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50 KB
- 2021-05-28 发布
2019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物理(文)
一、单项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为
A. 船和山 B. 山和船些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答案】A
2. 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指时间间隔)的是
A. 我们下午3点20分出发,不要迟到
B. 我校的百米跑记录是12秒8
C. 1997年7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世界杯足球决赛在今晚8时开始
【答案】B
【解析】下午3点20分出发,对应的是时间点,即指的是时刻,故A错误;百米跑记录是12秒8指的一个时间间隔,故B正确;1997年7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对应的是时间点,即指的是时刻,故C错误;世界杯足球决赛在今晚8时开始,对应的是时间点,即指的是时刻,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
3. 下列物理量都属于矢量的一组是
A. 位移、速度和时间 B. 力、速率和路程
C. 路程、位移和力 D. 速度、力和加速度
【答案】D
【解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和速度是矢量,时间是标量,故A错误;力是矢量,路程和速率是标量,故B错误;路程是标量,位移和力是矢量,故C错误;速度、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
- 11 -
错误。
4. 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 R 的半圆弧由 A 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 , 0 B. 4R 向东, 2πR 向东
C. 4πR 向东,4R D. 4R 向东, 2πR
【答案】D
【解析】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为2πR,没有方向,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为4R,方向向东,故D正确,ABC 错误。
5. 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在乙地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匀速返回到甲地.下图所示中,描述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时间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人先向某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中途停一会儿,后来仍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B图时间出现倒流,不可能,故选项AB错误;C图表示此人先沿正方向做匀速运动,后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中途没有停止,故选项C错误。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D图象正确。
考点:位移图象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位移图象的理解.关键抓住斜率等于速度,分析该同学的运动情况。由题该同学先向某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中途停一会儿,又沿原路返回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
- 11 -
6. 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 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
B. 以 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C.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
D.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答案】C
【解析】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对应的是位置,所以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以 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对应的是位置,所以为瞬时速度,故B错误;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对应的是位移,所以为平均速度,故C正确;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对应的是位置,所以为瞬时速度,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
7. 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B.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
C.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答案】A
【解析】重力是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故A正确;天平测量的是物体的质量,故B错误;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故C错误;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几何形状都有关,不一定在物体上,故D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
8. 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 正压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
D.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答案】D
- 11 -
【解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A错误;滑动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如汽车的启动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使汽车运动,而不是阻碍汽车运动;故B错误;静摩擦力与外力大小有关,与正压力无关,故C错误;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9. 30N和25N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
A. 5N B. 10N C. 45N D. 60N
【答案】D
【解析】大小分别为30N和25N的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5N≤F≤55N.所以合力不可能为60N,故D正确,ABC错误。
10. 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小
C. 运动速度越大时惯性越大
D. 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答案】A
..................
11. 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大人拉小孩的力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 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可能不相等
D. 大人与小孩之间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答案】D
【解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相互拉动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ABC错误。
- 11 -
12. 第一次通过实验的方法比较准确地测出引力常量的物理学家是
A. 牛顿 B. 开普勒 C. 伽利略 D. 卡文迪许
【答案】D
【解析】解:牛顿在推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并没能得出引力常量G的具体值,G的数值于1789年由卡文迪许利用他所发明的扭秤得出,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史的掌握情况,对于物理学史部分也是高考的热点,平时训练不可忽略.
13. 一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突然受到一个恒定的外力作用,则
A. 它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它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C. 它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 它一定做曲线运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物体受到的是恒定的外力作用,加速度不变,所以物体一定是做匀变速运动,故B选项正确;
但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的关系没有明确,若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就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若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所以A、C、D都不对.
故选:B.
14. 如图所示,一艘炮艇沿长江由西向东快速行驶,在炮艇上发射炮弹射击北岸的目标。要击中目标,射击方向应
- 11 -
A. 对准目标
B. 偏向目标的西侧
C. 偏向目标的东侧
D. 无论对准哪个方向都无法击中目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炮弹实际的速度方向为射出的速度与船的速度的合速度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射击的方向.
解:炮弹的实际速度方向沿目标方向,该速度是船的速度与射击速度的合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射击的方向偏向目标的西侧.故B正确,A、C、D错误.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对速度进行合成,以及知道炮弹实际的速度方向为射出的速度与船的速度的合速度方向.
15. 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一定变化
B.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
C.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一定变化
【答案】B
【解析】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在变化,但速度的大小不一定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所以A错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的方向是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故B正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合外力大小和方向不一定变化,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不一定变化,如平抛运动,故C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
- 11 -
16.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在赤道和纬度为45°的地面上,随地球一起自转则
A. 甲的线速度大 B. 乙的线速度大
C. 甲的角速度大 D. 乙的角速度大
【答案】A
【解析】甲、乙两人共同绕地轴随地球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他们的角速度相同,故CD错误;甲、乙两人他们的角速度相同,因为甲的轨道半径大,根据v=rω可知甲的线速度大,故A正确,B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
17. 如图所示,一个小孩从粗糙的滑梯上加速滑下,在下滑过程中
A. 小孩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B. 小孩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C. 小孩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 小孩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小孩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小孩的重力势能减小,摩擦力做负功,但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重力和摩擦力合力做正功,所以动能增大,由于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减小,故B正确。
考点:功能关系、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对一项得2
- 11 -
分,选对两项得4分,不选或有错选的不得分。)
18. 在国际单位制中,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A. kg(质量单位) B. N(力的单位) C. s(时间单位) D. J(功的单位)
【答案】AC
【解析】单位制包括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规定的基本量的单位叫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他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分别为米、千克、秒、开尔文、安培、坎德拉、摩尔,故AC正确,BD错误。
19. 下列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只有重心受到重力的作用
B. 同一物体在不同纬度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不同
C. 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即不受重力的作用
D.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答案】BD
【解析】重心可看做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集中的一点,是重力作用的等效点,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不同纬度,重力加速度不同,所以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也不同,故B正确;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依然受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D正确。所以BD正确,AC错误。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
B. 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支持面
C. 胡克定律的表达式F=kx中的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D.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答案】BC
【解析】弹力的产生条件.两物体要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才能产生弹力,所以接触不挤压的物体间无弹力产生,故A错误;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故B正确;胡克定律的表达式F=kx中的
- 11 -
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故C正确;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D错误。所以BC正确,AD错误。
21. 如图所示,物体P用水平作用力F压在竖直的墙上,沿墙匀速下滑,物体的重力为G,墙对物体的弹力为N、摩擦力为f,物体对墙的压力、摩擦力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G和f是一对平衡力
B. N和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f和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和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案】AC
【解析】G和f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N和F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f和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正确;N′和F的方向相同,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错误。所以AC正确,BD错误。
22. 如图所示,把一条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附近. 当导线中通有电流时,磁针会发生偏转.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A. 牛顿 B. 伽利略 C. 焦耳 D. 奥斯特
【答案】D
【解析】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故D正确,ABC错误。
- 11 -
23. 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电场中A、B、C三点处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A、EB、EC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EA>EB>EC
B. EC>EB>EA
C. EA>EC>EB
D. EB>EC>EA
【答案】C
【解析】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由图可知,A点处电场线最密,故电场强度最大的是A点,EA>EC>EB,故C正确,ABD错误。
24.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静电力大小为F。若电荷电量不变,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到原来的,则两点电荷间的静电力大小为:
A. 4F B. 2F C. D.
【答案】A
【解析】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库伦力大小为:,若电荷电量不变,两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到原来的,则两点电荷间的静电力大小:,故A正确,BCD错误。
25. 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11 -
A. 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 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正电
C. 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N端带负电,M端带正电
D. 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
【答案】C
【解析】金属导体处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弹头导体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故C正确,ABD错误。
- 11 -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中语文孟子4乐民之乐忧民2021-05-28 21:23:2059页
-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2021-05-28 21:23:0831页
-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综2021-05-28 21:19:5710页
- 物理(心得)之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浅谈2021-05-28 21:19:446页
- 高中物理 第2章 电势能与电势差 第2021-05-28 21:18:273页
-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2021-05-28 21:17:559页
- 2020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2021-05-28 21:14:3710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2021-05-28 21:14:216页
- 高中英语Unit 5 Speaking and Writ2021-05-28 21:14:105页
- 高中数学必修二模块综合测试卷(5)2021-05-28 21:13:299页