠定了一种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 公元前4世纪中期的希腊世界是富裕而复杂的世界。哲学家则解决他们直面的老问题,他们发展出来的方法,以及他们给出的答案及其困惑,为近代哲学思想开山奠基。典型者如亚里士多德虽接近了唯物主义,但其唯物论并不彻底。……公元前2世纪30年代,罗马贵族彻底吸收了希腊化的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他们和在7世纪及其后的阿拉伯人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影响至今。
——摘编自[美]莫里斯等《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古希腊文明形成的两大要素,指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例举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改革。(5分)
(2)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塞罗与自然法在罗马法发展史中的地位。(5分)
(3)阅读材料二,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论并不彻底”,结合所学,加以阐述。用一句话指出罗马在“吸收”“创造”“将希腊遗产传诸后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5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光荣革命却在非暴力的过程中完成了制度的变迁。虽说新制度仍需经过很长时间才逐渐得到完善,但光荣革命毕竟是奠基的第一步,这使人们意识到,妥协和渐进也可以达到目标: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非暴力的光荣革命中竟然被解决了。英国人从光荣革命中学到了许多:后来的英国人们,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都企图到光荣革命中去寻根溯源。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现代社会主义之父马克思(1818—1883年)……根据自己的历史研究坚信资本主义将因阶级斗争而被推翻,并被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代替。他之所以会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他相信,付给工人的工资不够他们去购买他们所生产的东西。这种不充足的购买力最终必然导致工厂倒闭、失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和最后的全面萧条。此外,马克思认为,这种萧条将变得日益频繁、日益严重,直到最后失业的无产阶级在绝望中被迫起来革命为止……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是抗萧条的,因为随着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再存在私人雇主、利润,从而也就不再存在购买力的不足。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光荣革命后英国“新制度”实现路径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8世纪英国在构建新制度过程中的重要成果及其对经济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引发的后果,指出马克思的解决之道。(6分)
1-10 DDBDB BCCBA 11-20 ADCAA CADCD 21-30 DDADD ACBDC
31.(1)要素:自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
时代:伯里克利执政时代。
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2)西塞罗的地位:自然法之父。(2分)
自然法的地位:为古罗马国家奠定一种政治法律哲学基础,是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和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3分)
(3)阐述: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
角色: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
32.(1)特点:妥协(和平)渐进的改革。(答出妥协或和平渐进可得1分,其他不符合本题作答角度不得分)
成果:18世纪中叶形成了责任内阁制,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2分,只写“责任内阁制”得1分,两点均答出得2分,其他不符合本题作答角度不得分)
影响: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政治前提。(答出政治前提可得1分,其他不符合本题作答角度不得分)
(2)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分,其他答案不得分)
后果:引发经济危机。(答出经济危机得1分,其他不符合本题作答角度不得分)
马克思的解决之道:工人阶级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只答出推翻资产阶级得1分,答出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得2分,其他不符合本题作答角度不得分)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实施按劳分配,解决经济萧条。(答出生产资料公有制得1分,答出按劳分配得1分,只答出解决经济萧条不得分,其他不符合本题作答角度不得分)
相关文档
- 政治卷·2018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2021-05-28 20:08:3010页
- 【地理】浙江省东阳中学2020-20212021-05-22 11:23:5012页
- 【化学】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2021-05-22 01:02:1510页
- 【历史】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2021-05-22 00:34:049页
- 【物理】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2021-05-21 12:11:1418页
-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5-21 01:35:248页
-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5-20 21:52:4512页
-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5-20 15:44:3411页
- 【数学】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2021-05-19 21:13:116页
-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2021-05-19 16:58: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